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然抢人!陕西小伙造出“隐形衣”引美眼红,回国受百般阻拦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陕西西安一小伙研制出了“隐身衣”轰动世界,美国军方得知后十分眼红,想用高薪留住小伙,但遭小伙无情拒绝并直言:“只给中国用!”美军为了不让“隐身衣”进入中国,更是阻挠小伙回国!

最终这名陕西小伙能否平安回国?他发明的隐身衣究竟有多大“魔力”?

天才小伙横空出世

这名小伙名叫刘若鹏,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他所研发的“隐身衣”,能够改变了原本光的反射,从而实现了“隐身”的作用,与其他的“隐身衣”不同,刘若鹏的隐身衣不仅肉眼看不到,就连微波信号也扫描不到。

单凭这一点,直接轰动了整个美国学术界、政府以及军方!那么陕西小伙刘若鹏是如何发明出令美国垂涎三尺的“隐身衣”呢?

1983年刘若鹏在陕西出生,他的家庭是当地的一个普通家庭,但刘若鹏却天生聪慧,在学校里不管学什么都学的很快,在别人的眼中刘若鹏如同神童一般。

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他们一家全部都搬到了深圳,年幼的刘若鹏在这里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上初中的时候刘若鹏也是名列前茅,他经常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化学、物理等课程。当其他同学都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时,刘若鹏却认为十分有趣。

上高中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深圳市口碑最好的中学深圳中学,当时的深圳中学里面有很多学霸,但刘若鹏依旧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多次在数学竞赛中斩获奖项,同时还在化学竞赛中得到一等奖,是所有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天才少年。

2002年,刘若鹏获得了保送的资格,当时有四所大学同时向他递交了橄榄枝,经过慎重考虑下刘若鹏选择了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混合班。即使被保送了,刘若鹏依旧勤勤恳恳的学习着,超强的天赋加上过人的努力,使得他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成绩优异。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超材料”,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竺可桢混合班中,学生们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课程来学习。可一旦在学期末排名靠后,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在学校里学习两年后,学生可以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学院也会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研制“隐身衣”

刘若鹏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那就是研究“超材料”领域,这个领域其实是一个新的学科,在当时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很少。1968年苏联物理学家菲斯拉格通过观察后,发现了“超材料”。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超材料”到底是什么?按照刘若鹏的话来说:

“做饭时,人们通过煎炒烹炸煮的手段,改变了食物内部的纤维,从而使我们的感官觉得美味。而‘超材料’,就是由‘我’来指定结构从而形成全新的人为构造。另一方面,组装的过程也由‘我’亲自把控,所以对它本身的结构也非常了解。”

2006年,刘若鹏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克桢学院毕业的,当时有无数的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而且薪资非常的可观,不过刘若鹏并没有选择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杜克大学的留学资格。

在国外留学的过程中,刘若鹏在杜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与周围的科研人员一起研究“超材料”,他的导师是当时美国有名的超导材料创始人,在导师学习的一段时间里,刘若鹏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当时他只知道超导材料只能进行研究,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当他跟着导师学习一段时间后,刘若鹏有了用超导材料研究隐身衣的想法,不过有很多人都认为隐身衣只是科幻世界中虚拟的产品,现实中不可能研究出来的。

但刘若鹏却坚信自己能够研究成功的,于是带着这样的信心就开始实验“隐身衣”了,“隐身衣”的研究不仅需要材料学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进行研究。

刘若鹏利用自己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和专业知识做辅助,并结合物理、化学、光学等知识,经过日积月累的研制后,终于将“隐身衣”的材料给研制出来了。他所研制的“隐身衣”非常的科幻,利用改变光的反射作用,使得当人眼在观察时,眼睛是看不到物体的。

而那一年刘若鹏只有25岁,作为“隐身衣”的主要负责人,刘若鹏在世界著名杂志《科学》上发表了自己在研制“隐身衣”的原理和过程。当刘若鹏的这篇论文发表后,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就连美军也对其引起了关注。

回国受阻

美军明白如果将这项技术得到大力的发展,那么对军事领域将拥有极大地帮助。到那时美军的实力将会大幅增加,为了不让“隐身衣”的技术流失,美国立即向刘若鹏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刘若鹏能够为美国效力,同时他们还给刘若鹏开出了巨额年薪。

不过被刘若鹏给拒绝了,因为他只想回国效力,在刘若鹏的身上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小时候的刘若鹏最敬佩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当年周总理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深深的影响着刘若鹏。

长大后刘若鹏又读了有关钱学森的书籍,深受感动。钱学森在美国期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到了拘留所,没有人知道在拘留所里呆了15天的钱学森,到底经历了怎样丧心病狂的非人折磨。

可依旧没有阻止他回国的意志,刘若鹏即将毕业他恨不得马上回到国内,将自己的研制出的成果全部都贡献给自己的祖国。没多久刘若鹏就从杜克大学毕业了,他想着回到中国发展,可美国却不愿意了。

他们提出刘若鹏的研制成果是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取的,因此研究出来的知识产权也归美国所有。而刘若鹏和学校有过约定,里面也是明确规定了,相关知识产权的问题。“隐身衣”的研制是自己呕心沥血的成果,这样被美国获取确实不甘。

同时自己如果强行回国,美国一定会采取行动,到那时自己回国将会变得麻烦重重,为了能够顺利回国,于是刘若鹏便悄悄找到了中国的大使馆,并转告了自己的处境。当大使馆得知刘若鹏的处境后,随后在经过一番操作和努力后,就将刘若鹏顺利的送回了国内。

科技创新,为国效力

2010年的春天,刘若鹏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当刘若鹏回国后,英国伦敦大学的一名教授在接受采访中谈到,中国可能在5年的时间内将隐身技术运用到军事上。

而刘若鹏本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回国后的刘若鹏决定自己创业,当时刘若鹏和自己的团队走了很多中国宜居并且适合创业的城市,最终选择了深圳市。为何选择深圳呢?因为刘若鹏认为深圳是一座讲述创业、奋斗、创新的城市。

很快刘若鹏就在深圳成立了光启公司,当时他之所以取名为“光启”就是取自明代的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徐光启是明末科学家,是我国译述西方科学书书籍的鼻祖。

徐光启曾翻译过大量西方的科学著作,他认为翻译西方的先进知识技术的最终目,还是要实现中国科技全面超越西方。而这和刘若鹏的想法一模一样,因此采用光启这个名字,也代表着为“中华科技复兴”的决心。

当时他们的团队没有任何背景,任何资源的情况下,从零开始,自主创业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团队的研究中,当时由于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实验设备的不足,刘若鹏的团队成员,只能挤在一间只有20平米的出租屋里进行研究

可他们研究的东西需要昂贵的设备,但当时身无分文的刘若鹏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的钱,于是便只能到处求人租旧设备进行研究。每次在进行实验时,碍于在没有无电磁干扰的环境,刘若鹏和团队只能跑到地下车库中进行底下的实验。

有时候大伙忙活了好几天,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刘若鹏依旧不愿放弃。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最难熬的时光,有好几次研究院都快撑不住了,但他们始终都没有选择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将这一难题给攻破了。

在2010年的时候,广东省实行了人才引进的政策,这让刘若鹏的光启公司迎来了一次关键的转机。当时刘若鹏的光启研究院成为了创新团队的名单,有了政府的扶持以及资源的帮助,很快光启研究院就成为了当时知名的创新企业。

2010年的时候,光启公司成立了全球第一条超材料测试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在产业链上实现了无线互联覆盖,在卫星天线和光子网内都具有重大的突破。

刘若鹏的公司主要是军民融合的尖端技术的创新企业,而光启的研究院则是在电磁调剂、超材料、智能光子等产业。这些演技在电子信息、生物光子、数理统计、新能源、电子材料等领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科研成果。

在今年的中国航展的展位现场,刘若鹏和自己团队研制出的第四代材料技术亮相展台,第四代的超材料技术是可以实现,三维超材料工程应用的新一代超材料技术的。

相比上一代有了较大的突破,同时在吸波上面,第四代超材料通过三维蜂窝状设计,让超材料微结构能够实现全向高性能吸波,这种材料在航空、军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像刘若鹏这样在科研方面的天之骄子确实少有,但是像他这样的爱国人士从古到今都从不缺乏,而像他这样对未来抱有梦想的人更是有千千万万个人。几十年前,很多科技界的前辈们,怀揣着科技救国梦想远渡重洋,学成后放弃高薪回国效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国家有了两弹一星,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十年后,很多科技界的新锐们,脚踏着先辈走过的路继续前行,获得成绩后归来回报社会。

在他们的探索中,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大踏步地追赶并超越欧美先进国家,为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杜克大学   美国   小伙   超导   橄榄枝   光子   陕西   眼红   深圳   中国   效力   美军   团队   努力   领域   材料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