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曾是野战军首长,职务比一些大将还高,初定大将后改为上将


如今,中国的历史已经铭刻了那十位开国大将的名字,但这个精选名单的确立却经过了多次变动,最初的候选名单上包含了15至22名的候选人。15名的版本列举如下: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周纯全。然而,最终只有十人脱颖而出,而剩下的五位中,张宗逊、宋任穷、萧克都曾在不同职务中为革命事业贡献良多,但最终却未能荣获大将之衔。


张宗逊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担任了重要职务,如红一方面军第36师师长、第12军军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以及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等。这一系列职务显然让他在大将候选名单中具备了资格,但为何最终未能获得大将军衔呢?答案或许潜藏在他早期的两次战役中。


首先,我们回顾大同集宁战役,这场战斗原本有望顺利取胜,但因各种原因,最终却导致了失败。在关键时刻,我军错失了攻击的机会,让敌人有了喘息之机,最终不得不从集宁撤退,这一失利对我方来说代价颇高,影响深远。

其次,张宗逊在西北的表现也未能让他获得大将军衔。在陕北,他担任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一职,但在西华池战斗中,我军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被迫撤退。这一失利导致了他的职务被撤销,彭德怀接替了他的位置。虽然张宗逊后来充当了彭德怀的副手,但两次的失利显然影响了他的评价。


与张宗逊类似,萧克也有着令人瞩目的军事生涯,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然而,他也错失了两次机会。

首先,在冀热察根据地的领导期间,萧克未能有效地发展冀热察根据地,导致了冀东抗联的大规模流失,削弱了他在军事领域的声望。此外,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写小说中,而非战场上取得胜利,这使得他未能建立足够的军事功绩。


其次,在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野战军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包括失去张家口和承德,以及与敌军联系中断。这些失败使得萧克的机会再次溜走,最终他的评价并未达到成为大将的标准。

最后,宋任穷虽然在政治工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尽管他在红军中担任了多个关键职务,如红28军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等,但在大将评选中,他未能脱颖而出。尤其是考虑到已经有谭政作为政工代表,以及中央红军的其他重要成员,这也成为了他未能获得大将军衔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这三位杰出的革命家在革命历程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失利的战役和竞争激烈的评选,他们最终错失了成为大将的机会。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贡献依然值得铭记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野战军   集宁   大将   职务   晋察冀   陕甘宁   司令员   集团军   军衔   野战   首长   我军   上将   错失   战役   机会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