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夕,中央发现安全缺陷,随后509名军人携武器提前入港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97年,是香港回归之年,当时所有国人都翘首以盼。

然而就在交接仪式到来之前,中央突然又发现了个安全隐患,紧急和英国方面展开磋商,最终让509名解放军战士提前携带武器入港。

当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是什么?提前入港的解放军战士,为何恰好是509名呢?在香港回归前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 、试探、博弈与谈判

当年列强入侵,看清政府孱弱,便肆意欺凌——

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租赁香港99年,哪怕是后来清政府覆灭,新中国成立,英国也不想将香港归还给我们。

我们当时可以将香港收回,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打定主意要“充分利用、长期打算”,故意不对香港问题表态,也没有要求英国承认新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1974年,毛主席接见英国前首相希斯的时候就表示:

“香港问题现在不谈,到时候怎么办再商量,交给年轻人处理吧!”

英国自觉理亏,也不想和我们谈这件事,毕竟当年他们是逼迫清政府签约的,说起来也不光彩。

可随着时间流逝,眼看着租期就要到了,不谈又怎么办?

于是,1979年港督来北京访问的时候,开始试探我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当时麦理浩问的比较委婉,没想到邓小平直截了当地表示:

“我知道有些人担心香港将来的前途和地位,不过这些都可以谈,唯独有一个前提不能忽视也不能讨论,那就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港英当局的这次试探,其实埋下了陷阱。

那就是暗示香港局势的变化会影响香港投资人的信心,乃至于破坏香港稳定,可邓小平的坚决态度让他们哑口无言。

1981年,邓小平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会议上提出:

“香港问题该解决了,不仅是新界地区不能续租,就连过去两个不平等条约,所谓割让的香港岛和九龙,也要一起收回。”

很快,我国将香港问题摆上了谈判桌,而英国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香饽饽的,于是中英高层之间的博弈正式开始。

我国在调研过后,率先提出十二条方针,没想到英国方面根本就不重视,反而想利用马岛之战大胜的威势,逼迫我在香港问题上让步。

对此邓小平毫不动摇,从容而坚定的阐述了我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甚至表明了不惜一战的态度,让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也一时乱了手脚。

据说在谈话过后,撒切尔夫人精神恍惚,走出人民大会堂时,还不慎摔了一跤。

最终,我国终于在1984年末和英国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点明了香港会在1997年正式回归。

彼时,距离香港回归还有13个年头,按理说准备时间是十分充足的,可就在香港回归前夕,我们还是发现了“安全隐患”,这是怎么回事?

二 、发现安全隐患

其实,之所以没有早早察觉这个安全隐患,是因为我们没想到,英国人会那么“要面子”——

他们坚持要在1997年7月1日零点撤离,解放军战士也得在这之后才能入港。

听起来没什么,可是从香港外围赶到指定区域,解放军战士至少要一两个小时。

如果我们接受英国人的时间安排,那也就意味香港会出现一定时间的防备真空。

偌大一个香港,怎么可以没有军队驻守?

更不用说还是两国交接这么重要的时刻了,到时候真出了问题,英国人拍拍屁股走了,形象受损的还不是我国吗?

为了让解放军部队提前入港,负责筹备交接仪式的安文彬赶忙向中央汇报了这个事情,而和英国人协商的任务很快就交到了陈佐洱的手里。

“距离香港回归,还有不足半个月的时间,最好在一周之内完成协商!”

陈佐洱也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很快就在6月17日和英国代表团开始了第一轮谈判,并且提出了我们的首套方案。

“1070名解放军战士,携带轻重武器提前6小时入港!”

这个方案能充分保障香港到时候的稳定,同时也给英国人留下了一定谈判余地。

可谁也没想到,英国人根本没有谈判诚意,直接拒绝了我军战士提前入港。

英国人的想法并不难猜,他们本来就不愿意撤离香港,如今不得不走,那么在临走之前,自然也不愿意让我国称心如意。

陈佐洱后来又陆续提出了多套方案,但是英国人始终油盐不进,最后他只能拿出“杀手锏”,迫使英国谈判人员让步:

“若到时局势混乱,我方恐要进行管制,说不定就要检查你方的军舰……”

在我国领海内,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干。

可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英国人的“脸面”也等于彻底摔在了地上,因为他们受制于人的场面会彻底暴露。

英国人本来也只是想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和体面的情况下,给我们添一些堵,如今真涉及到他们自己了,自然不得不退步。

最终,陈佐洱和英国谈判代表协商后达成了一致意见:

“509名解放军战士,携带轻武器提前2小时入港,同时不展示军旗。”

从入港战士人数有零有整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得出来,陈佐洱在谈判桌上是真的尽心竭力在争取了,而他也的确不负所托,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谈判。

实际上,不仅仅是士兵入港时间,在很多方面英国人都卡得很死,比如说国歌奏响时间,一开始英国人坚持要将国歌奏到最后一秒。

英国国歌奏到最后一秒,也就意味着我国国歌无法在1997年7月1日早上零点零分零秒准时响起,这是我们绝不能接受的,都等了99年了,难道还要等?

最后,这类问题都是在谈判桌上解决的。

而问题能谈拢,陈佐洱可谓功不可没,这个“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可谓是竭尽全力在践行四个字——“不辱使命”

三 、接力最后一棒

1994年3月,陈佐洱一家三口乘坐港龙客机从首都机场飞到了香港,他这次远赴香港工作,正是为了完成香港回归接力的“最后一棒”

作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常驻代表,陈佐洱的工作非常明确,那就是和英方代表磋商如何让香港平稳过渡,同时让政权也顺利交接。

之所以选他担任代表,是因为他过去和英国打过不止一次交道,他的谈判风格是出了名的“强硬但讲道理”

在陈佐洱到任的第五天,香港媒体就发表了一篇述评,其中如此写道:

“中方重炮手陈佐洱已于上周五来港,此番履新掣肘颇多,恐难挥洒自如。”

香港媒体的猜测很快就成为现实,在谈判的过程中,陈佐洱很快发现我方和英方的诉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军事用地使用安排问题。

英方谈判代表包雅伦,乐观地认为这是中方单方面有求于英方,英方掌握主动,可实际上我国专家组内部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

“英方提交的文本内容和我方立场相距甚远!”

为什么会出现“相距甚远”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英方没有摆正自己的立场。

比如说,英方要求我国政府发布声明,这些军事用地只用于防务用途。

这就十分荒唐,我们自己的土地怎么处置当然是自己说了算,凭什么给英方承诺?

随后,我国国内众多部门讨论过后,直接给陈佐洱等人发来消息:

“承诺是不可能的……同时英方还要对之前文本措辞进行推敲修改!”

考虑到双方诉求差异较大,而英方考虑又不甚妥当,为了防止这次谈判夭折,陈佐洱直到谈判开始前一天下午,才把我方的要求组织成稿件发给英方。

英方看到这份稿件后的第一反应,我们无从得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谈判氛围骤然从轻松走向紧张,包雅伦脸上也没了之前的“阳光笑容”

这次谈判是中英代表轮流发言,谈判过程中分歧肯定是有的,不过陈佐洱始终表现得很平静,充分展示了自己那“强硬但讲道理”的谈判风格。

最终,包雅伦和其他英方代表在谈判中败下阵来。

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很艰辛,而这样的谈判还不在少数,“最后一棒”陈佐洱足足跑了三四年。

陈佐洱凭借着高超的谈判技术和卓绝的毅力,为我国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也展现了我国的大国威严,这是很了不起的,也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四 、英国人的埋雷手段

虽然在正面谈判中,英国人频频退败,但这个过去因为殖民地遍布全球而闻名的“日不落帝国”,并不满足灰头土脸的离开,于是临走前他们埋了不少的雷。

比如说“BNSS计划”、警队政治部以及修改香港公关秩序条例,都留有隐患。

先说第一个,据说当初最后一位港督彭定康在离开香港前,特意拟了份白名单,上面有五万人,个个都是忠于英国的“香港精英”

这些人之所以留在香港,就是为了执行英国人的任务,而且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份密码,搞完事情就可以凭借密码入英国籍。

目前,那份名单上的名字大多都暴露了,可据说今天还有2000多人的名字没公开,由此可见英国人当初的计划有多险恶。

“警队政治部”也是一样,这是一个直接隶属于英国情报机构军情五处的单位,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英国人控制香港政府。

据说,在1995年这个组织解散前,香港政府的大多数高层官员都进去轮转过。

在那里他们接受过英国人的培训,也定期向英国人汇报工作,这为香港回归后我们的管理增添了很大的麻烦。

还有香港公关秩序条例,这个条例中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民众要上街游行之前必须得到香港警方的批准。

借着这条法律,英国人镇压了许多次工人游行。

而就在香港回归前几个月,英国人突然改了规矩,废除了这项条例,这是为了针对谁不言而喻。

这种种手段,属实是让人觉得充满了小家子气。

英国人在离开前虽然使了不少手段,不过普遍没能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基本都被我国轻易化解了,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效率更高、民族凝聚力更强。

但英国人的这套手段,放到其他地方还是危害不小的。

比如说一个蒙巴顿方案,直接让繁华城市变成人间地狱,一条绿线把塞浦路斯硬生生分成两半……

正如英国学者罗思义所说:

“分而治之是英国最著名的传统手段。”

这个大名鼎鼎的日不落帝国,在日落之后亲手制造了不少黑暗,也在国际上留下了相当恶劣的名声,这份恶名最终还是要英国自己来买单。

对我国来说,香港回归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做出了成功实践,同时也促进了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香港回归,也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方案,这都是值得称道的。

我们由衷的希望各个国家与地区都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更希望我国两岸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港澳台人民和大陆人民本就密不可分,大家同属于一个大家庭,要共同促进祖国发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入港   撒切尔   英方   英国   国歌   香港   我方   英国人   安全隐患   解放军   军人   缺陷   战士   手段   武器   中央   代表   发现   我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