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番仔楼里的渔村十二景





位于泉州晋江市金井镇的石圳村, 是闽南著名侨乡,也是一个风景怡人、民风淳朴的渔村。56岁的村民李文锦出生在这里,在外漂泊30余年后,两年前回归家乡,过起了渔村里慢悠悠的生活。他改造番仔楼,开民宿、办画室,为家乡手绘旅游图,创作油画十二景。9月13日,记者来此探访。




番仔楼里办画室,记录渔村生活气息

13日上午,记者来到李文锦的画室见到,画室藏在一栋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番仔楼里,中西结合的两层水泥砖石结构,极具南洋风格,楼内共有30个大大小小的房间,由主厝和护厝两部分组成,护厝里有一座闽南特色的天井,空间宽敞,通风舒适。

这栋番仔楼,是李文锦堂亲的老宅。1947年,旅菲华侨李昭陵与李昭狮兄弟出资兴建了这栋番仔楼,此后,其后人均在南洋发展,老宅只能留给家乡的亲戚帮忙照看。2019年国庆,李文锦回到家乡,决定将荒废的老宅利用起来,他用了大半个月时间,才把整个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重新安装了水电。


在番仔楼的装修上,李文锦也花了不少心思。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他在装修过程中仅对老宅破损严重处进行重新修复,并对墙上颇具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标语进行恢复,把老宅复原得格外有年代感。

屋子的一部分被用作画室,他每天就呆在这里画画。陈列在画室里的画作,有很多都是关于石圳渔村的风景和人物。“这张画的是我邻居,那天海水退潮,他到海边收网捞鱼,我碰巧看到了,就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回来画了这幅油画。” 李文锦说道。记者看到,这幅油画自然地呈现出了当地渔民日常生活劳作的情景。

屋里的墙上,运用西洋浮雕手法精琢出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格外有特色,上面挂着一幅幅李文锦创作的石圳渔村十二景,有同一飞虹、岑下甘泉、南湖听潮、波梢红日、风车漫舞、巨龙出海、七彩仙岩、金蟾拜月、鲸涛拍岸、灯塔观日、百年成美、东西宝塔,浓浓乡情扑面而来。此外,他还为石圳村绘制一张实用又好看的旅游图。

老楼承载着华侨对家乡的眷恋

“我在泉州师范学校读美术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做过服装商标设计、装潢设计,后来接触到了园林装修、民宿设计,一直在省内外工作,这两年开始想着是不是可以回到家乡开一家民宿。”李文锦说。

回到家乡后,他想起了这栋番仔楼。“当时,在菲律宾的堂亲格外照顾家乡的亲戚,李昭狮的儿子与我父亲关系甚好,每年农历七月和年底,都会给父亲寄来30块钱,补贴家用。” 李文锦回忆道,这是一座承载着石圳旅外华侨越洋艰苦创业和对家乡眷恋的番仔楼,这是一座富有时代感并寄托几代石圳人乡愁的华侨别墅,他有责任,让更多人见到它。

“这还是一座有着70多年历史的番仔楼,曾经为石圳侨乡的发展肩负着它的历史使命并作出了贡献,1949年底,番仔楼还作为石圳村(新中国成立初为爱群乡)村部和民兵营营部。”李文锦进一步介绍道,在改革开放前,村民因生活条件限制,一到夏天番仔楼就成了村民的避暑胜地,如今50岁以上的村民,一谈到番仔楼,脑海里充满着往日的回忆,口中滔滔不绝地讲当时这里发生的精彩故事。

将番仔楼装修后,李文锦先是做了一段时间的餐饮,后来做起了民宿。 在外打拼了这么多年,忙忙碌碌半辈子后,再次回到家乡时,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更愿意慢下来观察家乡的模样。所以,他用油画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渔村画面。随着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走进这座番仔楼,通过他的民宿、他的油画,感受渔村的自然风光和华侨文化的特质。



————————————

END


文/柳小玲 图/田米

编辑/戴艺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渔村   灯塔   南洋   闽南   泉州   侨乡   画室   在外   油画   华侨   村民   家乡   特色   记者   装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