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钱学森”出现,中国芯之父弃美回国,助中国芯片再创高度

文|屏风浊影深

编辑|屏风浊影深

30岁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回国,41岁成为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就像当年“钱学森”一样,助力中国,完成芯片之梦。

在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半导体领域限制之后,导致我们国家被迫陷入芯片危机,这时候在美国钻研半导体领域的邓中翰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弃美回国,甚至直接拒绝了美国千方百计的挽留。

为了帮助我国突破芯片领域当中的核心技术,让我国打破美国在芯片上的垄断,邓中翰不仅自己回国,还呼吁自己手下的团队成员跟他一起回国,其中有着非常多该领域当中的精英人士,也正是他的回国,让我们国家在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发展的突飞猛进。

随着他的到来,中国芯片得到有力的发展,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赞誉为“中国芯之父”,当初是什么原因让其选择弃美回国,美国又怎么可能轻易的放任他离开。

芯片危机下的发展

说到芯片这件事情,我们国家可谓一直都在美国的制裁之下,坚挺的走了出来,在我们国内,芯片一直都是一个短板,因为其领域的发展缓慢而且艰难,我们国内的芯片需求一直都是采用的外国进口芯片,而这样的方式,也早已形成依赖。

可就是这样,芯片就成为了某些国家能够针对中国的一个突破口,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终于还是让美国感到眼红,最终就从芯片方面开始对中国卡脖子,想要以此来限制我们中方的发展。

这些都是后话,而在此前,我们中国芯片领域一直都处在一种极度空缺的状态,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太快所带来的弊端,根本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中必然存在短板。

也正是如此,在1999年10月国庆之际,在美国任职的邓中翰受邀回国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也正是这一次的回国,让他看到了祖国半导体行业的现状,也正是这个时候,国家对其发出邀请,想让其助力国家攻克半导体领域的相关技术发展。

接到国家邀请的邓中翰并没有感到意外,他这次受邀回国就已经发现国家的短板,抱有爱国之心的他又怎么会放弃这次回报祖国的机会,在收到国家邀请前,就已经想到了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国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芯片,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半导体行业。

在美国都能够混的风生水起的他,美国方面自然不会让其轻易的回国发展,美国想方设法的阻拦中国的发展,自然不会让人才轻易的离开,更何况是回中国。

美国为了将其留下,更是对其提出了很多优渥的条件,甚至有的条件好到一般人都很难拒绝的程度,即便是这样,都没能打消邓中翰回国的想法,面对美国能够为其提供在政府当中的一席之地,以及绿卡和高薪,邓中翰的态度依然坚决。

美国见邓中翰油盐不进的情况,已经对拉拢完全放弃,虽然说邓中翰回国对美国是一大损失,但美国也不能公然限制其人身自由,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对其限制,最主要的就是,不能让他将研究成果带回中国。

也正是如此,美国没有限制其回国,但却限制了他所有的研发数据和成果,包含所有的电子信息,所有一切的资料,这些在美国研究发展出来的科技成果,一律都让让其统统删除,一样都带不回中国。

即便是这样,研究成果没有了,只要脑子里还有相关的知识,回国之后从头再来依然可以,到那个时候,发展出来的必然就是只属于我们中国的技术。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邓中翰也没给美国留下什么,甚至在其回国时还呼吁,让那些在美华人博士一起回国,共同为祖国的半导体行业做出贡献,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当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为了不给美国留下一星半点的好处,邓中翰在回国时更是将自己的科研团队一起带回了祖国,这些人都是和邓中翰共事多年的同事,而这些人当中更是有着非常多半导体领域中的精英,这样的一个团队,对祖国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他带回来的团队,回到国内之后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着足够的人才团队,回国之后就迅速的投入了半导体行业的领域之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星微电子公司正式成立,随着祖国的委以重任,开始专心研制我们国家自己的芯片。这一年的他,也仅仅才30岁。

邓中翰和中星微

回国之前,邓中翰在美国已经拥有了非常厉害的伟大成绩,1997年,邓中翰结束了他的学习生涯,在硅谷创办了Pimix公司,该公司就是在研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短短的时间之内,邓中翰的公司在美国就达到了1.5亿市值的巅峰,这对于在美国的邓中翰来说,可谓是实现了富足的生活。

如果就这样下去,在美国也能够过上非常安逸的生活了,可他却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反而还想着能够像当年的钱学森那样,在美国学成之后,返回国家报效祖国。

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他的面前,1998年中国科协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消息,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稳步不前的状态,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行,这时候就想着让邓中翰给出主意了。

邓中翰这时候就意识到了这样的危机,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中国的芯片技术必须发展起来,要不然在未来必然会因此而遭受不小的损失。

虽然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当年钱学森就能够放弃美国的大好前途回国参加建设,邓中翰自然也可以,随着1999年国庆之际,邓中翰回国参加庆典的同时,就收到了国家的邀请,邓中翰自然是欣然答应,排除万难,带领团队,在中国成立的中星微电子公司。

虽然从美国只带了人才回来,没能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带回祖国,但邓中翰并没有感到遗憾,在接受国家多个部门鼎力支持的他,主动挑起了中国芯片的大梁,以工程总指挥和首席专家的身份,开始了“星光中国芯工程”项目。

毕竟在美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在回国之后进行项目的进展就非常顺利,即便是遇到难题,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其解决,就这样,邓中翰带领的团队,在五年的时间里面,终于将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芯”诞生。

至此,中国终于结束了“无芯”的历史,而此之后,邓中翰不仅将星光系列的芯片打入市场,更是成功的在美国进行上市,打出了中国芯片的美好名声,星光芯片的百万级大规模图像处理能力,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枚芯片,成功的开启了我们国家芯片的崛起之路。

奋斗的过程都是艰苦的,虽然从小就在钱学森等强国元勋的光辉下成长,也深受他们的影响,满怀报国的情怀,但真正投入发展建设当中才能够知道,这奋斗的过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刚刚回国的邓中翰,虽然有着国家大多部门的鼎力支持,但创业研发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自然会受到非常多的苦难。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阻拦他为国家创造芯片的决心,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回国之前在美国能够创造1.5亿市值,那么在回国之后,必然还能够成功。

而随着中星微的星光系列芯片的不断诞生,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芯片,不仅如此,中国也有了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这就是中星微。

而当邓中翰和他的伙伴们站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华尔街上时,听着纳斯达克敲响当天的闭市钟,邓中翰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当年给信息产业部提交的商业计划,终于如期的完成了。

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

星光系列芯片的定位,再最初就不是纯粹的为了科学研究,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而研发的产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情况而设计研发的。邓中翰当初回国时提出的商业计划,就是如此。

为了能够适应现如今主流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他就为国家选择了最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作为我们祖国在半导体领域当中的突破口,以此来展开技术方面的工程研发。

也正是如此,中星微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非常迅速,随着第一枚芯片的诞生,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星光系列的芯片不断的接连问世,更是受到了很多相关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方面的需求,中星微的芯片,更是在2004年和2013年两次荣国国家科技进步奖。

而带来这样荣誉的邓中翰,在他41岁这一年,也就是2009年12月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成为了我们国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优渥   中国   纳斯达克   芯片   美国   研究成果   半导体   祖国   星光   当年   高度   团队   领域   自然   国家   技术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