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星云大师留遗言,弟子不听竟烧出25颗

“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星云大师离去前曾留下遗言。

2023年2月5日,星云大师以96岁高龄圆寂,然而,他的弟子们却在此后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火化,最终获得了25颗舍利子。

他的弟子们为何冒着违背星云大师的遗言,执意火化大师遗体?星云大师离世前,都做了些什么?

星云大师——李国深

星云大师李国深,一位在艰辛中成长的人生故事,自他出生时就注定了他的非凡命运。

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路过的和尚纷纷感叹他拥有与佛缘不谋而合的容貌,是佛陀的眷顾

1937年,年仅12岁的李国深随着父母的脚步,踏入了南京的栖霞寺,开始了他的出家生活。寺庙里,木鱼声敲击,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佛法的呼唤。

他仰望着高耸的佛楼,跟随着父母,踏入了这个神圣的寺庙。

栖霞寺,院内古树蔽天,庄严肃穆,树下坐着一群身着袈裟的小沙弥。这个寺庙里的生活与常人世界格格不入,但对于年幼的李国深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机遇的地方。

新来的小沙弥们好奇地注视着李国深,这位新同伴的到来打破了寺庙的平静。李国深第一次被领到厨房,接过师父递来的木勺,开始了他在寺庙的第一个任务——舀饭

锅里的稀饭似乎比他预想的更为稀薄,每人只能得到一小勺,晚餐的简朴让大家不禁抱怨。

之后,李国深被安排在狭窄的通铺上休息,竹席坚硬,蚊子嗡嗡叮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第二天的清晨,李国深被敲门声惊醒。寺庙的生活有严格的规律,每个人只能拿一小碗水来洗脸刷牙。

然后是一系列艰苦的工作,如劈柴挑水、扫地洒水、修剪草坪等等。这对12岁的李国深来说,是极为繁重的工作,但他从不敢怠慢。

即使师父手中时刻拿着一根硬木藤条,时常狠狠地敲打,他也从不示弱,每天都在坚持与疼痛中前行。

在这个寺庙里,艰苦和困难成为了常态。

李国深挨饿受冻,忍受着疼痛,但他从不曾一次抱怨。相反,他对师父充满感激之情,因为他深知这些苦痛和困难正是在磨练他的意志和信念。

15岁那年,李国深终于有机会受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和尚。可受戒的仪式并不顺利,戒师的一吹竟然留下了一个大坑和12个疤痕。

这个经历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出家人应该舍弃外在,不被私心所困扰的道理。

再过一年,李国深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焦山佛学院学习。

这个机会意味着他可以摆脱繁重的劳动,专心学习佛法,这让李国深感到异常的高兴。在佛学院,他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法名智勇。

智勇性格热情奔放,常与李国深一同探讨佛法的真谛以及如何将佛法传播给更多的人。

当计划要组建一个前往台湾弘扬佛法的僧侣救护队时,智勇突然推脱了,将这个使命交给了李国深。

李国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沉重的责任,因为他坚信佛法需要有人来传播,这是他应尽的责任。

于是,19岁的李国深带领着“僧侣救护队”坐船渡海,来到了台湾,开始了传播佛法的新征程。

台湾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李国深给自己取了个法名,叫做“星云”

起初,大陆的师父们对星云的行动感到不解,星云也经常受到台湾民众的质疑。但他毫不动摇地用佛法温暖人心,最终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他成了一个关键的人物,中国佛教在台湾广泛传播。

星云的日子充满了艰辛,但他始终牢记使命,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点燃了佛法的灯火。他的努力为开创人间佛教,让佛法融入大众生活,埋下了坚实的种子。

开创“人间佛教”

经过多年在台湾弘法的不懈努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台湾佛教界的杰出人物。星云大师敏锐地察觉到台湾社会对佛教的误解和距离感。

因此决定开创“人间佛教”,为了将佛法融入现代社会,使其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和需求。

在他40岁那一年,星云大师做出了令人瞩目的选择,他选址在高雄一座荒山上兴建寺庙。

他亲自率领弟子和信徒,忍受骄阳似火的高温,毅然投入了开山建寺的辛勤工作。

大家在酷热的夏季下,坚持不懈地付出,历经十年的时间,最终建成了佛光山寺,这标志着“人间佛教”的起源。

星云大师不仅将佛光山寺视为一座宗教场所,更赋予其“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崇高宗旨。

他鼓励弟子积极融入社会,将佛教的人文关怀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

星云大师强调,佛教并不反对合法财富,也不是否定正常的人际关系,更不排斥正当的人生乐趣。

他打破了传统的僧侣作息,允许信众保证足够的睡眠,以更好地投身弘法工作。

此外,他还推动夫妻信徒同住一间房,鼓励僧侣尊重父母。星云大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佛经,编写歌曲和舞蹈,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传播佛法。

他认为,佛法应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便普罗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发挥佛法的真正作用。

在星云大师的坚持推动下,佛光山声名鹊起,成为新兴的佛教圣地。围绕佛光山,他建立了近300个分支道场,将“人间佛教”的理念传遍世界各地。

星云大师的贡献不仅在于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佛教的看法,更是将佛法融入现代社会,使其成为普通民众乐于接受和实践的一种精神指导。

他开创的“人间佛教”思想,无疑是当代最重要的佛教思想之一,将佛教的智慧和关怀带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他在“人间佛教”的理念引领下,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福祉不遗余力。

他创立了一系列公益团体,如佛光救济会、佛光人文基金会以及华光功德会,旨在开展医疗、救灾、环保、教育等福利工作。

这些组织成为了他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平台。

星云大师深知佛教的核心价值在于慈悲和善行,他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了实际行动中,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除了在台湾的公益事业,星云大师还积极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他于1991年创立了国际佛光会,并担任会长,实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宏伟目标。

这一组织促进了国际间的佛教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佛教思想的传播。

星云大师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得到了体现。2009年,台湾遭受台风袭击,沿海渔民严重受灾。

星云大师及时提供庇护,让僧侣们将受灾群众带到佛光寺,度过了艰难的时刻。这种善行表现了他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关怀。

尽管年事已高,星云大师始终不停地工作,不断投身于公益和佛教事业中

他亲自栽种菩提树,剃度无数弟子,积极参与布施活动,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他深信不疑的事业。

这种坚韧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他的弟子和信徒,也为世界树立了一个仁爱和正直的楷模。

2022年,95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宣布全面退隐,结束了对佛光山的管理。在这个退隐声明中,他表达了对一生的尽力付出和对名利的超脱态度。

次年,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圆寂,世界各地的弟子前来告别这位伟大的导师,他的生平和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人们,照亮世界的前行道路。

星云大师的一生以仁爱、善良和卓越的标准照亮了整个世界。

25颗舍利子

星云大师始终将贡献社会和推动佛教事业看得比舍利子更为重要。他的生平散发着卓越的慈悲与智慧,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彰显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舍利子在佛教中被视为高僧得道的标志,但对于星云大师而言,这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放在了为祖国和人民做出实际贡献的背后。

星云大师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了社会福祉和国家统一这些更大的事务上,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深思。

科学角度来看,舍利子的本质是硅酸盐晶体,产生于高温状态下的人体骨骼。

尽管这些舍利子可能并不是星云大师自己的遗愿,但它们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佛教文化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佛教的传统,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趣的角度。

星云大师一直以来都强调将佛教理念融入现实生活,并将其贡献于社会和人类福祉。

他的遗愿,更胜于舍利子,是祖国的统一,这一坚定信仰和奉献精神将激励后人继续传承佛教的智慧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星云大师以他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佛教精神,将慈悲和关怀传播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星云   智勇   弟子   舍利子   大师   佛教   世界各地   僧侣   佛光   台湾   遗言   佛法   寺庙   师父   人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