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群众提出质疑:为何只有一只耳朵


导语:

每年国庆节,天安门都会挂上一副毛主席的画像,作为纪念和敬意的象征。然而,在毛主席的画像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画像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经历了多次改变和调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风云。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这一有趣的历史,了解毛主席画像的背后故事。

1949年北京,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挂的却是蒋中正的画像。这一错误引起了周总理的重视,他决定请著名画家董希文为毛主席创作一幅画像。董希文搜集照片,创作了一幅油画,但不久后画像被撤下。


1949年7月,卢沟桥事变12周年纪念会举行。周总理再次请董希文创作毛主席的画像,这次画像更大,展现毛主席的亲民形象。然而,为了完成任务,董希文和同学们不得不熬夜,最终赶在纪念日前完成画像。这幅画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亲自接见了画家周令钊,要求创作一幅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周令钊在众多照片中选择了一张自然的照片,并在制作过程中接受了聂荣臻元帅和周总理的建议。这幅画成为新中国的第一版毛主席画像。


随后,辛莽接手绘制毛主席画像,以适应劳动节。然而,这幅画面虽艺术水平高,却因人民群众看不懂而短暂挂在天安门上。

随着国庆节临近,中央决定再次更换毛主席画像,通过海选选择知名画家张振仕。他创作的画像备受欢迎,因为它表现了毛主席的亲民形象,成为了经典。

然而,1963年,张振仕为毛主席画像时,画面中少了一只耳朵,引发人民群众的质疑,但仍然备受欢迎。


1967年,王国栋的画像代替张振仕的画像挂在了天安门。尽管不完美,但画像成功捕捉到了毛主席的气质和智慧,成为了长时间挂在天安门的画像。

1980年,外国代表问及毛主席画像是否会一直使用,邓公表示:“毛主席的画像会一直挂下去。”如今,毛主席虽已离世,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就像人民永远思念着他一样。


结语:

回顾历史,毛主席的画像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革。每一幅画像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人民对领袖的情感。这些画像不仅仅是图像,更是历史的镜子,反映出中国的演变和进步。无论如何变化,毛主席的画像将永远激励着人民,成为中国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天安门   卢沟桥   画像   解放战争   天安门广场   北平   中正   天安   纪念会   国庆节   中国   画家   象征   耳朵   群众   照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