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永葆青春丨人来人往

青春版《牡丹亭》主要演员沈丰英(右三)、沈国芳(右一)与林青霞、金圣华(右二)合影于林青霞的香港半山书房。(作者供图/图)

“很多记者在采访时,都会问我们,这青春版《牡丹亭》演了将近五百场,前后快二十年了,现在还在叫青春版吗?”台上的杜丽娘,台下的沈丰英,在我身边缓缓说。此时的她,浓妆卸尽,一身便服,那张素脸,干干净净的,看起来轮廓分明,还是那么娟秀动人。

“为什么不可以?你们当初推出时,就是用这个名字的,名字是不必改的,下次有人问,就反问他,自己的名字改不改?”身为主人的那一位,在朗声打抱不平,英姿飒爽,豪气逼人!真不愧为永远的东方不败!

这时候,饰演柳梦梅的俞玖林、杜丽娘的沈丰英、小春香的沈国芳,还有沪江才子王悦阳,在青春版《牡丹亭》于香港戏曲中心最后一晚演出后,都应邀在林青霞的半山书房做客。

白先勇监制的青春版《牡丹亭》到明年就届满二十周年了,这次阔别十七载再次应邀来港,最难得的是阵容鼎盛,百分之九十九由原班人马上演,全体演员倾情倾力推出这出震古烁今的旷世名剧,难怪盛况空前,一票难求了。

原本昆曲大义工白先勇要亲自来港督师的,结果临时因故未能成行,让一众好友及白迷十分失望。所幸,这群苏昆小兰花班的精英早已身经百战,越战越勇了。如今的他们,技巧圆熟,挥洒自如,演得一天比一天精彩。我们每天都把有关演出的讯息,通过手机向白老师不断输送,让他远在台北,仍能遥距共赏。白老师也天天兴致勃勃地参与其盛,频频通过微信说:“小兰花真是争气,没有让香港人失望!”

金圣华与沈丰英(左)、沈国芳(右)合影。(作者供图/图)

早在7月28日公演之前,已经有机会在7月26日遇见这班小兰花的要角了。当天中午,我们都应刘尚俭先生的邀请,在半岛酒店的嘉麟楼餐叙,为这群阔别经年的演员接风洗尘。刘尚俭是位儒商,也就是于2006年慷慨支持青春版《牡丹亭》赴美演出的主要赞助人。那天我的座次,恰好安排在沈丰英旁边,因此方便叙旧聊天,眼前的丽人,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只是举止之间多了一份娴雅和雍容,谈话之中更添几分成熟与自信。问她每到一个崭新的场地,需要多次排练吗?譬如台型的大小、深度,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影响演员之间台步的行走,动作的配合吧!她说,毕竟演出快五百场,可以说已经真正的驾轻就熟了,角色之间极有默契,只要到舞台上实地观察一次,就可以驾驭自如了。演出快五百场?多么惊人的数字!一向都很好奇,同样的戏码,演出数百场,固然是千锤百炼的必经途径,那演员会日久生厌,失去当初的热情和新鲜感吗?“不会的!其实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虽然台下昏黑一片,但还是能感受到观众的实时反应的。哪一段的唱腔和表演,让观众笑了,感动了,唏嘘了,在台上都能够体会得到。于是,我们就牢记在心,完场后不断地琢磨、研究,力求改进!”台下既然暗沉沉的,那怎么能够感应呢?“我们是用听的,不是看的。”原来,优秀的昆曲演员,在舞台上不但需要唱念做打,使出浑身解数,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在施展绝活之余,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演又听的能耐呢!

这就使我不得不想起傅聪曾经跟我说过的话。他表示,每次演奏,都是一次崭新的经验,自艺术的活水源头迸发而出,一泻千里。每一趟都是由内至外,洗涤心灵的历程,虽然曲目不变,但演奏却绝不雷同。与傅聪从未谋面,却隔空神交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某一天,无意间在收音机中聆听到傅聪演奏的肖邦后,惊为天人,曾经写道:“我很想在不同日子,不同场合,再聆听同一节目……傅聪是否如我心中所想的那样一位音乐家?若然,则每一场演奏,就会是一个在细节上崭新独特、与众不同的经验,而绝不会只是旧调重弹而已。”原来,艺术到了最高的境界,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彼此融会贯通的,这也就是“好戏不厌百回看”的道理。此次在戏曲中心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的确不负众望,神形俱在,而又推陈出新;更趋圆熟,却能永葆青春。

经过了三天高度紧凑的演出,男女主角与小春香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和王才子在青霞的半山书房里安顿下来,浏览参观,为四壁名家的书画而激赏,为女主丰富的藏书而赞叹。好客的青霞则不断忙进忙出,为来宾开香槟庆功;送书、送围巾、送照片;签名、拍照、画肖像,还得张罗夜宵与酒水,几乎没有一刻停歇下来,然而脸上却始终笑靥如花,神态自若。“青霞姐的气场好大,真是大气!”沈丰英在旁悄悄地说。

沈丰英在林青霞的书架旁留影。(作者供图/图)

餐桌上,大家举杯畅饮,即兴交流。身为行外人,很想知道演出时不为人知的细节,例如,那舞台上一套套的华美戏服,每一件白先勇都坚持由苏州绣娘一针一线手绣的成品,到底该怎么处理,每演出一次就干洗一次吗?“戏服是不能干洗的,否则会失去光泽。”沈丰英和沈国芳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演出时汗流浃背的,事后怎么处理?”“使用含量百分之七十五酒精的白酒去喷的,可以去掉污点汗渍。”“你们在台上走圆场,走鬼步,是怎么训练出来的?”“这个得靠持续的练习,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得天天坚持不断地练功。”原以为像俞、沈等名角,如今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自己可以收徒授业了,原来还是得殚精竭虑、勤练不休的。难怪青霞老是为传统戏曲演员喊冤,认为这些人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不可多得的精英,他们的付出与所得往往不符,值得大家予以重视。

“生角的靴子,鞋底这么高,走起疾步来很费力吧?”“走疾步还好,最难的是刚出台时,那缓慢的步伐,一脚踩地,一脚举起,要保持平衡很不容易。”俞玖林一面说着,一面忍不住示范起来,那小生的洒脱功架,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展现出来,同行的女儿,望着爸爸,眉宇嘴角渗出了笑意,带几分娇,几分俏!爸爸望着女儿,一脸欣慰,说,“现在她大了,是她在管我了!”真难相信,《牡丹亭》戏中的柳梦梅,戏外竟然已经有个二八年华跟杜丽娘同龄的女儿了。“我也有个十五岁的孩子了。”沈国芳说。谁会想到眼前的年轻母亲,就是舞台上活泼可人的小春香呢?原来台上台下,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台下的演员,过得是正常人的生活,可以随着光阴荏苒,年华日增;台上的角色,却随着岁月的洗礼,历练越多,含蕴越深,把白先勇创制青春版《牡丹亭》时“尊重传统而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的文化精神,发挥得更到位、更透彻、更淋漓尽致。这样的戏宝,承先启后,去芜存菁,是永远不老的。更何况,这出戏,还多次走向国际,在英美、希腊等地扬威演出呢?

说起那次在希腊的演出,的确不同凡响。2017年7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建于公元161年的雅典卫城阿迪库斯露天剧场公演,这一出发表于1598年的昆曲,在当年上演希腊三大剧作家作品的场地,布满雕像壁龛的舞台上,繁星点缀闪耀的夜空下,丝竹之声悠扬,翩翩花神起舞,谱出了古今文明传承、东西文化交流的华美乐章。说起这桩动人的故事,俞玖林、沈丰英和沈国芳的眼睛,虽然在凌晨时分,卸妆过后,也霎时间炯炯有神起来,不自觉闪现出喜悦的光芒。诚然,这些杰出艺人的心目中,深切体会到自己身负承先启后,在国际舞台上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精髓的使命,而觉得与有荣焉!

夜深了,问他们,这次演出完毕,回到苏州后,可否休息一阵?“我们可以小休,俞玖林马上得主演《范文正公》。”《范文正公》是苏昆原创的昆曲,以“苏州名人故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该剧由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编写,国家一级导演孙晓燕执导,著名昆曲大师汪世瑜担任艺术指导,角色的年龄跨度很大,由二十三岁演到五十八岁,涵盖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几个不同的行当,甚至老生的一些表演手法也包括在内。我曾欣赏过俞玖林演出的《白罗衫》,在堂审那一场里,一身蟒袍,气度恢弘,那种压场的派头,跟《牡丹亭》里缠绵悱恻的神态,截然不同,一出戏里从巾生过渡到官生,绝无难度,因此相信他在这出原创的昆曲里,一定能把一代名臣范仲淹的角色,驾驭得出神入化,恰到好处。

从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到年轻演员的培养,再到崭新剧目的创作,我们喜见昆曲这百戏之母,仍然年轻,仍然茁壮。自从白先勇当年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为昆曲“救亡”以来,匆匆二十载转眼将至,这条路走来非易,今后如何坚持,如何前行,的确需要有心人鼎力合作,共襄善举。

金圣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半山   承先启后   圆熟   青春   希腊   永葆青春   昆曲   牡丹亭   苏州   戏曲   人来人往   兰花   台下   台上   演员   角色   演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