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最顶尖的飞机,全世界只击落7架,5架毁在这个中国老人手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侃娱的阿蔓

编辑丨侃娱的阿蔓

有一位中国老人,他用智慧和勇气,保卫祖国,守护和平。

在抗美援朝战场,他用罐头盒击败美军电子干扰,大幅提升空军战力。

在我国沿海,他设计出先进雷达,多次击落当时美国最顶尖的U-2高空侦察机。

他用击落美国5架顶级侦察机的战绩,创造了神话。

他就是张履谦,一个不被世人所知的幕后英雄

嚣张至极的U-2高空侦察机

1962年,美国派遣U-2高空侦察机频繁出没我国领空。

这款战机由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设计,当时世界上没有导弹能够得着它,也没有能飞得和它一样高的战斗机。

在各国领空肆无忌惮,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U-2侦察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发的专门搜集情报的飞行器,绰号“蛟龙夫人”。

它流线型的机身涂装神秘的黑色,超长两倍机身的机翼,仿如天外来客。

U-2集成了当时美国的各种顶尖技术,携带特殊镜头的高空照相机,以及容量巨大能堆满一间屋子的胶片。

不仅能拍摄地面目标,还具备强大的电子侦察功能,可以自动记录敌方各种波段的机密信息。

U-2最大的特点是飞行高度极高,设计时定位就是要飞过两万米,远远高于当时任何高射炮和战斗机的作战高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U-2的设计极简,取消了武器、加压设备等多项功能,翼展比机身还要长两倍。美国人对此深感骄傲,称之为“蛟龙夫人”

我军对付频繁闯入领空的U-2束手无策。勇敢的飞行员拼命把战斗机飞到高度极限,还是比U-2低两千米,只能目送它轻蔑离去。这无能为力的境况对我军是巨大的屈辱。

面对技术压倒性的敌人,我军没有惶恐,而是凝聚智慧应战。

电子对抗专家通过分析判断,U-2机身装有某种先进的雷达警报系统

我军必须改进作战思路——雷达不提前开启,选择在攻击前一刻突然开启,以突破U-2的警戒,完成出其不意的打击。

然而,即使雷达显示已经捕捉到U-2,导弹仍然无法准确命中

初步判断,U-2装载了信号干扰系统,导致我军雷达瞄准的位置与U-2实际位置存在偏差。

为战胜如此强大的对手,我军迫切需要自主研制的制导雷达。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履谦被推荐了出来。

张履谦:敢打敢破的电子对抗英雄

1926年,张履谦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贫无立锥,聪明好学的他只能在乡间十里八乡的寺庙私塾里啃煎饼求学。

在全靠教育乡亲赚权费为生的村学老师指点下,张履谦渐渐迷上了数学物理。

自学成才的张履谦,能背诵《周易》,又能拆卸手风琴,甚至能用废旧的罐头构造收音机。

20世纪20年代,张履谦考取了一所省立中学。在校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出一种新的无线电报警装置,能够在一定距离内检测到入侵者,向守卫发出警报。

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可靠,让张履谦一举成名,引起全校师生瞩目和称赞。

毕业后没能上大学,张履谦只好回到家乡,在一所私立中学当了物理教师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张履谦自告奋勇参军报国。他被分配到通讯科进行无线电维修工作。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落后,通讯设备更是匮乏简陋。凭借过硬的物理知识,张履谦很快熟悉了简单的通讯原理,开始从零开始研究如何提高通讯质量。

他白天进行例行维修工作,晚上则埋头苦研究,设计并搭建了多种通讯装备的简易模型。

经过反复试验比较,张履谦终于研制出一套相对可靠的野战通讯系统。

这套通讯系统帮助我军对抗日军的端侦听和干扰,对战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大量运用电子干扰对我军产生了巨大压制。

为了破解美军电子干扰密码,张履谦被选派赴苏联深造,在莫斯科理工学院专攻无线电技术。

在苏联期间,张履谦刻苦攻读俄语,阅读大量资料,对无线电原理和电子技术有了深入的理解。

归国后,他成功破译美军多组无线电密码,使我军对美军的心理战争产生了抵御力。

更为关键的是,张履谦仿制出多种抗干扰通讯设备,保证了我军的通讯联络,为志愿军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台湾当局开始派出U-2高空侦察机大量窃取大陆军事机密。

U-2飞行高度可达20000米,当时我军没有任何武器能够达到如此高度。

每当我军进行重大军事行动时,U-2就会悄无声息地来回飞行,对我军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为了对付U-2,张履谦接受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仿制苏联的S-75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系统。

这个任务艰巨到几乎令人绝望。我国当时刚刚建国,电子技术落后,没有任何雷达和导弹经验。

张履谦并没有气馁,他凭借毅力和智慧,从零开始,逐步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带领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海量的计算实验。经过千百次的失败,张履谦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套适合我军使用的雷达制导系统。

这套系统使我军具备了制导导弹击落高空目标的能力

中国第一款防空导弹的诞生

当时,张履谦身处军队通信技术部门,肩负保障战场通信顺畅的重任。面对美军先进的电子对抗装备,张履谦不惧艰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他先是在前线观察美军干扰方式,分析我军雷达性能参数,找出抗干扰的技术着力点

然后又发明小罐头盒变频器,改善通信质量。张履谦与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实验试验,不断优化方案,终于破解了美军电子对抗,确保我军取得信息优势。

1960年代初,中国领空屡遭美国高空侦察机U-2侵扰。U-2飞行高度超过20000米,当时我军没有能够达到同等高度的战斗机。

多次派出歼击机拦截都以失败告终,10名飞行员牺牲。毛泽东主席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

面对艰巨的任务,张履谦再次挺身而出。经过反复试验,他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通过不断改变发射信号的频率,找出了U-2隐藏的轨迹。

1964年9月,在张履谦的雷达指引下,我军在四川泸定使用高射炮击落了第一架U-2。

之后,更是如法炮制,先后击落了4架U-2,要知道美军的U-2从服役到现在,一共就被击落过7架,而单中国就击落了5架。

不得不说张履谦的贡献之大。

为破解U-2之难,张履谦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发与测试。

他们在严苛的高原环境下,不断完善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张履谦指导设计出多种新颖的信号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雷达捕捉高空目标的能力。

终于,U-2这个长期“头疼”的难题得到解决。这不仅重创了美国的专横傲慢,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之后第二个击落U-2的国家,彰显了我国雷达技术的进步。

这次胜利终结了U-2长达4年的猖獗,证明中国掌握了对付高空目标的能力。

同时,张履谦也为中国第一代地对空导弹的研制奠定了雷达基础。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78年,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6问世,标志着中国防空体系进入导弹时代。

结语:

若是没有张履谦,当时我国不知道会被美国监测到多少情报,每次出兵必然都会受制于人。

可以说我们有任何动作都在敌方的监视之下,若真正开战必然损失惨重。

正是因为有了张履谦这样的人,才避免了我们免受灾难,不受制于人。

对于张履谦老先生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服”。同时也感谢他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中国   美军   苏联   领空   侦察机   我军   美国   无线电   导弹   高空   干扰   手中   全世界   高度   老人   飞机   通讯   系统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