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锐评朝鲜战争:唯一赢家是中国,最大输家并未直接参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朝鲜战争中,最大的输家是谁?

看到这个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是鸡飞蛋打的朝鲜,或者颜面尽失的美国。

但令人意外的是,2011年美国发表的书籍《论中国》里却认为,苏联才是朝鲜战争中最大的输家!

而该书的作者,是国际军事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朝鲜战争打了个平手,但抗美援朝却分了胜负。

在基辛格看来,作为中国的盟友,苏联为什么成了最大输家?

朝鲜战争表面的输家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随着战事推进,局势逐步演变为“中苏朝VS美韩等16个盟国联军”的胜负之争。

直到三年后的6月,朝鲜南北双方签订停火协议。

战争最后又打回到了“三八线”这个原点,看起来扯平了。

这似乎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但其实,人们提起朝鲜战争,一般都会把北朝鲜或美国,视作最大的输家。

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是美苏冷战的一个牺牲品。

正所谓,“鲸鱼打架,殃及小虾”。

二战后,朝鲜好不容易从被日本殖民的阴影中解脱出。

却不料,刚出贼窝又进狼窝。

其马上沦为美苏在远东争霸的战场。

好生生一个统一国家,就这样被美国人轻飘飘用一条北纬38度线,划成了南北两个国家。

从此,亲人变仇人,再也回不去了。

紧接着,美国和苏联各自扶持李承晚与金日成为首的南北朝鲜政权。

于是,“代理人战争”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场战事,李承晚在边境挑事在前。

不过,金日成却经不住挑衅,错判形势,贸然发动战争。

仗着北边是民心所向,有一批从抗战走来的精锐干将,还有苏联“背书”;

金日成觉得,以自己的优势秒杀南边,岂不易如反掌?

事实上,一开始的确如此。

金日成三天就直捣汉城,把李承晚杀得退无可退。

只能说,他千算万算,就没算到美国能搞出个仁川登陆。

仁川登陆能产生奇效,就是因为它完全是一场豪赌。

美国人在赌金日成将人民军主力都投入了前线,赌仁川没有充足防御。

连美国海军都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可一旦赌赢了,就能切断人民军后方补给,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局。

敢于冒险的麦克阿瑟因此一战封神。

而金日成这边,鸡飞蛋打,不仅啥也没捞到,还被逼退到了中朝边境,差点儿亡国。

即使后来,在志愿军的帮助下,守住了“三八线”。

但朝鲜却没能实现统一半岛的目标,也只能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重要的是,朝鲜付出的代价可谓惨重。

几百万人的伤亡,无数工厂建筑耕地被炸毁,受尽了战火的摧残。

而生存的危机还在战后延续:战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朝核危机……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朝鲜当时真的输得裤衩都快没了。

或许这之中,稍微令其感到安慰的,只有美国也备受打击这件事。

美参谋长布雷德利说:

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史学家古尔登称,这是美利坚“军事上的奇灾大祸”,是“本世纪对外政策的蠢举妄动”。

这场错误,带给美国的是,十几万战士的牺牲、民众高涨的反战情绪、国内争论不休的分歧,以及二战之后不可被战胜光环的破灭。

在美国人看来,虽然其保护了南朝鲜,击败了北朝鲜。

但却被一个当时比自己武器装备弱十万八千里的中国给战胜了。

这让堂堂核大国的面子往哪儿搁?

也正因此,美国的一些盟友有了反叛的苗头。

那些有意挑战美国的国家,更是蠢蠢欲动。

糟糕的是,十年后的越战又一次旧事重演。

美国政府再次被置于尖锐的质疑旋涡中。

事实上,美朝两国在朝鲜战争中被人当作输家,都还在情理之中。

可为何在“代理人战争”中获胜的苏联,不仅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还被基辛格认为是最大输家呢?

最大的输家

令人意外的是,在朝鲜战争开始前,苏联是投了弃权票的。

斯大林怎么会不想打朝鲜战争呢?

拿下半岛,苏联能得到一个太平洋出海口和对抗美日的远东哨所。

其实,斯大林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愿直接参战,只想通过援助的方式支持金日成。

这就要说到斯大林的战略预测了。

二战之后,苏联成了举足轻重的强国。

但卫国战争使苏联元气大伤,牺牲了足足两千万人,破坏了大量工厂土地。

这个时候,苏联的GDP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其盟友更比不上美国的有钱“兄弟们”。

因此,从综合国力看,苏联是弱于美国的。

再加上,当时的欧洲是冷战的中心地区。

柏林危机也没让苏联捞到什么好处。

于是,斯大林便想把战争转移到亚洲。

但他又绝不想把冷战变成热战,增加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风险。

为了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使苏联能争取时间增强实力、巩固欧洲社会主义运动。

最终,斯大林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让美国和中国打一场长架,使其注意力转向亚洲。

等中国败退后,还能让中国更加依赖苏联。

这便是斯大林打的如意算盘。

他从一开始就是拿中国当炮灰,没想过落后的我们,能抵抗得了“联合国军”。

或许在不少人眼中,当时的中苏是关系亲近兄弟盟友。

但事实上,两国一直都有隔阂。

从1950年初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可见一斑。

苏联曾与中国旧政府,签下诸多条约。

而这个新条约,则使苏联失去了原先对中国长春铁路的使用权与旅顺、大连的太平洋不冻港等利益。

可此举完全与斯大林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势力范围的野心,背道而驰。

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力劝中国出兵朝鲜,不仅能拖住美国;

而且根据新条约,中国开战,苏联就能使用中东铁路,有机会驻军东北。

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情况根本不允许拒绝出兵朝鲜。

要知道,美军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海,控制台湾以稳定亚洲的阵脚。

为了维护东北安全,为了避免唇亡齿寒;

即使中国还未完全统一、经济落后、准备落后,也要毅然组织志愿军奔赴朝鲜,打好保家卫国之战。

不得不承认,斯大林预测得很对。

至此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其却唯独估计错了中国的力量。

没什么先进武器的志愿军,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打败了威风凛凛的美军。

就是这步,让苏联成了朝鲜战争中最大的输家。

首先,这场战争让全世界认可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提振了咱们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而且,苏联提供了中国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相当于加快了中国军队的脱胎换骨,减少了对苏联的依赖,

其次,朝鲜战争后,中苏关系其实就开始恶化。

对苏联在新条约中表现出的野心,以及逼迫中国出兵的目的,毛主席心里明镜似的。

再加上,苏联对我们提供武器物资支援时拖拖拉拉不情不愿,还有意开出苛刻条件。

要知道,此后新中国用了14年才还清这笔巨额贷款。

更令人恼怒的是,苏联为了逼使中国入朝作战,一直拖延支援中国空军方力量,以解放台湾。

因为一旦苏联支援中国空军,就意味着中苏皆与美国开战。

这就无法达到其战略预测。

虽然中苏是同盟,但苏联显然没把我们视作平等的伙伴。

动辄就威逼中国加入其对外争霸的行动,这令人十分不满。

虽然表面看,苏联通过朝鲜战争使中美交恶、大赚军火钱、的确减轻了在欧洲的防务压力。

战争谈判时,苏联更是巴不得把谈判拖得越久越好。

但这些都是小利,从长远看,苏联失去更多。

朝鲜战争中,中苏就已经离心离德,这为中苏同盟瓦解埋下隐患。

后来甚至双方反目成仇,中国还与美国走近,彻底逆转了斯大林一开始的战略计划。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苏联的确是最大的输家。

而对于中国,基辛格是这样评价的:

虽然没有达成把朝鲜半岛解放出来的目的。

但是这一仗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

甚至说中国是唯一的大赢家。

中国唯一的赢家

时至今日,都还有人在否定抗美援朝。

理由是,志愿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或是此战最终只打回了原点三八线,没达成军事目的。

这种观点未免狭隘。

当年,国内也是一大片人反对抗美援朝。

毕竟,新中国刚结束内战。

军队疲惫不堪,军事小米加步枪,经济百废待兴,西南余匪未灭,台湾尚未统一。

入朝作战显然不是好时机。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毛主席就说过了:

如果美国人走了,日本人也没有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

但现实却是,金日成急于统一,斯大林满心算计,美国出尔反尔,说了不把朝鲜纳入防御却搞了仁川登陆。

“联合国军”都打到中国门口了。

不参战,难道等美国占领朝鲜,在我国边境陈兵布阵吗?

到时候,中国恐怕再次沦为帝国主义国家刀俎下的鱼肉。

所以必须打得一拳开,免去百拳来。

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始到“三八线”终,可说是一个平局。

但抗美援朝则不同。

中国把中朝边界从鸭绿江推到“三八线”,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场战役后,中国赢得了几大好处。

第一,志愿军走进朝鲜战场的时候,还是那支小米加步枪,以陆军为主的军队。

当我们走下战场,已经装备上苏联的先进武器,摇身一变成为陆海空兵种齐全的现代化军队。

苏联想借朝鲜战争强化中国对盟友的依赖,却反倒让中国加速了军队的自立。

第二,六十年前的甲午战争,因朝鲜东学党事件而起。

六十年后,中国又为援朝而抗美。

这一次中国经受住战火的考验取得了胜利。

我们踩着美国的肩膀得到精神的重生,彻底改变我们屡战屡败,软弱挨打的面貌。

这为全民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第三,中国向西方同时也是对苏联传递这样一个信号:

中国的军事力量不可忽视。

若敢来犯,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家国。

此战建立起的军事威信,足以令中国在此后几十年都备受他国忌惮,保住东北亚的安宁与稳定。

越南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攻打越南,却始终紧守北纬十七度线,不敢越界半步。

第四,此战提高了中国在亚洲的地位。

此战后,我们就得到了1954年、1955年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邀请。

同时,中国也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引导者,带起的红色革命风暴席卷亚洲。

甚至传到拉美与非洲。

第五,抗美援朝之前,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收复台湾。

因为抗美援朝,使中国失去了最佳统一时机。

但我们也利用此战的胜利,成功震慑了大陆与台岛的反动势力。

有助于大陆的镇反运动,巩固人民政权。

蒋介石借助美国反攻大陆的计划,也彻底破灭。

结语

抗美援朝已经过去整整七十年。

苏联解体也过三十载。

但历史的钟声依然在回响。

那片流过无数志愿军鲜血的土地如今依然危机四伏。

中国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下一个伟大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基辛格   输家   金日成   斯大林   中国   朝鲜战争   苏联   朝鲜   志愿军   亚洲   盟友   美国   条约   赢家   中苏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