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疑惑:假如战争来临,中国是否有胆量出手?专家回答一针见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圆石方块-

编辑| 照雪下玉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愈发地掷地有声,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成就。

然而中国日渐强大,崛起之势头不可阻挡,对于战争却仍然保持着极为谨慎的态度。包括我们提出的一些原则: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侵略和欺负他国,也不会称王称霸。

或许这样的信息给了西方某些军事专家迷之自信,竟认为战争降临东亚时,中国未必有出手的勇气,毕竟中国也已经过久了太平时期,有几十年没经历过战事了。

对于这样的疑问,2013年一篇人民日报上的报道,早已“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也给全国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国崛起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看清中国的发展历程。近代史由鸦片战争拉开序幕,那是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广大中国人民开始思想上的觉醒,打的是守卫疆域的战争。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妄图占领东亚,进而称霸世界,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为了保家卫国,千千万万的中国同胞站了起来,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猖狂想法。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依靠着持久战,拖垮了日军主力,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全部作战计划,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光辉的篇章,这同样是守护家园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妄图染指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挺身而出,为帮助友邻朝鲜,浴血奋战,面对着武器、装备数倍于我们的美军,志愿军打夜战、穿插战,用战术和头脑碾压美军,同样将美国人赶回了三八线。

再看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更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我们是用来自卫,用来守护家园,而绝非入侵他国,将他国领地据为己有。

可以说,中国从古至今都明白一句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钟情于战争的国家,必将被战争所拖累;忘却了战争的国家,等到战争来临时就没有自保的手段。上个世纪,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好战必亡”,美国、印度、越南就是前车之鉴。

而这个世纪,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忘战必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保家卫国,就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方可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地区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频繁,多极化与单极秩序的碰撞,让我们与美国之间,在科技、军事、经济、信息等领域,产生了更多交流和碰撞。

这些碰撞无一例外,都有可能是引发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同样也在提醒着我们,世界充满着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在文化、技术上的对立根深蒂固。

美国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演化成劲敌。

也正是这一点,让中国时时刻刻牢记着“忘战必危”。因此如果西方的军事学家认为,中国辛苦经营几十年和平,就会产生安逸感,从而忘记潜在的战争,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相反,我们时刻注意着西方国家的动向,了解西方“分化”“弱化”中国的图谋,并防患于未然。台独的言论仍然活跃在国际舞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仍对中国怀有敌意,外患未平,中国何敢松懈?

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来自邻国的挑衅,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争可能随时到来。

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一支守护国家尊严、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人民的军队

当下,这支人民的军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从装备到精气神,我想西方看得到也听得到。高新技术的成熟和落地,让人民军队完成了新的军事改革,新武器的配备也显著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当然,如若对比实力,现代战争中,经济实力、外交实力、信息导航等都需要考量到。饶是如此,我们同样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而且有些技术还要追上美国!

卫星导航方面,美国有GPS,中国有北斗卫星导航;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资补给上,中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军事方面,三艘航母相继下水,由无到有正真切地发生在眼前……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让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则是给予我们的压力,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越是实施经济封锁,我们就越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每一个中国人对共御外敌的决心。或许军事实力方面,我们较美国还稍逊一筹,但如果美国在我们的家门口上闹腾,我想他们会感受到14亿人的怒火。

美国从历史中应当会学到教训,一支团结的军队,一支有着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军队,其誓死保家卫国、共御外敌的决心,足够让一个又一个侵略者铩羽而归。

我们清楚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对手,故而西方对中国人民军队所做之猜测,多有主观臆断之嫌,全当为我们提了个醒。美国正在不停地打量着中国,并不断做出挑衅,战争距离我们近在咫尺!

但我们更希望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不是示弱,而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做世界上最先挑起战争的国家,只会留下一地骂名,而维护好负责任的和平大国的形象,才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声望。

人类能走到如今的地步,实属来之不易,倘若因战争付之一炬,则更为可惜。从俄乌局势中我们已然学到了教训,战争没有胜利者,只会损害民生经济,让世界陷入动乱和不安。

中美之间的博弈

在人民日报上,曾刊登有这样一篇报道:勿忘历史,中国需明确底线和极限。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田文林,于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战争的分寸感。

现在的美国,十余年来一直考虑的问题就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矛盾与对立。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不能接受新兴大国的崛起,就代表着战争的爆发。

但是中美之间又不是简单的对立,对于欧洲地区而言,该地缘版图是“对称性破碎”,而亚洲大陆则呈现出“不对称性破碎”,不似欧洲那样小国林立,这也将限制美国的发挥。

如若中美之间形成对峙,两国隔海相望,且都握有足以摧毁对方的核武器。一方发动战争,既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同样也要承受难以想象的战争成本。

对于美国而言,这场对华战争将会鞭长莫及,从朝鲜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已然收获了不少教训。而且当时的美国,就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尽显颓势,而现在的中国,已是脱胎换骨。

对于中国而言,则要把握自己的底线和极限。比如钓鱼岛、仁爱礁等我国国家领土受到侵犯,这是在威胁我国的利益底线,应当寸土不让,死守到底。而其他利益纠纷,则考虑以和为贵,而非打到别人的家门口。

中国需要的是把握平衡感和分寸感,不可盲目冒进,四处树敌,又不可过分示弱,唯有左右逢源,海陆兼顾,守好属于自己的领土,美国等西方国家,因地域利益等因素,便断然没有发动战争的机会。

而倘若我们搞称霸称雄那一套,失了谦虚低调,便是给了美方一个发动战争的契机,也就得不偿失了。

笔者认为那句:太平洋足够宽广,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就是对上述观点的高度凝练。这也是中国正在寻求的,符合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

美方不来侵犯中国的底线问题,中方即在国际上保持谦虚低调,不搞霸权主义,两国完全可以保持和平发展,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最后引用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一句话:我们衷心希望,太平洋能成为太平之地,而不是人为兴风作浪的洋。

整个太平洋的安宁,需要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而现在的太平洋地区,前有美日韩澳联合军演,后有日本排放核污水,朝鲜半岛则深陷核危机难以自拔,美国是导火索,而中国则是灭火器。

没有国家愿意深陷入战争的泥潭,相信美国也是如此,尽早结束对中国的算计和挑衅,多与中国展开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放下心中根深蒂固的成见和思维定式,才能让两个大国携手,为世界带来崭新的篇章。

对于来自于美国的“砖家锐评”,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笔者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朝鲜半岛   中国   中美   战争   人民军队   朝鲜   保家卫国   太平洋   日本   美国   胆量   对立   大国   出手   疑惑   军队   专家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