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亿枚,400台光刻机!ASML又“翻脸”了,美媒:养不熟的白眼狼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近几年里,中国的芯片产业经历了一场风暴,被美国强硬封锁。华为,作为这场战役的典型代表,深陷困境。然而,中国并未束手就擒,而是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推动自主研发。这场角逐涉及到了全球芯片行业的未来,也让一些美国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芯片,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东西,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神经中枢。而在这场技术与政治的博弈中,中国正在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情况的背景。美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主导地位,拥有大量的芯片技术专利,包括芯片架构、EDA软件、光刻机等等。这使得不仅中国企业,就连全球的芯片巨头如ASML公司、台积电、三星等都必须格外谨慎,因为它们都需要依赖美国技术和市场。

为了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修改芯片出口规则,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结成联盟,对中国市场进行全面打压。尽管这些措施对中国芯片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但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芯片的进口数量急剧减少,相当于每个月减少了100亿枚,日均减少3.25亿枚。这意味着国产芯片替代正稳步上升,中国正在迅速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与此同时,美国芯片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像高通、AMD、英特尔等芯片巨头的营收下滑,利润暴跌,这是失去中国市场的“副作用”。这也导致一些美国的“盟友”开始反思,比如ASML公司,他们已经认识到“脱钩断链是行不通的”,态度出现了大转变。


为了实施封锁,美国与荷兰和日本达成了协议,限制对中国企业DUV光刻机的供应。但没过多久,ASML公司又“翻脸”了,制定了出货计划,继续向中国市场供应光刻机。据官方数据,ASML公司还有20%的订单未交付给中国企业,相当于还有400台光刻机正在交付过程中。尽管受限于协议,但ASML公司还是表明了态度,部分型号的DUV光刻机供应并不受影响,这显示了他们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


此外,英特尔、希捷、英伟达等美国企业也在绕开禁令限制,继续向中国企业供应芯片,这引发了美国媒体的热议。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脱钩断链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双方损失,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希望外国企业能够早日清醒。这场全球芯片产业的较量,将继续演绎下去,而中国则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光刻   希捷   中国企业   日本   中国市场   美国   中国   芯片   本文   产业   作者   内容   数据   全球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