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元帅授勋,刘少奇建议换掉陈毅,连毛主席也心生动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时任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彭德怀全权负责起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以及军队组织、机构、制度改革的各项事宜。

其中一条就是:建立完备规范的军衔制度。这是人民军队与国际接轨,保证高效指挥的重要举措。

因为需要授衔的规模庞大,尤其是对于那么多在革命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指战员,怎样能够保证相对公平、减少争议,是当时评定组遇到的最大困难。

在审议“十大元帅”人员名单的时候,刘少奇就对陈毅入选提出了看法,并建议将他划出名单之外,改授粟裕为元帅,这一提议让毛主席也思考了许久,甚至产生了动摇。

粟裕

那么,刘少奇为什么要推荐粟裕,又为什么要换下陈毅而不是其他人?陈毅和粟裕相比,究竟哪位被授予元帅军衔更合理?

刘少奇

对老部下更了解、更期待

大家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当时的评定委员会中,经常会爆发争议,有不同声音出现才是正常现象,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其实最开始的名单中也并不是10个人,而是13人,除了现在的十大元帅,还多了刘少奇、邓小平和周恩来。

但是在毛主席拒绝了大元帅衔后,他们三位也以已经离开军队,并且在中央担任主要职务为理由,自愿退出了元帅名单。

所以可以确定,刘少奇肯定是完全出于公心,才会在评议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一点达成共识后,我们就可以回归主题了,刘少奇为什么反对陈毅成为元帅呢?这其实与毛主席当时的一个决定也是有关系的。

原来,毛主席在评选期间就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所有离开军队的都不授衔。”所以刘少奇等人才自愿退出。

陈毅当时也已经离开了军队,并且是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政法和文化工作,周恩来总理也正在有意地培养他,想要他接替自己,主管外交部的工作。

刘少奇正是出于这个考量,才反对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但一个人下来,总要再挑一个人上去,于是粟裕就成为了刘少奇心中的第一人选。

刘少奇和陈毅、粟裕可以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们曾经都共同任职于新四军。

1940年,中共中央下令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和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员。

两个人通力合作,以7000人的队伍,歼灭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人,取得了黄桥战役的伟大胜利,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陈毅被任命为代师长,刘少奇担任政治委员,原本的苏北指挥部改编为了新四军第一师,粟裕担任师长。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刘少奇对粟裕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被这个能征善战,奇谋频出的将领吸引了,刘少奇曾经还多次夸奖他:“粟裕是新四军最能打仗的师长。”

粟裕后来也确实不负众望,从苏中七战七捷,到淮海战役的一锤定音,逐渐有了“战神”的称号,建国后的粟裕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有了这些原因,刘少奇才会提议,让粟裕代替工作重心已经偏向国务院的陈毅,去接受元帅军衔。

为什么还是陈毅?

刘少奇在开会前就询问了陈毅的看法,陈毅也非常赞同和认可他的说法,但是毕竟是确定共和国的元帅,哪怕当事人愿意,最终也得听从中央的决定。

毛主席在听到粟裕的名字后,其实也觉得有些难办,因为淮海战役中,粟裕实在是太耀眼了,并且不在军队不评衔的要求也确实是自己定的,但是还有另一层考量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

淮海战役中人民的小推车

对于元帅和其他高级军衔的评定,除了要按功绩和资历,其实还要考虑平衡全军的各个“山头”。

受历史和实力的限制,在战争时期共产党的队伍往往是见缝插针,以武装割据的形式存在,比如红军时期的三大方面军,抗日战争时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中的四大野战军。

它们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山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山头主义”毕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肯定不能长期存在。

毛主席在中共七大时就对解决“山头”做出了精辟的论断:“我们要肃清山头主义,就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这样才能缩小山头,消灭山头。”

直白的意思就是,虽然大家都是革命队伍,亲如兄弟,但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啊,感情上还是要照顾到的,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摩擦和委屈。

所以现在来看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的名单,各主要“山头”都至少有一位元帅,一位大将。

以十大元帅为例,朱老总身为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排在第一位绝对毫无争议。

紧接着就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刚刚战胜美国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毛主席一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分量,就够得上这第二顺位了。

彭德怀和朱德

之后就是抗日战争中四支主要队伍的将领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129师师长刘伯承、120师师长贺龙以及新四军军长陈毅,同时林、刘、陈又能代表四野、二野和三野。

后面的罗荣桓是唯一的政工元帅,意义非凡;徐向前是红四方面的总指挥;聂荣臻是华北军区的代表;叶剑英则是黄埔军校的筹建人,资历仅次于朱德。

陈毅和粟裕被毛主席称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可见二人搭档产生的影响,他们都能代表新四军和三野,但是陈毅作为新四军的军长,是高级将领的“独苗”,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就在毛主席为难的时候,正在北戴河疗养的周总理发来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极力推荐陈毅为元帅。

因为陈毅即将担任外交部长,如果再加上一层元帅的身份,更能为他今后的工作增添话语权与底气,也能改变外界的偏见。“我们新中国的元帅,不是大老粗,而是样样精通的多面手。”

有了周总理的开导,毛主席也终于下定了决心:陈毅为元帅,粟裕为大将。

粟裕和陈毅相比有哪些不足?

后来许多人都为粟裕“打抱不平”,认为他的能力完全配的上一个元帅头衔,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两人的情况。

首先是文化水平。粟裕的叔叔是第八国民学校的创办者,所以他从小接收到了不错的教育,后来又成功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陈毅大家就熟悉了,青年时期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一生热爱诗词,被誉为“诗人元帅”能文能武,喝过“洋墨水”的陈毅比粟裕肯定要强上不少。

其次,两个人都参加过南昌起义,并且都没参加过长征,南昌起义时粟裕是警卫班长,陈毅则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团指导员。

后来陈毅是新四军军长,粟裕则是师长,即使是解放战争中,粟裕主要负责三野的军事指挥,但是在职位上依旧是陈毅的副手,所以在资历上,粟裕不如陈毅。

并且,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但是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并不算突出,战绩和他相似甚至更出色的还有许多人,比如陈赓、许世友、谭震林等等。

最后就是影响力和推荐人的差距。中共七大时选举了44为委员,十大元帅都在其中,但粟裕只是候补委员。

同时,推荐粟裕为元帅的是刘少奇,而推荐陈毅的是周总理。少奇同志很少负责军事上的问题,周总理则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上海特科的筹办人,和中共中央的早期领导,两个人的话语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差距。

所以,综合上述,陈毅肯定比粟裕更适合入选十大元帅。

结语

其实像粟裕和陈毅这样的老革命家,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军衔如何,他们在意的是如何能更好地为祖国做出贡献,为人民谋求更多的幸福。

粟裕曾经在听说自己有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时,非常惊讶的表示:“我你年纪,资历浅,怎么能跟朱老总和彭总相提并论呢?”哪怕是后来被授予大将时,粟裕还觉得高了,并向中央请求降衔。

这就是共和国的脊梁,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向他们致敬!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南昌起义   淮海战役   元帅   苏北   山头主义   指挥部   人民解放军   军长   军衔   师长   资历   山头   大将   军队   时期   建议   陈毅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