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北京市民质疑:主席的耳朵怎么只有一只

前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转眼间一年过去,迎来了我们国家成立后的第一个劳动节,中国人民欢聚一堂,齐聚在天安门广场来庆祝这一时刻。

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明晃晃放着毛主席的画像,这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可是在大家齐声喝彩的时候,有人却发现画像上毛主席竟然少了一只耳朵,按理来说挂在天安门中间的画像是不会有任何差错的。

那么丢掉的那一只耳朵去哪了呢?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变迁历程

其实,从1949年到1950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几经变迁,每一次画像的更换,都凝结了那个时代人们寻求最佳效果的努力。

最先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是一幅由董希文创作的毛主席画像,这幅画像是董希文等北平艺术教师自发创作,并在1949年2月12日悬挂上去的。

由于并非正式画像,它悬挂于主席台中央,而不是城楼正中,这张画像的创作源起于民间自发的爱戴之情,与后来经由官方层面精心绘制的画像大为不同,不过,它开启了天安门城楼悬挂毛主席画像的先河,成为这一传统的开端。

为纪念“七七事变”12周年,1949年7月7日,天安门城楼上换上了第二版毛主席画像,与朱德画像并列。

这版画像是周总理委托董希文绘制,董希文对此感到紧张而兴奋,因为能亲手为主席绘制画像是莫大的荣耀,他和学生一起日夜赶工,终于如期完成,然而它也只使用了3个月就再次被换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大典前,天安门城楼第三次换上新画像,周总理在文件中发现了周令钊此前绘制的毛主席画像效果出众,便将大典用画像的创作任务交给了他。

30岁的周令钊获得此重托,夜不能寐,又惶又喜,他和妻子带着画具进驻天安门城楼“画室”,倾力完成这幅巨作。

画像选用的是毛主席在延安与朱瑞的合影,周令钊对照片进行裁剪、放大,才逐渐起稿上色。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建议周令钊将画像上的领口扣上,增添庄严感。

周令钊通宵达旦修改完善,终于呈现出满意的画像,然而就在这幅画像刚刚推出不久,毛主席访苏归来后,党中央决定再次更换画像。

一只耳朵的画像

而这项任务也就交给了人民美术工作室来办,在工作室当中有一位副主任叫做辛莽,他非常善于刻画人物画像,画得如真人一般,所以这项任务也就毫无疑问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能够给主席画像这是何等的荣耀,不过辛莽有很多担心的问题,他很害怕由于自己的失误对整篇画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可是任务已经下达,他也只能完成任务,要挂在广场上的画像,对于大小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加夺目,他将尺寸定在了长6米宽4.6米,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存在,毕竟还没有人画过如此巨大的画像。

为了能够在劳动节当天将画像展示出来,辛莽的工作非常紧迫,仅仅给他留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如此巨大的一幅画,属实压力不小。

该画哪一幅画像又成了一个问题,毛主席有很多的个人画像,可是有的过于朴素,有的又过于没有特点。

为了能够找到一张合适的画像,他亲自找到了毛主席,最终毛主席定下了一张自己心仪的照片。

选择了一张日常的照片,想要以此来表示与群众的亲切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可是这张照片有些过于日常,如果挂在天安门广场这样庄严的位置有一些欠佳妥当,中央否定了这一建议,最终这个难题还是落在了辛莽的头上。

辛莽挑中了一张毛主席仰望远方的照片,他认为这张照片蕴含着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喜悦之情,也蕴含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骄傲深情。

因为这张最能凸显中国情怀,所以中央也一致同意,在选定照片之后就开始了绘画的过程。

一个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属实有些困难,于是辛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很多著名的画家来共同完成这一画像。

因为是一张巨大的画像,所以从何处落笔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了能够完美的复刻,辛莽在绘画过程当中让合作伙伴站在远二十多米的位置来观察大致的走向,目的就是为了复刻出一张完美的画像。

他们夜以继日地完成这项工作,终于赶在劳动节到来之前顺利完工,这张照片也被张贴在了天安门广场之上。

本以为这张照片会引起群众们的一番称赞,却没想到事与愿违,当照片被挂上的第二天就被撤了下来,辛莽本人很是不理解,因为再怎么说,这张照片都要悬挂至少一个礼拜,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久的照片,为何不到一天就被卸了下来?

他找到了中央进行询问,当得知结果之后他非常的懊悔,因为这张照片在挂出的时候遭到了群众们的质疑。

原来,一位眼尖的人发现这张照片上的毛主席少了一只耳朵,群众一时之间爆发了巨大的争议,这张照片也被迫下架。

谁能想到呕心沥血画了一个月的照片就这样因为质疑而被撤了下来,这件事情确实是辛莽本人欠佳考虑,因为他选的照片是毛主席的侧身照片,这也就导致另一只耳朵无法显示出来,所以很多的群众误以为是画家少画了一只耳朵。

吸取了群众的意见,辛莽又对这张画作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改进,可由于个人原因,辛莽把这个未完成的项重任交于了张振仕之手。

张振仕经过几天几夜的修改,最终创作出来了一张群众们很认可的画像,再次地挂到了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这张照片上毛主席的眼睛更有亲和力,而且形象也更加的和蔼可亲,而这张照片持续时间也非常之久,一直挂了有十一年的时间。

这十一年间,张振仕经常为主席画像进行更新,直到1964年,他的身体状况愈加不好,为了让他能安心修养,他的重任交于了王国栋。

王国栋倒是没让所有人失望,他的作品一直延续到今天。

主席的离世

这张照片被定为了最终选项,也被永远的悬挂在了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在1976年9月9日的下午4点,一个令中国人民悲痛的消息传来了,敬爱的毛主席去世了。

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此消息一出,中国瞬间陷入了悲痛的氛围,学校停课,工人停工,很多人都对毛主席表达了深刻的不舍之情。

正是因为毛主席才带给了新中国生命,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带领,我们才能够进行抗日战争,革命战争,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强起来。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发展的事业而奋斗,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他依然在批阅着有关国家的文件,积极救援唐山地震,为唐山送去了及时的保障服务与救援物资。

他这样心系着祖国人民,也难怪很多中国人民都十分敬爱毛主席。葬礼的举行十分盛大,很多人都进行了悼念。

为毛主席画了最后一位画像的画家王国栋,更是十分的痛心,因为他在为毛主席的画像执笔时,对毛主席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他了解到了主席平时的为人以及为中国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深刻的领悟到了毛主席一心为国的伟大情怀。

他对于毛主席不只有敬仰与钦佩,更是将他当作一位偶像来对待。每次给主席画像的时候,他内心都十分的激情澎湃,认为这是无比的荣耀,能给偶像画像也是他毕生的幸福。

正是因为对于毛主席足够了解,所以他的画像也更加栩栩如生,把神态表情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自己一直崇拜的伟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王国栋内心十分的痛苦,可是面临着国庆节的到来,他必须加快速度来更换一张新的画像。

这次再提起笔的时候,他没有了之前的心潮澎湃,反而是更多的悲痛,因为画像中的人再也不在了。他无法再看着毛主席的神情一笔一划的将画像临摹出来,他能做的只有回忆。

在画完了国庆节的画像之后,王国栋再也没有心情画出好的作品了,他选择将这份伟大的工作交给了下一个接班人,也就是葛子光。

到如今,葛子光依然在为毛主席制作画像,时代飞速的发展,我们的领导人也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是毛主席的画像却依然悬挂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

很多外国的媒体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便询问了邓小平:毛主席的画像会一直保留在广场中央吗?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因为毛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去敬佩与怀念。

毛主席所带给我们奋发的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勇拼搏,谁都不能遗忘毛主席,不管多少年,毛主席的画像都会悬挂在广场中央来提醒着中国人民时刻奋发前进。

邓小平的回答感动了每一位中国人民,也将我们之间的爱国情怀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毛主席已经逝世了几十年,可是他却永远的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笔者认为

中国人民无论老少都对毛主席充满了敬意,我们要不忘初心,时刻谨记毛主席带给我们的美好中国。他所传播的思想,我们也要时刻铭记。

正如天安门广场中央悬挂的照片一样,永不变化,更不会忘记。即使党的领导人更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是内心却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谋划,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主席的期望,将中国的未来发展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天安门城楼   画像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耳朵   主席   荣耀   唐山   劳动节   悲痛   中国   画家   北京市民   群众   时刻   中央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