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已来临,中国不得不面对!40年来从未出现的4种情况已经到来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并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观点。让我们一起纵观天下大事,品读社会人生


当全国上下对华为突破手机高端芯片,具备自主大规模制造能力而拍手称快时,蓦然回首,中国又一次通过“举国体制”拿下了一颗“工业明珠”。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高端芯片将与可控核聚变等一起,成为中国突破西方卡脖子的利器。

然而,盛世方有危言,居安不忘思危。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以科技实力为代表的中国突破,但不能忽视即将或者正在席卷的风暴。

各位看官且坐,请听我一一道来。

房价:从“望不见的陡坡”到“不见底的深渊”

曾几何时,高房价就意味着高发展。

高房价造就了中国无数的“繁荣景象”,一如2011年起随着中国房地产大鳄们将胃口转向足球,硬生生炒出的“金元足球”时代一般。

而房地产的繁荣与消退,也正如恒大足球的巅峰与落寞,从冠绝亚洲到沦落中甲,不过短短十年。

2016年,当高房价创造出二三线城市的房子“供大于求”,但老百姓依然买不起房,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烂尾楼”和“鬼城”迹象时,房价依然维持在高位,丝毫没有降低的趋势。

为了解决社会上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本要求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从供给端出发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但就是从这次开始,中央与地方的交锋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呢?因为地方政府放不下房地产这罐“金元宝”。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能与银行、地产开发商一起,通过房地产将当地几代人的消费水平挖掘出来,创造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大变样,已经成为过往地方“政绩”的“表征”。

于是,在中央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下,地方却开始用“涨价去库存”的方式,让本就积压的房子价格更加高企,数量更加积压,最终形成“山雨欲来”之势。

有位经济学家对这一时期的描述非常直白:在如此之高的金融回报下,谁不去这里面,谁就是傻呀。

最终,摇摇欲坠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在疫情的冲击下撕下其不可一世的面具,透露出其几十年来身为金融蓄水池的脆弱性,进而,成为当下正在席卷着中国普通人的“风暴”。

把四个户口本的钱投进去买房,背着巨额房贷压力的人看见房价下跌只能叫苦;

在房子销售旺季时冲进去买房,结果开发商卷钱跑路留下烂尾楼的普通人也得叫苦;

无数因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被迫绑在这条债务链上的人,也在叫苦。

房产正是兴也忽焉,亡也忽焉,但痛却是长久。

人口:你就看我生不生

当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减少情况时,视频下方,竟是一片叫好之声。

人们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时,总会提到中国的“人口红利”

正如那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除以十四亿人都会很小”所说,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提供了基础。

但是,没有成千上万个好苗子,又怎会出最顶级的科学家呢?

当中国的人口骤减,年轻一代对生育抱以悲观,属于人口大国中国的“中国式缺人”风暴正在肆虐。

如果觉得中国式缺人仅仅在于科研等顶端人才领域就错了,现在中国最缺的,是各类实业型工人。

比如装修房子的刷漆工,比如工厂车间里的装载工,再比如愿意去扛着笤帚清理环境的清洁工。

如果你走上街头去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的年龄已经普遍突破了中年,甚至有60多岁仍然在干着的人。

为什么在这些行业吃了几十年苦的他们仍然愿意再干呢?无他,后继无人了。

老板们没办法,只能加工资让他们接着干。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工费用在疫情后大幅上涨。

即便你是一个普通县城的农村,一个简单的刷墙工的日工资都可能要300元。

人工成本的上升导致的是社会物价的上涨,而这更会冲击本就利润低微的制造行业。

更何况一些车床、加工等工厂,即便开高工资也招不到人,更会打击这些工厂的盈利,最终冲击的是整个产业链发展。

我们可以说造成的原因在于年轻一代们与老一辈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截止2022年底,中国21-59周岁的人口大约在5亿人,这其中还有许多在大学校园的学生,但中国却要靠不到5亿人的规模,去养活剩下的7亿多人。

更何况这个适龄劳动的群体还将进一步缩减,随着生育率降低,中国将不得不面临老龄化和低生育双重挑战下的危机。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哪怕在房价已经下跌的现在,年轻人们也不愿意再买房了。

因为较低的未来收益预期严重制约着年轻人“造人”:连未来的收入能够维持都无法保证,谁又敢生呢?

更何况婚姻、教育、医疗,哪项不是压在年轻人肩上如山一般的压力呢?

滞涨:谁能扛起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大旗?

如果说经济和人口是表象,制约中国发展的更大困局就在于经济的滞涨。

疫情过后,当大部分人的钱袋子收紧时,经济的流动性减弱,更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们没钱消费了。

一方面是占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们开始“省钱”,最明显的就是“拼多多”等打着“薄利低价”旗号的电商平台拔地而起,对各类老式电商平台形成全方位狙击。

另一方面,是占据“流通性”大多数的人们,纷纷将资产转移至国外。

用中国网民们最朴实的词语来说,就是“润”。

他们靠着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几十年获利,但本质逐利的他们在看到中国经济有滞涨性,投资回报率降低的情况下,反倒把资产转移到“回报率”更高的国外。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人们公认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但是润出去的这群人,把投资的根基一撤,宛如釜底抽薪。

“润人们”跑路是其一,其二是中国在经历依靠房地产取得经济增长后,疫情过后找不到能够取代房地产的新的“金融蓄水池”了。

于是大量的国家投资只能空转,同时资产过剩也导致就业无法改善。

地方政府过往数十年赖以为生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无以为继,找不到新的取代物,因此地方财政也出现了无法偿债的风险,不得不靠城投抵挡一波。

那么,谁能扛起中国经济下一个发展的大旗呢?

首先,制造业身为中国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国内循环的关键,正面临着许多制造业链条底端企业因需求不振而倒闭的局面。

因此,即便制造业面临重重困境,中国也必须将制造业稳定作为根本中的根本,作为抵抗各类经济风险的“定海神针”。

除此之外,农村或许可以成为吸纳资本的关键点。

中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发展的瓶颈。

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城市就业困难已经无法带来更多的稳定性。

因此,将投资转向乡村,通过乡村振兴带动吸引人才回归故土,或许能成为中国度过风暴的一种契机。

超越想象的底线之外:美国打压

我们不能用常人的底线去看待美国,也不能去揣测美国恶意的深浅。

应该说,美国自始至终就怀着奴役乃至消灭中国的意图,一如200多年前踏上美洲大陆时他们对原住民的所作所为那样。

当华为突破手机高端芯片的自主大规模制造时,我们不应当过分欢呼雀跃,而是应当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想到:美国将会以更加激烈和前所未有的手段打压中国。

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文化,美国各个方面的进攻在今年以来都逐渐失效。

例如美国组建的日韩菲对中国的军事同盟,在中国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长下,完全沦为摆设。

菲律宾一次次想背靠美国霸占中国黄岩岛却一次次被中国的“水炮”赶出海域,更是无能为力。

所以,当美国的政治杂志《国家利益》罕见地代表西方对华为进行“称赞”时,中国更应当敲响警钟。

因为这意味着,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已经开始就反华形成了更加全面的共识,从过去将“反华”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到现在开始认真细致地研究如何打压乃至消灭中国。

毕竟当你的敌人对你进行称赞时,正意味着你进入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他开始放下过往的高傲,逐步开始分析研究你的弱点,甚至是用最最“反人类”的手段也要置你于死地了。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正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最冷静理智的思维去面对美国的超越想象和极限的打压。

比如,美国可能将会对中国发动比新冠疫情强度更高的生物战争,今年美国官方大肆收集东亚尤其是中国人的基因和血液图谱就是迹象。

居安思危,常备无患,美国的极限风暴将会在接下来几年乃至十几年内愈发激烈,我们必须对此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国   华为   风暴   中国经济   美国   疫情   地方政府   制造业   房价   人口   年来   房子   政治   情况   年轻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