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配制的瑞幸酱香拿铁能喝醉人吗?面包的酒精含量都比它实惠

这两天朋友圈、微信群被酱香拿铁刷屏了。两个营销专家级公司联手,果然不同凡响。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白酒+咖啡,好几位做健康科普的朋友纷纷指出酒精没有安全剂量,我们需要警惕酒类营销。

对白酒营销警惕有道理,只不过在酱香拿铁这事儿上,我倒觉得真不必太担心酒,还是担心点智商税比较实在。

根据网上的信息,这酱香拿铁的酒精浓度在0.5%以下。在美国麦芽发酵饮料(如啤酒)酒精含量低于0.5%就能用non-alcoholic标签(英国类似),欧盟的规定是1.2%,日本是1%。也就是说酱香拿铁在任何一个主流市场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非酒精性饮料。

挺逗的是一些新闻报道中记者们担心酱香拿铁是否会导致酒驾,联系茅台客服,客服还煞有介事说不建议驾驶人员饮用,如果已经喝了,建议不要驾车。

看这姿势,还真把拿铁当正经茅台了。可0.5%都不到的酒精含量,不仅算不上酒精饮料,在常见食品里都排不上号,就凭这想让人酒驾,先排队吧。

任何酒类酿造都是酵母发酵的后果,而酵母存在于多种食品之中。例如面包就是面粉经酵母发酵再烘烤而来。我们中学的生物学课上会教酵母在厌氧环境下才会进行酒精发酵,氧气充足环境下会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酒精。可是这个说法是偏颇的。1929年,英国生化学家Crabtree发现酵母在糖分充足的环境下,无论氧气是否充足,都会进行厌氧呼吸,形成酒精。酵母这种只要有糖就给你酿酒的现象被称为Crabtree效应(Crabtree effect)。

再来看面包,即便你只是想让酵母生产些二氧化碳,让面团蓬松一些,但由于Crabtree效应的存在,不可避免会产生酒精。之后的烘烤会去除发酵面团里的不少酒精,可也不会完全去除。其实早在1926年,一些美国化学家没事干就研究起了面包里有多少酒精,从面包店和家庭主妇那里买了12个面包样本检测,发现酒精含量从0.4-1.9%不等。


是不是100年前面包生产技术不行,导致酒精含量过高呢?2016年的一篇论文检测多种食物里的酒精含量,其中美式汉堡的面包里酒精含量1.28%,其它面包种类的酒精含量平均值是0.22%。如果酱香拿铁都会影响开车,国外麦当劳那么多个Drive through(免下车服务),就是犯罪啊。

面包里的酵母是我们主动找来的,可酵母在环境中可谓无处不在,所以很多食品里会有不请自来的酒精。香蕉就是典型,成熟的香蕉酒精含量大约为0.2%,防的时间久一点让香蕉彻底熟成,也就是长满了黑丝的糖斑(sugar spot),那么恭喜你,喜提酒精含量0.4%,应该能与酱香拿铁媲美的“酱香”香蕉。

果汁里也多少会有一点酒精。甚至就是在酒精基础上进一步发酵得来的醋,也会含有大约0.1-0.2%的酒精存留。哪天茅台要是开始卖酱香醋了,至少在酒精含量上都不用在酱香拿铁的基础上改太多。

但你听说过吃面包吃醉,吃香蕉吃醉,或者吃醋吃醉的吗?应该没有。因为从生理角度看,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很多人担心喝了酱香拿铁会不会造成酒驾,我们就来算一下酱香拿铁会不会影响酒驾判断的关键指标:血液酒精含量。

血液酒精含量(BAC)是指每100毫升血液里有多少克酒精。比如BAC 0.01就是指每100毫升血液里有0.01克(10毫克)酒精。中国酒驾标准是0.02,0.08是醉驾,美国除犹他州酒驾标准是0.05外,其它州均是0.08。

由于酒精的吸收非常迅速,降解速度对于个体来说也是恒定的(不存在多喝快排等变速现象),BAC可以通过摄入酒精量与人体液体成分的比例,再考虑代谢速率与时间,进行估算。

公式是:

EBAC(估算的BAC)= 【 摄入酒精量/(体液比重*体重)】*100% - 酒精代谢速率*酒精摄入时间

其中体液比重一项,男性稍高,平均68%,女性因为体脂比高,体液比重会低一些,平均55%(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到底还是读书不行)。酒精代谢速率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稍快,平均每小时能代谢0.017%,男性稍慢,平均是0.015%。

我们可以把酱香拿铁的数据代进去做计算。假设茅台与瑞幸慷慨到了它们提供的数据上限,酱香拿铁酒精含量高达0.5%。总体积也慷慨一点,500毫升(我看网上说测出来体积是400毫升不到),酒精也就是2.5克,0.0025千克。然后我们假设是个体型较小的女生,45公斤体重,体液比是55%,她酒精代谢速率却像男人,不那么行,只有0.015%,我们再假设这位女孩豪气干云,一口气就把整瓶酱香都干了,半小时后测血液酒精浓度。

我们把这些数据都带入BAC估计的公式:

EBAC = 【0.0025/(55%*45)】*100% - 0.015*0.5 = 0.0101 – 0.0075 = 0.0026

远远低于酒驾水平,实际上人体的肠道菌群也会分泌一定量的酒精进入血液,酱香拿铁造成的这一点提升都会属于检测误差范围,也就是根本不会影响。

其实酱香拿铁撑死的2.5克酒精,就算不考虑代谢,在体型如此小的女生身上,也只是刚刚将BAC提升了0.01,而一小时人体就能代谢掉0.015-0.017。这就意味着酱香拿铁喝下去,里面那痕量的酒精几乎就同步代谢掉了,根本不会积累。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酒精含量0.5%或1.2%以下都算非酒精饮料。因为此等含量,喝了在身体里酒也没了。

因此,除了对酒精极度过敏的人——过敏程度到了吃普通面包都可能出事那种,剩下的人,真不用担心酱香拿铁里那点酒精。

更要担心的倒是自己交的智商税。

别说酱香拿铁的这点酒精醉不了人,0.5%的酒精含量也是尝不出来的。根据2016年的一项试验,酒精浓度1.4%以上,人体的味蕾才能感受到。而且酒精的味觉体验是苦涩为主,稍带甜味。20%以上时,会有灼烧、痛感,这种刺激的生物学原理和辣椒素类似,刺激了TRPV1受体,和痛觉神经相连。

号称是酱香拿铁原料的53度茅台可是酒精含量53%的烈酒,它的口味是这一浓度酒精带来的苦涩、灼烧以及少量风味脂质等的共同体。所以网上说酱香拿铁如何有酒味,未免过度脑补。至于各种风味物质组成的酱香。都把酒精含量稀释到0.5%以下,按原酒53%浓度算,至少稀释了100倍,还能保留原酒的酱香,这恐怕才是茅台或瑞幸贡献的最大化学创新。

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试一下,不管是威士忌、朗姆酒还是什么白酒,稀释个100倍,原来的风味还能保留?

既然酱香茅台的酱香无法来自于加的那一丢丢茅台,那么大家喝到的就是那茅台味,到底来自于什么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09087/?page=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2157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96085249500177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0694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茅台   酒精   含量   面包   都会   体液   酵母   速率   浓度   香蕉   实惠   血液   饮料   平均   担心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