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完工 主席看到天花板一愣:这是谁的主意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引言:

一座可容纳上万人的壮丽建筑,人民大会堂,如梦似幻地在仅仅10个月内完成了建造。这座建筑的天花板,特别引人注目,曾经让毛主席一见钟情,询问建筑的幕后推手。但在光彩夺目的背后,隐藏着曲折而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光,重温人民大会堂的峥嵘岁月。

伟大构想

人民大会堂的伟大构想早在主席心中扎根,起源于1945年的延安,当时主席在中央大礼堂发表重要演讲,然而,尽管演讲慷慨激昂,但场馆的狭窄和局促的空间让主席倍感遗憾。这个时刻,植下了建造一座更宏大的大会堂的理念。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这一构想。但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主席开始看到了国家的潜力和可能性。

国庆工程的诞生

在1958年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央明确表示需要建造一座可容纳万人的大礼堂,以庆祝建国十周年。这也意味着,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宏伟的工程。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挑战,首要问题是拆迁和安置。


为了解决拆迁问题,政府动员了国家机关和北京市民,呼吁他们提供空余的房屋来帮助安置受拆迁影响的居民。在人民的积极响应下,这个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伟大设计

然而,建造万人大礼堂的挑战并未结束。1958年9月,30多位国内顶级建筑专家聚集在一起,投入了紧张的设计过程。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任务,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先例可以参考。


经过多次讨论和不断的设计,中央收到了三个设计方案。然而,这些方案都被认为过于传统,与主席所倡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不符。这时,周总理挺身而出,提出了一句激发创意的话语:“中国不古,西方不洋。”这一新思路打破了设计的僵局,为后续工作铺平了道路。

经过多轮的设计和比较,最终采用了由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方案,这一决策在1959年国庆之前完成了建筑工程。


艰苦斗争

1958年10月17日,各项图纸陆续下发,建筑工程正式展开。然而,由于工程浩大,所需材料繁多,设计院在同一时间还要应对大量的其他项目。这导致设计人员感到压力巨大,他们需要不断应对工程问题,同时在晚上绘制施工图纸。

为了解决工程问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始进行现场指导和设计工作。尽管工作人员欢迎这一决策,但由于巨大的工作负担,设计人员最终决定返回设计院。不过,中央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分工协作,将工程的各个部分分开进行领导和管理。


这一决策证明是正确的,它密切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合作,加速了工程进度,最终在1959年国庆前完成了人民大会堂的建设。

人民之堂

1959年9月9日,人民大会堂竣工,毛主席第一次亲自参观,并对天花板赞叹不已。这个天花板上挂着一盏葵花向日灯,内嵌着红色五角星,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光线照射下,500枚星星在暗灯槽中闪烁,仿佛仰望星空,宇宙的浩瀚无垠。


毛主席询问了这个设计的幕后推手,工作人员骄傲地回答道,这是周总理的设计。周总理为了确保内部设计的成功,特地在故宫午门前搭建了一个巨大的1比10模型。他坚持要求大会堂的内部高度达到33米,因为他相信,这样的高度会给人一种开阔和壮丽的感觉。

然而,有人担心这个高度会让人感到压抑,周总理决定采用了“水天一色”的设计理念。这一构想充分展示了周总理的设计才华,也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人民大会堂   主席   大礼堂   大会堂   壮丽   设计院   天花板   国庆   主意   本文   高度   中央   建筑   作者   国家   内容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