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到牙齿有啥用,逐渐成为铁桶的关岛在我军面前就是破桶


▲国防部例行记者会

在近日召开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就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在记者提到美军意图将关岛打造成“全球防御最严密的地区”时,吴谦大校直言“即便是武装到牙齿,也不会有任何安全可言”,这一表态既否定了美国武装关岛的意义,也展现了解放军应对的底气。

美国正将关岛变成铁桶

8月初,美国军方在召开的会议中重点讨论了关岛防御系统升级计划,计划中将增加20个导弹防御点,并将在这些点位增加地对空拦截器以及雷达和增强型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据称这一防御系统将集合陆基“宙斯盾”、“萨德”、“堤丰”、“爱国者”以及“持久盾牌”等至少五种反导系统,包含了中远近、高中低几乎全覆盖的导弹防御,从计划本身来看就是要将关岛变成密不透风的铁板。

而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代理局长、美海军少将道格·威廉姆斯在研讨会上披露的信息,该综合反导系统将于明年底进行部分组成部分测试,包括“标准-3 Block IIA”拦截弹的首次试射。实际上,早在去年底美军发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就曾提出将建立一套完备的导弹防御系统,而其核心目的就是“免受中国导弹威胁”。然而上述这些计划也仅仅只是美军将关岛变成铁桶的一部分。


▲美军启用“布拉兹营”基地

今年1月底,关岛新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关岛“布拉兹营”基地正式启用,据称该基地工程耗资高达86亿美元,总面积达到4000英亩,可容纳5000名海军陆战队成员。美海军陆战官网强调这是自1952年以来美军新建的首座海军陆战队基地,对于该基地的启用,《华尔街日报》则强调美军正试图利用该基地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进行重新部署,进而对抗中国。

据悉,该基地启用后主要海军陆战队成员将由驻日冲绳基地转移至此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军确实在收紧拳头,将自身力量转移至更远离中国的地区,在这背后并非是美国战略收缩,反而是在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其收缩至关岛则是在保全自身同时加强对亚太地区的进一步控制,当然这一举动也让关岛一步步“武装到牙齿”。


▲“内华达”号停靠关岛

此外,去年初,美海军“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内华达”号曾停靠关岛,CNN表示作为美军武器库中最强大的武器,该潜艇现身就是在向盟友与对手分别释放信息,包括加强对盟友的支持以及对中国所谓的“威慑”。

解放军面前铁桶就是破桶

虽然美军正全力以赴强化对关岛的防御,但正如吴谦大校回应中提到的“不会有任何安全可言”。自上世纪以来,美国就试图用“岛链”战略实现对中国的围困,然而随着解放军实力的增强,所谓“第一岛链”我军早已进出自由,无论是水面、水下还是空中力量都已频繁前出,在这种现实面前,连美军也必须承认“第一岛链”无法限制中国,因此只能退到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但现如今这招也没用了。


▲山东舰航母编队直奔关岛

根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今年4月17日发布的通告,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向东行使前出“第一岛链”,一度航行至距离关岛基地仅710余公里,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解放军连续两天出动轰-6K轰炸机前出西太在山东舰编队附近空域活动。此次演训,既是航母编队第一次近距离抵近关岛基地,也是海空力量的全面配合,这对美军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威慑方式,而此举也证明我军现阶段的海空力量也已具备对关岛美军基地的打击能力,当然这并不是我军唯一手段。

美国之所以计划在一个关岛就部署五种反导系统,就是忌惮解放军的弹道导弹,相比之下的确我军陆基导弹对关岛的威慑力要强于海空,这主要依赖于东风-26等多款高性能弹道导弹,但对于该类型导弹美军现阶段的所有防空反导系统都无能为力,这背后原因就是其具备的高超音速性能。

8月初,美媒爆料美军天基卫星监测系统发现解放军试射的一枚弹道导弹以15马赫的飞行速度在长距离奔袭近5000公里后准确命中海上移动目标。通过飞行距离与轨迹分析来看,这极有可能是解放军最新型号的“东风-2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如果消息属实,我军不仅可以无死角覆盖关岛,还可将美军航母拒止在关岛数千公里外,但最关键的是美军无法拦截,如此一来所谓的铁桶只能沦为一个破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关岛   铁桶   内华达   我军   海军陆战队   国防部   武装到牙齿   弹道导弹   美国   航母   导弹   中国   解放军   美军   面前   基地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