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央收到一封告状信,毛主席看后落泪了,这是怎么回事?

1973年,一封告状信寄送至中央,毛主席亲自阅读后感到悲痛,流下了眼泪,并立即回信。他还召集了周总理、叶剑英等重要人物,表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需要迅速处理。叶剑英听后愤怒地表示:“真是该杀”。那么,这封告状信的作者是谁?其内容又是什么呢?


当时,毛主席已经年逾80,身体状况不佳。然而,阅读这封告状信后,他的情绪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流下了眼泪。


这封告状信的作者是李庆霖,他来自福建莆田。信中描述了他的儿子李良模在1969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莆田县荻卢公社参加劳动。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李良模在农村遇到了一个问题:尽管国家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李良模仅领取了十一个月的经济补助,从第12个月开始就再也没有拿到。这对知青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义务性的,没有工资,如果无法领取经济补助,他们甚至都无法确保温饱。


李庆霖为了帮助儿子,尝试寄食物给他,但由于粮食采用配给制,他不得不在黑市上高价购买,这导致家庭陷入贫困。李庆霖首先联系了荻卢公社的领导,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公社领导一直推诿责任,称这是上级政策。李庆霖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个别案例,很多知青都面临相似的困境,因此决定向中央政府反映情况。


于是,1973年,他写了一封告状信,详细陈述了儿子在莆田县遇到的情况,信长达2000多字。李庆霖表示自己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政策,但看到知青在农村遭受饥寒交迫,感到心痛,同时担心这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毛主席读完告状信后非常感伤,回信表示会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并寄去了300元给李庆霖,希望他的儿子能够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毛主席召集了周总理和叶剑英商讨此事。经过调查,发现李庆霖反映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侮辱和殴打知识青年的情况。叶剑英听后大怒,表示应该采取坚决措施来纠正这些问题。在毛主席、周总理和叶剑英的领导下,农村中的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恢复了正常。这也表明,毛主席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腐败,他坚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那些对人民有害的行为,他都会非常重视。我们应该为毛主席的伟大精神鼓掌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多字   义务性   莆田   都会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知青   回信   年中   公社   儿子   眼泪   领导   情况   政策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