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的国家,推平中国4万烈士墓,却对英美的陵园保护有加

前言:中国远征军,不远万里来到缅甸战场,与日军浴血奋战。

然而,独立后的缅甸政府,不仅摧毁了远征军的墓地,还随意处置烈士遗骸,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

缅甸这是要干嘛?难道忘却了中国军人浴血奋战的历史吗?

保卫滇缅,死守生路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

在这场势如破竹的入侵中,北平、天津、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从首都南京迁往重庆。

然而日军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抵抗之力,他们制定了一个阴险的计划——彻底切断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一切途径,把中国活活困死。

日军先是依靠海军优势,接连占领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厦门、福州等地,海运援助就此断绝。

随后他们又乘虚袭击东南亚诸国,迅速控制了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到1941年年底,我国仅剩的国际援助途径只有这条连接云南和缅甸的滇缅公路了。

这条狭长的山路成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最后一线生机,一旦日军切断这里,中国就将在重重包围网中窒息而亡。

因此,此时的抗日战场已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境内,保卫滇缅公路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尽全力击退日军,维持这最后的救命通道。

1941年12月,中英两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防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组建了10万人的远征军,由杜聿明、罗卓英等率领,奔赴缅甸同日军决战。

当时英国在缅甸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如果任由日军占领缅甸,滇缅公路立刻就会断掉,因此远征军似乎成了拯救局面的最后希望。

1942年初,英军在平满纳被日军围困,远征军第38师师长孙立人不远千里救援,成功解救了近万名英军。

然而联合作战的过程并不像我军预想的那样顺利,原本我军以为英军会与自己并肩作战,但英军高傲自大,对远征军非常轻视。

更令人恼火的是,英军经常在战斗中途突然撤军,却很少提前通知远征军,致使我军战线出现空虚和突出,暴露在日军凶猛的炮火中。

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以至于每次入缅作战,远征军都要付出巨大伤亡,第一次缅甸战役,10万远征军和4万英印军群龙无首,只有1万多人撤回印度,其余全部覆灭。

尤其是在撤退时,许多远征军战士为了掩护主力撤离,只能深入缅甸丛林,结果死伤惨重,无论英军如何不可靠,中国远征军都必须咬紧牙根,继续奋勇作战。

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完成一个军事任务,更是关乎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使命。

每一名远征军战士都必须舍生忘死,誓死捍卫国土,像200师师长戴安澜殉国时所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留下希望的火种,反攻缅北!

1941年,中国远征军首次进入缅甸作战,结果以惨败告终,尽管伤亡惨重,但仍有一些部队设法保存了下来,为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在部队濒临被日军合围前,接受了美军顾问史迪威的建议,迅速率领7000余人穿过密林转进印度。

这一决定使38师成为远征军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部队,史迪威看准了形势,提出了及时的建议,孙立人的决策也非常正确。

另一方面,新编第22师在丛林中遭遇山洪,大量官兵因食物短缺而倒下,当时的情况十分艰难,许多士兵因为长期饥饿和穿越森林而精疲力竭。

部队的后勤供应严重不足,医疗条件也很差,许多士兵眼睁睁地倒在路旁,却无力可回天,就在22师残部艰难穿越泰缅边境之时,美军的救援及时到达。

大量运输机空投下粮食、药品,使得1000多名官兵突破重围,进入印度,如果没有美军的及时支援,这支部队恐怕难以生还。

两师在印度成功会合后,共4000余人组成驻印军,开始在美国远东军司令史迪威的指挥下接受训练,全面装备美制武器,在史迪威的指导下,驻印军得到充分补给,士气也逐渐恢复。

1943年10月底,驻印军发起缅甸反攻,孙立人在得知敌军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第18师团后,誓言要全力歼灭这个罪恶部队。

在连续7天激战后,驻印军终于攻占要塞,使700余敌人阵亡,生擒近400名日军,孙立人亲自对这些日军进行审问,发现其中大多数都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于是下令当场枪决,为在南京遇难的同胞报了血海深仇。

到了1944年4月,在一系列胜利之后,驻印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共2万多人,新一军军长由孙立人担任,新六军军长则是廖耀湘,在美军的大力空中支援下,驻印军开始对缅甸境内的日军防线发起猛烈攻击。

廖耀湘和史迪威

在1945年初,经过连番激烈战斗,驻印军已收复缅甸大部分失地,日军在中美联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被迫从缅北全线撤军。

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美制的先进武器装备,驻印军终于完成了复仇大业,为全面收复缅北与驱逐日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一般远征军不同,驻印军在美军的大力扶持下,成为了一支真正的现代化部队,他们不仅收复失地,还为南京遇难同胞讨回了公道。

驻印军以自己的血与肉,书写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留下了胜利的希望火种,也增强了全军对最终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

骸骨无言,志士泪愁

据统计,在缅甸的三年间,远征军牺牲在异乡的将士高达十几万人,许多战士在归途上伤重不治,只能就地安葬。

那些幸存的人,也都饱受创伤之苦,时常被战场血腥惊醒,国力有限,大多数烈士无法运回家乡,他们就地埋葬在缅甸,成为那片土地默默守护的英灵。

一座座烈士陵园矗立,记载着逝去生命的荣光。

时过境迁,缅甸政府为发展经济,将这些中国烈士的墓地夷为平地,在其上兴建了楼房、政府大楼,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义愤。

缅甸北部克钦邦首府的中国远征军烈士公墓,推土机挖掘机铲平了整齐的墓碑,将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推倒在地。

工人随意挖出骸骨扔在路边,车轮将白骨碾成粉末,这些骸骨大都保持着生前战斗的姿态,有的还握着枪支刺刀,让人仿佛看见他们当年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身影。

在八莫地区的新三十八师陵园,如今只剩下一块残破的墓碑立在荒草丛生的墓地,静默诉说着这些烈士的哀伤和不甘。

在缅北地区,大量远征军烈士的墓地已被夷平覆盖,原有的墓园面貌荡然无存,就连在偏远地段的墓地,也因多年无人打理,满目疮痍。

与此对照的是,英美联军墓地干净整洁,经常有人前来打扫献花,而殖民过缅甸的这些国家仍受到缅甸政府的礼遇,助缅抗日的中国远征军,不仅没有墓地可归,骸骨还遭到亵渎,这无疑是对我国的公开侮辱。

当地华侨目睹这一切,痛心疾首,他们在工人的冷眼旁观下,尽可能收集骸骨移葬他处,他们强烈谴责缅甸政府背信弃义、无耻之极的行径,无法接受他们如此亵渎烈士的行为。

中国政府也就此事向缅甸政府提出严正交涉与抗议,但是缅甸政府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他们声称这纯粹是为了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市化,但明显在照顾老主子英美的情绪。

曾经的远征军老兵,带着战争创伤回到家乡,却无法让亲人体会他们的艰辛与牺牲,许多人在梦中依然重渡战场,依然看到同袍倒在血泊中。

如今,我们必须传承远征军的历史,不能忘记他们对民族的奉献与牺牲,他们无法回到故土,但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

我们呼吁缅甸政府不要忘恩负义,应该重建烈士墓地,让中国英雄有个安息之所,否则,这将严重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缅甸百姓也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自责和羞愧,相信缅甸政府会认清历史,尊重烈士,不让无辜的志士蒙受委屈。

笔者认为

缅甸政府可以试图抹去历史,但无法抹去人心,中国人民绝不会忘记远征军的英勇事迹,也绝不会容忍历史被篡改。

历史并非一面之词,不同国家对同一事件可能有不同记忆,我们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与邻国携手建立友好关系,共同繁荣发展。

人心可变,历史可以重述,但和平与友谊,才是永恒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缅甸   远征军   烈士墓   骸骨   忘恩负义   作战   陵园   南京   日军   墓地   烈士   英军   中国   美军   部队   公路   政府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