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三个关键时刻,处决了三个人,从此走上不归路

蒋介石在几十年的统治生涯中,走的是一条独裁的道路,对于一切反蒋势力,都采取了一种高压政策,甚至从肉体上处决。

此举不仅针对共产党,而且也针对国民党内部。国民党内部一旦出现反蒋声浪,他就要竭力镇压,一旦出现反蒋的人士,他就要从肉体上让反对派消失。

即使在全国上下一片民主的呼吁中,在各方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下野暂避一时的时候,他也不忘以高压的手段,处决自己的反对派代表人物,以绝后患。在蒋介石的三次下野中,他就处决了三个人。

一、北伐名将王天培成了第一个牺牲品

早在武昌起义前,王天培就加入了同盟会,反对清朝的统治,起义时被委以重任,因屡立战功,被送入保定军校深造。

在此后反袁斗争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当时他曾以一营的兵力,战胜敌人一个师,创造了战场的奇迹。后来还曾以一个团的兵力,消灭敌人一个旅的战绩。

王天培在北伐战争中是贵州第十军的军长,在北伐战争中,他所率领的这支黔军英勇善战,总是冲在最险恶的战场,但这支部队所向披靡,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攻取多处北洋军阀的重镇。

在攻打徐州这个防守严密的重镇时,敌人顽强防守,但王天培率部只用了14天,就拿下这座重镇,歼敌8万,俘虏就达2万人,还击落敌机5架,摧毁和缴获50多辆铁甲车,更有无数物资。这场胜利,史称“徐州大捷”。

提到北伐战争,人们或许都知道叶挺独立团被誉为“铁军”,其实,王天培的部队当时也被誉为“铁军”。

正当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之时,他也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风云中,并结怨于何应钦,为后来的命运投下了阴影。

就在北伐战争乘胜前进之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随后,新的事变接连出现,国民党屠杀共产党,还有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也是愈演愈烈。

王天培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一直持赞成的态度,而且不愿与共产党结怨,所以,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保护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

同时,身处北伐前线,王天培自感部队在前方浴血奋战,伤亡很大,自己因为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而得不到补充,蒋介石只知拿杂牌军去打前阵,去送死,嫡系却常常是望风而逃。

王天培越发感到在蒋介石统治下的郁郁不得志,于是就想另寻出路,这时,武汉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委任了十几位军长职务,他们都是从南京政府来归的,其中就有王天培,而且他还位居首位。

王天培的离去,令蒋介石大为恼火,加上蒋介石反攻徐州失利,不得不撤回南京,他将徐州失守的责任都推给了王天培,以此罪名将王天培逮捕,关押在南京。

蒋介石的不得人心,在国民党内遭到了很多人的斥责,怨言四起,李宗仁等也对蒋介石逐渐感到不满,不断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

但蒋介石的政治野心一天也没有消失过,他岂能放弃自己的独裁统治,所以,所谓下野只是暂时,是他的韬光养晦,同时,他也时刻没有忘记消除自己统治道路上的障碍,消除异己,而王天培也就成了他的一个牺牲品。

1927年9月2日,蒋介石秘密下令处决了王天培。

二、秘密处决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

邓演达是个老资格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曾在北伐军中任职,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北伐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对蒋介石、汪精卫违背孙中山的遗志、公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深感愤怒,发誓不仅要打倒旧军阀,还要打倒新军阀。

在被迫流亡海外时,邓演达与志同道合的同志组织了旨在推翻蒋介石政权的中华革命党,回国后进行了改组,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发展组织。

在坚持政治斗争的同时,邓演达还非常重视军事斗争,因为他知道,只有政治与军事相结合,才能真正推翻蒋介石的统治。于是,他准备进行一场武装起义,并为此积极准备,在黄埔军校中发展进步成员,组织了“黄埔同学会”。

但邓演达的活动使蒋介石感到了恐慌,他深知邓演达的活动是对他独裁统治的威胁,黄埔军校是蒋介石的立身之本,如果被邓演达拉走,蒋介石就没有了依托。所以,他一定要剪除这个心腹之患。

对反对势力,蒋介石的办法似乎也只有一招,那就是抓捕、处决。他叫来戴笠,命令戴笠在一个月内抓住邓演达。

戴笠的特务开始对邓演达进行盯梢,一天,他们发现邓演达出现在一个会场上。那是邓演达组织的起义干部训练班结业式。邓演达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抨击蒋介石政府。

国民党特务和租界巡捕房的人包围了会场,并声称搜查共产党。邓演达被捕。

邓演达意识到内部出了叛徒,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于是就开始了公开的斗争。在法庭上,他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从大多数民众的立场对政府进行批评。

虽然抓住了邓演达,但蒋介石还不敢过于声张,因为他还有顾虑,那就是邓演达已经联络了很多黄埔军人,这些人一旦闹事,后果不好收拾。

所以,蒋介石还是寄希望于说服邓演达屈服于他。蒋介石甚至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只要邓演达声明取消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与蒋介石合作,就可以担任“剿匪”副总司令。

但高官厚禄岂能动摇邓演达的意志,他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并指出九一八事变,日寇入侵东三省,就是因为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的遗教,连年内战,排斥异己,造成民众穷困国家贫弱,这才使日寇胆敢猖狂入侵。

本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就遭到了全国的声讨,此时又被邓演达斥责,他既无言以对,又更加忌恨邓演达。

在国民党内外的一种压力下,蒋介石又在考虑暂时避开锋芒,选择下野暂避一时的旧计。但对邓演达,蒋介石还是担心会因为有黄埔军人的拥戴而取代自己,于是必欲置之死地。蒋介石下达了杀害邓演达的密令。

邓演达被捕后,各方都在积极营救,并制定了详细的营救计划和行动路线,但因为蒋介石将邓演达秘密转移处决,营救计划没有成功。

宋庆龄得知邓演达被杀的消息后,直接找到蒋介石,怒斥蒋介石的卑劣行径。

三、败逃时屠杀陈仪

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军解放军横扫国民党守军的防线,蒋家王朝即将结束在大陆的统治。

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蒋介石既恼火于手下将领和兵士的无能,又恼火于美国将要抛弃他,另有企图,而李宗仁等又在对他施加压力。

几十年来,在多次政局危急关头,蒋介石都被迫选择下野,但都是暂避风头,从不放弃在幕后指挥,垂帘听政。此次,他又要耍弄这一招数了。

每次下野,都要伴随着出现一个牺牲品,这一次又将是谁呢?陈仪是国民党的元老,在北伐战争时,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国民党政府和军中,素来享有崇高的威望,就连蒋介石都视其为前辈。

但陈仪在国民党内却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虽然在官场很久,但没有染上官场的圆滑、阿谀、敷衍等恶习,反而为人一向耿直。

当蒋介石准备下野时,许多部下都谄媚地表示追随校长,死撑局面,唯独陈仪劝蒋介石要拿得起、放得下,这话让蒋介石听说颇不是滋味,这明摆着就是盼着自己下台呀。

而且,蒋介石也有耳闻,说陈仪有通共嫌疑。其实,蒋介石听说得没错,共产党早就把陈仪视为争取的对象,而且,他的身边就出现过地下党人。

陈仪明确表示,不愿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他也在加紧与中共地下党接触,联系具体迎接解放军与部队改编,以及释放政治犯等事宜。

陈仪的行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警觉,因为在浙江警保处提供一份准备处决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名单时,陈仪没有签字,而是认为不能草菅人命,指示送反省院。后来发现,陈仪送反省院的很多人都被释放了。

特务头子毛森感到陈仪有不轨之心,立刻报告蒋介石。蒋介石下令对陈仪进行监视,必要时采取断然行动。陈仪的计划非常大,而且非常冒险,因为他还选定了一个人,此人就是汤恩伯。

陈仪准备和汤恩伯联手起事,但他看错了人,汤恩伯在经过反复思考后,还是选择了向蒋介石告密。随后,蒋介石就逮捕了陈仪,并押送台湾,在台湾将陈仪处决。

不知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反正在蒋介石三次下野时,都找了牺牲品,杀害了与自己为敌的对手。

从蒋家王朝的覆灭,从政敌的出现,从蒋介石消除异己的残酷手段,人们不难发现蒋介石为人的心胸褊狭。

实际上,一贯反共反人民的蒋介石,虽然将一个个反对派置于死地,以为这样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但事实正相反,这只能将其独裁统治推向深渊,正是因为如此蒋介石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归路,使蒋家王朝的覆灭。

参考资料:

1.《王天培 陨落的黔军名将》檀越之

2.《轰动民国的案件——老蒋暗杀邓演达》高峰

3.《蒋介石处死陈仪的前前后后》王晓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   蒋介石   蒋家王朝   徐州   反对派   左派   特务   重镇   南京   事变   牺牲品   归路   国民党   共产党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