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授少将军衔后39天就病逝,成为最早去世的开国将帅!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在1614名开国将帅中,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在年龄上占据最大的一席之地。他于1886年出生,授衔时已年届69岁,按照中国民间的虚岁计算,朱老总实际上已经迈入了70岁的古稀之年。

另一方面,开国少将中的年龄最小者是吴忠将军,出生于1921年,当他于1955年授衔时,年仅34岁。然而,同样是开国少将的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却因叛变的可耻行径被摒弃在外,吴忠将军则成为备受推崇的最年轻的开国少将。吴忠将军之后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毛主席曾评价他和吴德:


“吴德有德,吴忠有忠。”

张云逸和刘伯承元帅,作为开国十大将中的长者,同样出生于1892年,比毛主席年长一岁。授衔时他们已经63岁,位列开国将帅之首。而年龄最小的开国上将是肖华,出生于1916年,授衔时仅39岁。此外,陈锡联、叶飞、李天佑等开国上将与肖华相比,年龄也仅大一岁。

在177位开国中将中,傅连璋年龄最大,出生于1894年,授衔时已迈入61岁,他以红色医生的身份名噪一时,虽未亲身上阵,却挽救了无数生命,包括伟人毛主席。傅连璋手中的手术刀发挥的作用胜过战场上的枪炮。谢有法、周志坚、张池明和刘西元等四位开国中将中,都是1917年出生,授衔时年方38岁,其中张池明的生日最晚,为8月24日,是这四人中最为年轻的。


1360名开国少将中,史可全是年龄最长者,于1892年出生,授衔时年届63岁。年龄最小的开国少将起初被认为是马尔果甫,然而由于他的叛变行为,很多资料将这一荣誉转交给了吴忠。吴忠出生于1921年,授衔时年仅34岁,然而他的生命却在1990年因一场车祸突然终结。

最早离世的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和中将分别是罗荣桓、陈赓、贺炳炎和朵噶。而最早离世的开国少将,则是资凤。资凤将军可能并不广为人知,然而他以一种低调的姿态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资凤将军在众多开国将帅中或许名声不显赫,但却有两点不容忽视的特点。


首先,他的年龄较大。资凤将军于1895年出生,相对于其他开国将帅来说,他的年龄相对较大。只有朱德、刘伯承、张云逸和陶峙岳几位将领比他年长,其他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有73位将领的年龄都比他小。

其次,资凤将军是1614位开国将帅中最早去世的。在授予少将军衔后的短短39天内,资凤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1955年11月5日离世。他的生命虽短暂,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值得铭记的印记。


与其他革命将领年少参与革命的经历不同,资凤在33岁时才加入了红军。1928年,朱德和陈赓率领南昌起义的残余力量转战湘南,资凤作为一个杂货店员工,抛下工作,毅然投身红军。由于他精通文书和账务,被任命为部队的登记员。除了资凤,还有王紫峰和刘显宜两位年龄相仿的青年一同加入。

资凤将军以他坚韧的精神和过人的才华,默默地贡献在了后勤工作中。尽管他没有亲身参与前线的战斗,但正是他的贡献,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他在部队历任出纳员、科长、留守处处长、供给部部长、华中军区供给部政委、华野留守处政委、华东军区后勤部审计处处长等职位,为红军的后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资凤在井冈山时的一段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资凤在井冈山时的一段故事,让人们铭记于心。在那段时间,士兵们需要下山去采集粮食,而资凤则与朱德一样,受到“待遇”的待遇。由于他的年龄较大,大家担心他难以胜任体力活,因此甚少被派遣下山。这一情景使得人们熟知“朱德的扁担”,但实际上,还有一个“资凤的扁担”。


长征时,资凤担任红四团会计股股长,这项职务是他发挥了真正的价值。红四团声名显赫,是红军的先锋,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如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占娄山关和腊子口等。资凤肩负保管和运输全团文件和手榴弹的重任,尽管手榴弹不是文职工作,但在长征的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兼任多个角色。资凤在这个岗位上表现出色,成为红四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资凤将军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资凤的职业生涯从一个杂货店员一步步走到军事领导岗位,这种跨界的背景使他能够在后勤保障领域展现出色。他先后担任出纳员、科长、留守处处长、供给部部长等职务,为部队的物资供应和管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能力和努力使得他在红军内部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认可。

然而,尽管资凤将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并不以个人荣誉为重,而是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建国后,他因健康状况恶化,未再担任具体职务,而是选择了疗养。尽管如此,党和国家对他的贡献却没有被遗忘。1955年9月的全军大授衔中,资凤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以表彰他的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资凤将军的生命在授予荣誉的短短39天后就结束了。1955年11月5日,资凤将军因病去世,享年60岁。他成为了第一位去世的开国将帅,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人们对他的贡献和精神感到深切的敬意。

资凤将军的家庭也传承了他高尚的情操。在资凤去世的第二天,他的夫人和孩子们主动搬离了政府分配的“将军楼”,选择搬到了一座小平房中。这是资凤将军临终前的遗愿,他认为将军楼是国家赋予他的荣耀,而他已经不在世上,家人们也不应享受这一待遇。


随着岁月的流逝,资凤将军的妻子也于1985年去世。他们的子女们毅然决然地将住房还给了政府,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这种高尚的情怀和无私的行为,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貌。资凤将军以他的默默奉献和高尚情操,成为了值得敬仰和铭记的伟大人物,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将帅   少将   井冈山   出纳员   军衔   元帅   将领   红军   铭记   中将   将军   本文   年龄   贡献   精神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