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横空出世》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娱评大赏#

这几天,朋友圈和自媒体快把《奥本海默》吹爆了。什么票房破亿,什么上座率第一,什么奥斯卡最佳种子选手,就连电影中的“小黑裙”都一度冲上热搜。早在1999年,我国这部名为《横空出世》的电影从格局到气势,从精神到气质都要完爆《奥本海默》好几条街。甚至这部电影还在拍摄期间就已经惊动了美国军方高层,真正做到了“未播先火”。这部电影拍摄幕后有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马兰草

1999年不但是跨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也是国庆50周的大喜日子。当时电影的知名导演们都在思考,究竟拍一部什么样的“献礼片”去迎接这个特殊的年头。

早在一年多前,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了一个名为《马兰草》的电影剧本。剧本的编剧是陈怀国与彭继超,写的是原子弹试验基地两代的故事,还获得了“夏衍文学剧本奖”。

时任北影厂副厂长史东明一下子就相中了这个剧本,他认为这是50年大庆中最好的题材,甚至是最好的一个。随后,他就将选题交给善于拍摄主旋律电影的导演陈国星来创作。

面对这么大的题材,陈国星心里是没底的。他在接到任务之后专门到核武器21基地采风,回来之后觉得这个项目要做成“全景式”,格局要大,调子要高,最后只选用该剧本原子弹从建设到爆炸的过程。

导演对于剧本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前后一共有六批作者参与修改,光剧本创作就花了60万。有的编剧洋洋洒洒写了厚厚的一沓,导演就采用了一句台词“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有的编剧写了很长时间,最后只保留了《横空出世》这个片名。最终,还是原作者陈怀国扛下了所有。

戈壁滩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为了赶拍摄进度,导演在剧本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直接开机拍摄外景,带着作者边拍边改。甚至在外景全部拍摄完毕之后,剧本还没有全部完成。

按照导演最初的思路,关于氢弹试投失败的故事。红色浪潮期间,我们研制的氢弹失败了。一架载有氢弹的“轰六”飞机驾驶员在空中向指挥部请示该如何着陆。

当时只有两种选择,为保住飞行员和机场,就得把氢弹投到罗布泊的腹地销毁,再让飞行员驾驶飞机返回基地。但这枚耗费数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的唯一的一枚氢弹就得被毁掉了。另一种方案是飞行员冒险飞回基地,带弹着陆。如果成功则皆大欢喜,一旦失败,弹爆、人亡,基地也毁之一旦。

最后,飞行员选择了后一种方案,带弹着陆,经过生死候关的数十秒,飞行员安全着陆,这本来是一个极富戏剧张力的好故事,但因为的红色浪潮的背景,最后被拿掉了。

二、演员

在电影中,将军冯石由李雪健老师饰演。有意思的是,李雪健第一个荧幕形象就是一位将军。1986年拍摄《钢锉将军》时,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泰钢觉得他是部队出身,身上有股军人气质,力排众议把主角的位置给了李雪健。有人提出要把李雪健换掉,泰钢不同意,说换也行,你得找一个比他强的。

结果,没找到。

李雪健的演技得到了导演陈国星的认可:“如果不是李雪健来演,我就不拍了”。投资人也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演员弄来。

投资人同时也提出:在技术上不要太像焦裕禄,也不要太像宋江。

在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李雪健作为“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以及主讲嘉宾,讲述的正是当年拍摄《横空出世》的故事。谈到表演感受,李雪健用两句话进行了精准的概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这就是陈怀国在剧本中提到的“马兰精神”,这部电影中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叫做马兰的角色。

《横空出世》的另一位男主演,正是《亮剑》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李幼斌。彼时的李幼斌还是籍籍无名的“小字辈”,但是导演陈国星对他青眼有加。导演在1998年拍过一部反腐剧《抉择》,李雪健饰演市长,李幼斌饰演市委书记。李幼斌的表演给导演的印象极为深刻,最初为他安排的是政委的角色。

路光达这个角色导演最初定的是王志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导演干脆就让年轻的李幼斌饰演偏重这个有骨气,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接到表演任务之后,李幼斌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能够跟李雪健老师再度合作,忧的是生活中谁也没接触过核物理学家。

后来,导演组安排他去见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的程开甲老先生。通过老专家讲述当年的事迹,近距离观察科学家的生活,李幼斌才找到了扮演高级知识分子的感觉。

李幼斌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讲起这段经历时动情的说:我一听说跟雪健老师合作,当时特别高兴。拍摄的时候,雪健老师特别照顾我,经常告诉我该怎么演,我特别感动。

在《横空出世》中还有一个我们如今很熟悉的女演员刘琳,她在片中饰演女科学家马兰。看这清澈中透着鲁莽的小眼神,网友调侃道:就凭您这段经历,完全可以亲自配享太庙!

三、艰苦拍摄

在拍摄外景时,摄像师张黎几乎是拿自己的性命去拍摄。电影中,我们看到路光达坐飞机的镜头是直升机起飞,一个气势恢宏的大仰角镜头。

张黎就提出自己扛着机器在直升机肚子下面拍摄,让直升机从自己身上飞机来,这个效果绝对具有震撼力。结果,飞机驾驶员和政委根本不同意。因为直升机起飞时气流很大,容易出危险。

摄制组在拍摄前一天晚上请协助拍拍摄的团长喝酒,先让他同意拍,等到实拍的时候再进行“调整”。

也不知道是喝酒的作用,还是摄像师的敬业精神打动了飞行员,镜头也按照他的思路拍了出来,这场戏营造出的氛围非常精彩。只有导演知道,这样震撼的效果是摄影师拿命换来的。

在航怕沙漠大全景时,当时没有好的航拍手段,用的是老式办法,把飞机的舱门打开,在13.5米摄像机“大炮”上放一个减震架,拍一些全景画面核气氛性的镜头。

外景拍摄完成之后摄制组才知道,航拍用的两架直升飞机都退役了。为了这次拍摄任务,临时走合又拿出来用,拍摄结束后飞机就入库封存了。

此外,影片中风里、雨里、泥里,摄影组都冲在最前面,用尽了几乎所有的拍摄方法。摄像师抓拍到了很多瞬间精彩的场面,很多是导演写的分镜头剧本中没有的。等拍出来一下,确实都非常有用,导演感慨的说:一个很好的摄影对影片的完成起很大的作用。

张黎后来开玩笑的说:摄像千万别跟导演说你懂表演,否则他真给你小鞋穿,他怕你改行。

电影实拍的地点时已经废弃的核试验基地,也是非常敏感的地区。为了拍好这部电影,频繁地调动部队,来来回回地折腾,飞机也频繁地起飞、降落。拍摄期间,正好赶上北约轰炸事件,全国的军事力量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白天放烟雾,晚上打探照灯,这么大的动作直接惊动了美国军方。这一地区上空的卫星都增加到了17颗,领导知道后赶紧让摄制组发布消息,以免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陈国星幽默地说:当时还真有点担心,生怕国外盯着我们的卫星人看见有人灯火通明地加班干活,闹出点误会,给政府添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马兰草   全景   氢弹   摄制组   电影   飞行员   外景   直升机   幕后   剧本   导演   镜头   飞机   老师   基地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