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邀请尤太忠喝酒,两天后尤太忠收到信函,顿时愧疚羞红了脸

周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了26个年头,他的崇高品德和哲人风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和将领干部。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平凡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渗透着一种精神,让人感动,生出敬意。

1972年,周总理要求尤太忠喝酒,没想到几天后他收到中办的信件,一打开让他愧疚不已,羞红了脸。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毛主席对自己的要求

从1964年到1976年,吴连登一直管理着毛主席的家。其实,总的来说,毛主席的家是不好管的。有时候算账也让他十分为难。

毛主席的节约是众所周知的。在生活中,毛主席有两个严格的要求,第一是严格要求自己,他事事节约,说这么大的国家,不能有半点浪费。丰泽园的墙上掉皮,毛主席也不让修,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能在这个上面花钱。

毛主席爱抽烟,火柴用得最多,从未见他用过一个打火机。他的火柴能用两次。在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在桌上,他就会捡起来放在嘴里。或许是出自农村,他深知农民种粮食的艰辛,因此他也十分珍惜粮食。

对于自己的孩子,毛主席也要求严格,要他们好好学习,做好人,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做事。她们出去的时候,也和老百姓一样,看电影交两毛钱,也从不去厨房吃一顿饭,因为她们从来都是自食其力。

在毛主席的仓库里,最好的东西就是他出访苏联时的大衣和帽子。回来之后却从来没穿过。他的东西由3个柜子存放着,大部分都是旧的。内衣好多都是缝缝补补。

自从进城之后,他也没有棉被,天气热的时候,一个床单,春秋就用毛巾被,冬天的时候就用三床毛巾被,毛主席的毛巾被最多的时候打了75个补丁,补丁用的都是旧毛巾。

吴连登在管理毛主席的账单时,分为几大开支。他每个月的工资是404.8元。他的主要开支就是吃饭,邀请民主人士时,都是毛主席自己掏钱。还有就是抽烟喝都是自己掏。然后,李敏和李讷上学的学费也都是毛主席出。

另一个大的开支就是房租、水电、家具租用费,一个丰泽园的房租都是主席出。毛主席的家具都是租来的,大概每个月的费用为84元,冬天的取暖费为120多元。

还有一笔开支,每当老家来人的时候,补贴的钱也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每当钱不够的时候,就从毛主席的稿费中拿去。

在自己的生活方面,毛主席对自己是严格的,同时也非常节约。

毛主席喜欢吃鱼头,另外也爱吃鱼杂、鸡杂。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他们就会把鱼头给主席吃,鱼身子就会卖给食堂。因为毛主席教导他们,一分钱都不能浪费,毛主席一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廉政的作风。

他的吃的用的,甚至连开会时的茶钱都要自己付。困难时期,老百姓吃不上饭,他也不吃肉,厨师们给他做肉他也不吃,会发脾气。

如此,毛主席也形成了廉洁节约的生活作风,使得麾下的党内同志也秉承着如此廉政的风格。

尤太忠喝茶收信,愧疚不已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周总理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对党内的同志从生活和工作上进行了约束。

在生活上。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吃饭也要付钱,而且菜价要高过大食堂同类菜的价格。那些长征老干部是可以允许吃小灶的,但是因为价钱贵,他们也吃大食堂。

在国务院开会时,周总理就曾制定老规矩安排会议饭,那个时候是大烩菜,后来才改为四菜一汤。

会议吃饭的标准很低,但每位领导同志都要交伙食费,喝酒的价钱就要另外收费。

后来,领导同志指示,会议中的四菜一汤不准有海鲜,用的都是自己养殖场生产的肉、鸡、鱼类。

1988年以后,领导同志决定,国务院常务会不设会议饭,几位国务委员在一个餐厅吃饭,午饭之时一荤一素一汤,主食就是米饭或者包子面条等,即便如此,他们的伙食费也是需要从工作里扣除的。

开会时供应茶水需要收费,只有白开水是不需要收费的。在会上服务员会轮流倒水,有的人会上交两毛钱,服务员才会给他们一小包茶叶。不管职位多高,他们都会交钱。至于抽烟,那更需要自备。

这样的做法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由周恩来倡导的,后来这个规定一直被沿袭下来,谁都不敢违抗。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人明白,公私分明是需要每个人都做到的事情。

1972年,周总理找尤太忠谈事,大家都饿得饥肠辘辘,周总理准备了一顿便饭。尤太忠和周总理在一起也十分尽兴,喝了三杯茅台酒。酒足饭饱后便离开了。

没想到回到单位两天后,就收到了中办的信函:某月某日,尤太忠同志,喝茅台酒三杯,需付酒费0.6元。

尤太忠顿时羞红了脸,深感愧疚的他立即去给中办寄去了0.6元。尤太忠作为一名地方领导自然是不懂国务院的特殊规定,不过这一次他也长了记性,从那之后也像所有人一样,做什么都会给钱。

在中南海,娱乐生活比较少。

之前还会举办舞会,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却禁止了这一活动。他说道:“老百姓连肚皮都吃不饱,我们还在跳舞,能高兴得起来吗?”就这样舞会取消了。

那段时间,他们除了看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他们在一百多人的会议室里看电影,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谁想坐哪里就坐在哪里。首长和普通的工作人员都要买票入场。

在工作中,也处处透露着勤俭节约。

在国务院的大小会议室中,用的地毯都是用了十几年的化纤地毯。首长的休息室也都是70年代的产品。各个部门的厕所也从未配备工作人员,均由各局工作人员自己打扫,不论局长、工作人员都是自己提着暖水瓶到水房打开水。

中南海国务院当时配置的车也都一般。在秘书长中除了正部级配备专车之外,其他的副秘书长都是采取相对固定的保证用车。

他们坐着60年代淘汰过时的车,大部分的车都已经行驶了几十万公里,就连司机都说,咱们的车况实在太差了。

直到1987年,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提出凡是车况不好的车进行报废更新,他们这才换了十辆车。

在中南海的后勤管理中,食堂的伙食是最不好办的事情。民以食为天,伙食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可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认为,采购伙食,不能平调下面的东西,也不能廉价购买下面的产品,也不能让下面进贡。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机关的几十万元开了一个养殖场,全体职工自己动手劳动,种蔬菜,搞养殖。在他们的努力下,养殖场产出了各种优质的蛋、鸡、鱼、肉。为此,他们也保证了职工每月5斤鸡蛋、一只肉鸡以及鲜鱼等等,保证了他们的伙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愧疚   中南海   都会   毛巾被   南海   国务院   信函   养殖场   伙食   开支   天后   食堂   节约   工作人员   同志   领导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