“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一去不回,年老却梦想落叶归根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加入美国国籍我没有为此后悔过,但我希望能够将我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中国学子,再次回到中国是我的心愿。”

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袁钧瑛就夺得了当年上海市的高考状元。优异的成绩让她进入了我国顶尖学府之一复旦大学的大门。

完成本科学业后她又来到上海加入到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这里袁钧瑛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

在国家的帮助下袁钧瑛来到了美国继续深造,就当人们都以为她马上就能学成回国建设国家时,她却加入了美国国籍。

步入晚年之后,袁钧瑛表达出想要落叶归根的想法,频繁的在两国之间走动。既然如此她当年又为何做出加入美国国籍的决定呢?

培育人才的留学计划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科技人才短缺,为了培养人才我国与美国合力举办了人才培养计划,我国将大批研究生公费送到美国留学,希望他们能够学到技术回来建设国家。

正在上海医科大学读研究生的袁钧瑛深受老师喜爱,都觉得袁钧瑛会成为我国生物领域的重要人物。

袁钧瑛也不负老师们的期盼,她将自己的时间都投入到了钻研生物学当中。但是国内生物领域如同一片空白,只有一些从外国弄来的文献,而这些也是被他们封锁过后流入进来的不重要的资料。

公费留学项目的开启,让袁钧瑛看到了进一步进修生物学的机会,她想也没想就报上了名。

袁钧瑛的学习天分非常高,刚恢复高考就考上了当地的状元就是最好的证明。来到大学后袁钧瑛也一直没有松懈过,留学的考试自然难不倒她,两万多考生中她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名额。

很快袁钧瑛就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踏上了留学之路,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

来到美国后袁钧瑛很快就遇到了困难。语言不通遭到的歧视还只是小儿科。真正让她感到无法适应的是中国与美国科学的差距。

在国内袁钧瑛仅依靠着稀少的文献以及落后的设备来进行实验,不光袁钧瑛是这样,国内大多数研究生物学的学者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她在国内无法感受到条件的不足。

来到哈佛大学后她见识到了当时世界顶尖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全新的实验设备,还有无数可以供她参考的文献。在国内是成绩顶尖的优秀学生,来到这里后又几乎相当于从零开始,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她难以接受。

从零开始固然难,但袁钧瑛没有因此放弃,她通过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和其他学生的差距。

袁钧瑛的博士导师是罗伯特,2002年时获得了诺贝尔得奖的生物学知名教授。在导师的帮助下她很快就追上了其他学生的进度,最终她在198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拒绝回国在美扎根

拿到了博士学位也就意味着袁钧瑛已经学成了,可以回国为国内的生物学研究做贡献了,和她同批前往美国留学的研究生大多都选择了回国,多年在外流浪,如今能回到祖国他们发自内心的开心,但是袁钧瑛却高兴不起来。

她的家人早已知道她即将完成学业的消息,一直督促她毕业后尽快回国建设国家。袁钧瑛的父母都对国家充满热爱,从小也是灌输给袁钧瑛爱国思想,家人们都认定袁钧瑛学成之后会马不停蹄的回到祖国。

看到母亲的亲笔书信,袁钧瑛的内心十分复杂。国家将她送出来就是为了让她学到美国的先进知识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她来美国之前也做了为国家奋斗的决心,但如今她却动摇了。

袁钧瑛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这时候回国的话研究成果肯定无法带回中国,她耗尽心思的研究也会因此中止。国内的技术也无法支撑她再次进行这项研究。

在她犹豫的时候,她的导师告诉她“科学无国界”,她如果留下来哈佛大学还能让她担任教授。

科学没有国界是法国爱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他是巴氏消毒法的开创者,德国给他颁发奖章时被他严词拒绝。学者有祖国是他这句话的后半段,他首先是一个爱国者,之后才是学者。

袁钧瑛在一番思想斗争后用科学无国界安慰自己,最终决定留在麻省理工继续攻读博士后,第二年她还在学习时就开始在哈佛大学讲课。2000年她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正教授。

她记住了科学无国界,却没有记住学者有自己的祖国,她申请了美国绿卡把自己的国籍改成了美国。

袁钧瑛的决定让她的母亲非常不理解,无法相信女儿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在国内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国家出钱出力把她送到美国培养,学完却直接成为了美国人。

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民众的愤怒,袁钧瑛只是表示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物学的研究,她想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出坚持留在美国研究的决定与她的经历也有一定的联系。

坎坷历程

袁钧瑛的家世非常不简单,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知名学者,父母还都在大学任教,妥妥的书香世家。

家里都是知识分子,让袁钧瑛得以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读上书。家里的读书基因也继承给了袁钧瑛,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在学校里学习完之后袁钧瑛总觉得不满足,回到家后常常缠着父母教她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她在班级里始终是最聪明的孩子,就算老师出了超纲的题目她也能回答的上来。

1966年,高考被取消,我国开始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袁钧瑛的父母失去了工作,家里条件一下变得拮据起来。

1968年,袁钧瑛的父亲饱受病痛折磨之苦去世,家里直接塌了半边天,只有她母亲一个顶梁柱了。

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袁钧瑛主动挑起家里的担子,跟着母亲前往一家工厂开始工作。

流水线上不断重复的工作没有让袁钧瑛麻木,她始终坚信自己能等到峰回路转那一天,因此在工作之余她还会继续拿出书本充实自己。

1977年,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再次恢复,得知这条消息后袁钧瑛兴奋的跳了起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母亲她要去高考。

母亲也很激动,袁钧瑛这么多年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她都看在眼里,如今女儿的努力终于能够得到回报,她欣慰的笑了。

由于父母都是医学教授,从小袁钧瑛就对这方面感兴趣,后来又因为父亲因病痛去世,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高考完毕后她以上海状元的身份成为了复旦大学生物系的新生,开始为医学发展做奋斗。

在留学结束后袁钧瑛看着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想到了自己为人类医学发展的理想,她选择了留在科研水平更加先进的美国。

故土难离

留在美国的袁钧瑛为人类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开拓了细胞死亡领域,打破了人们对细胞不可控凋零的观念,为化学生物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美国时袁钧瑛认识到了同样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的俞强,两个互生好感后结为夫妻。

与袁钧瑛不同的是,俞强虽然在哈佛大学任职,但他的国籍还是中国,没有像袁钧瑛一样更改国籍。

俞强的科研水平也是顶尖的,他在2002年的时候放弃了教授的职位,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被中科院邀请参与工作。

袁钧瑛没有阻止丈夫的决定,不过原本恩爱的夫妻突然变成异国恋,让袁钧瑛有点难受,为此她经常不远万里的坐飞机来见丈夫一面。

时隔多年再次踏足到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发展让袁钧瑛感到震惊。在她印象里那个处处不如美国的中国已经不见了,摆在她眼里的只有一个强大,先进的超级大国。

频繁的回国让袁钧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当年虽然改变了国籍,但她的家人都是坚定不移的爱国者,她的根也在中国,丈夫的决定让她产生了回国的念头。

2006年袁钧瑛被聘请称为中科院的教授,与丈夫俞强不同的是,即使袁钧瑛表面上一点也看不出来向外国人,但她的身份始终是一个外国教授。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再次踏足中国,袁钧瑛都能更加明显的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了,这让她内心的想法更加激烈。

为了将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带到中国,她在中国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医学生物学专家。

面对记者对她的采访,袁钧瑛直言想要落叶归根,她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不管袁钧瑛现在表现的多么想要回到祖国,当年留在美国改变国籍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出的。

当年祖国的发展确实落后于美国,但是大多数科学家都选择了回到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钱学森院士曾经不顾生命的安危也要从美国回到中国,就是为了让中国拥有不再畏惧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力量。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我们国家曾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坎坷,但始终没有没打倒过,就是因为总会有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而不是在祖国已经强大后站出来。

如今袁钧瑛的身份仍然是一个美国人,她落叶归根的愿望大抵也是难以实现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哈佛大学   落叶归根   公费   美国   国籍   生物学   中国   祖国   高考状元   学者   教授   母亲   梦想   我国   科学   国家   国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