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到多少岁才合适?心理学家给出了准确答案,细想的确如此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平均寿命有所提升。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大自然生存法则,但是寿命的长短却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有些人在中年时期就沉迷于养生,为的就是能够延长自己的寿命。

从古至今,为了长生不死、延年益寿人们费尽了时间、金钱和精力,尤其是古代的帝王,为了寻找长生之术不惜牺牲普通人的性命。

而对于现代人而言,除了追求长寿以外,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依旧没有寻找到真正的长生不老之术,所以大多数人已经不对此抱有幻想。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活在当下才是他们的人生信念,着眼于当下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和生活幸福感才是他们的实际需求。那么,对于现代人而言,活到多少岁才合适呢?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衰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没有能力对抗死神,随着个体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部分机能必然会随之下降。

70岁的老者如何能与20岁的小伙子比身体呢?而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人体也将逐渐呈现出衰老的状态。

上天给予人类生的希望,同时也给予人们死亡的悲痛,新生对应着死亡。

普通人与富翁相比,在财力、人力、权力方面都不及富豪,但是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确实众生平等的,在死亡面前,财富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有多少钱都不如有个好身体。

一、无法避免的衰老

随着个体身体机能的下降,个体的免疫能力也会越来越差,各种伤痛疾病也会统统找上门来,医院里大多数病人都是老年人。

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患上重大疾病,只是一些慢性疾病或是老年病,时常折磨着老人们。而那些到了晚年身体依旧硬朗的老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地安享晚年。

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不遭受疾病的侵害,最终安详地离开人间,其实算得上是一件喜事,在我国老人寿终正寝也有喜丧的习俗。

那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一个人活到多少岁是最合适的呢实际上只要一个人能对人世了无牵挂,没有任何痛苦,就是离开的最好时机。

二、看淡生死

既然生死都不受个体的主观意识控制,而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他有一天要面临死亡。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能够看清俗世,看淡生死,不畏惧生死,对人世间再无牵挂的时候,就是离去比较合适的时机。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是却没有任何一门功课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死亡总是被神秘围绕着,

人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疑惑和不安,这种疑惑和不安会不断累积,并且增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感。

若是在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人可以对死亡加以解读,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死亡,正确的面对死亡。

那么,无论是面对衰老还是死亡,人们都会变得更加坦然,并且能够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尽量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让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

三、有尊严的活着

随着个体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人们的心理也会逐渐衰老,衰老感会逐渐充斥老年人的内心,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并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在65岁之后就会逐渐进入身体和心理的共同衰老期,而由于个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各种各样的病痛也会找到老年人,很多慢性疾病或是老年病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同时,子女也会因为照顾父母而承担巨大的生活压力,也会出现生活幸福感降低的状况,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而言,老年人若是患病很有可能会彻底押款一个家庭。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老年人需要活得更有尊严,那么或许在彻底丢掉自己的尊严之前,我们就应该选择离开。

但是生命是值得敬畏的,无论谁都不能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即使面对病魔的折磨,也应该极力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人的寿命通常是不受个体主观意识控制的,活到多少岁可以说是听天由命,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开心自在,并且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

不要过度的恐惧死亡,尽量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30

标签:安享晚年   都会   的确如此   生老病死   心理学家   机能   老年人   衰老   寿命   尊严   幸福感   生死   不安   个体   合适   准确   身体   答案   疾病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