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将开战,如果中美开战,谁会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

在当今世界的复杂格局中,地缘政治的动态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与猜测。近日,一则引人注目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个言论不是来自于普通人,而是出自美国空军四星上将迈克·米尼尔之口。"我的直觉告诉我,美国将在2025年与中国开战!" 这句话一经传出,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关于中美是否可能在2025年爆发战争的猜测,以及一旦开战,双方最终谁将获得胜利的问题,迅速成为网络社区的热门话题。

广大网友们对于这一问题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炒作,试图引起关注;也有人将之视作地缘政治博弈的一种表现,或许有更多的考量和背后的意图。然而,无论言论的真实性如何,这股舆论的热度都无法忽视。

预言2025:谜团背后的博弈之道

作为美国空军的后勤司令,迈克·米尼尔的每一番表态都意味深长,不容忽视。这位高级将领的言论绝非毫无根据。既然如此,他的言论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深刻意图。

然而,这并非是在炫耀美国的军力,更不可能是无稽之谈。历史证明,过去一些过于公开的军事计划往往会导致出乎意料的后果。回顾麦克阿瑟将军的例子,他曾公开透露作战计划,结果遭到对手的精准反击。因此,谨慎考虑何时何地披露战争计划,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互相依赖更加深远。战争所带来的代价和破坏已不再是一个国家可以独自承受的。因此,决策者在博弈时需要慎之又慎,深思熟虑。

迈克·米尼尔的言辞可能不仅仅是在引起中国的提前关注,增加其准备难度,更可能是一种姿态的展示,以掩盖背后的真实意图。这种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想起最近的“流浪气球事件”。中国气球误闯美国领空,引发外交纷争。然而,美国外交部门却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出现,这引发了许多不同的反应。然而,对于强大国家而言,这种姿态可能会引发更多的质疑。

与此同时,迈克·米尼尔的言论也可能是一种强硬姿态的展示,以掩盖其内在的弱点。正如“流浪气球事件”中,美国选择将气球击落一样,这种行为也是在试图展现坚定立场,以掩饰脆弱之处。对于2025年的战争可能性,有人认为,这恰逢美国总统换届之年。或许在那个时刻,拜登已不在位,这让责任的推卸变得更加容易。

命运之舞:中美博弈的暗流涌动

尽管外界认为美中关系紧张,但我想探讨一个关键问题:中美两国在何种情况下可能爆发冲突?自2016年以来,有关中美必然会开战的议论日益增多,这几乎已成为共识。无论中国如何宣扬和平崛起,庞大的体量在美国眼中似乎已成一种罪过。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最重要的是,大众似乎都预期会有冲突爆发,而国际形势可能也会迫使双方走向冲突。当前,中国似乎陷入了《易经》中所称的“或跃在渊”的境地。要么迎难而上,实现飞龙在天;要么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

在如此紧张的国际环境下,想要维持现状显然是难以实现的。那么,中美冲突会在何种情况下爆发?将采取何种形式?是冷战还是热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如今中美两国的实力状态。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美之间的斗争可能采取何种形式。

目前,中国在对抗美国方面显得稳健有余,进攻不足。在近海1200公里的范围内,中国海军的实力加上陆地的火力支援,可以自信应对美国海军的挑战。这并不是我自吹自擂,而是美国军方自己的观点。

然而,一旦远离近海,中国便不再是美国的对手。远海作战,后勤补给和舰艇续航能力尤为重要。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在远海设立补给点。然而,目前我们在海外只拥有吉布提一个军事基地,与美国遍布全球的基地相比毫不足道。

因此,我们要在远海击败美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的中国并没有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至少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种状态下,对于中国来说,守势已经足够。然而,美国的情况则变得非常尴尬。因为他是进攻方,他要遏制中国的崛起,这意味着他不能采取防守姿态。

然而,在中国近海作战中,美国没有取胜的把握。如果要阻止中国这个大国的崛起,贸易战、芯片断供这些手段远不足以奏效,必须动用武力。只要不触碰美国的底线,不让他陷入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他是不会冒险发动没有把握的近海冲突的。

那么美国的底线是什么?总体来说有两条。首先,美元。这是美国维持世界霸权的基石,也是中美合作的基础。目前,全球三大主要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和日元。其中,中国在美元持有债务最高,而且中国是全球三大超级市场之一。

若中国放弃使用美元,美元就只会变成区域货币。失去对全球资源的控制,美国的霸权将无法继续。因此,中国的去美元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以稳妥的方式削减与美元的依赖,而不是过于激进地改变现状。其次,美国的第二条底线,是不允许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形成降维打击。因此,一旦发现中国正在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就如同对待华为5G一样。

权谋之局:中美博弈的胜者难以预料

中美的紧张关系引发了人们对于是否会爆发战争的讨论,然而历史上的霸权交替告诉我们,和平的交接似乎从未轻而易举。英国曾从荷兰手中接过霸权,而这背后却发生了四次英荷战争。美国从英国接过霸权的背后,则有着一战和二战的背景。

因此,中美之间的交接似乎注定没有和平可言,其间所带来的风云变幻,或许会超越一战和二战的血雨腥风。那么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到底哪一方可能获胜?然而,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一旦开战,两国都将是输家。中美双方各自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中国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工业能力。一旦战事爆发,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能够如流水线一般制造出舰艇、导弹、飞机等军备。在武器装备方面,面对美国已经工业空心化的局面,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然而美国的优势则在于其全球霸权地位以及广泛的盟友体系。

美国可以借助其盟友的工业基础,生产战争所需的各类军事装备。此外,美国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其能够从全球各地不断抽取资源,为战争投入提供支持。而中国则只能依赖人民币在本土勉力支撑战争。

面对一个全球霸权国家,我们一个地方的努力去对抗,胜算看起来确实微乎其微。然而,可能有朋友会问,刚刚不是提到我们在近海拥有无敌的地位吗?怎么又说胜算渺茫呢?这涉及到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战术目标简单明了,就是赢得单一战役的胜利。而战略目标则是通过增强自身优势,削弱敌方优势。如果能在战略层面取得优势,即便在战术上遭遇失败,也并不会是致命的。以抗日战争为例,我们在战场上多次遭遇失败,而日本在战术层面似乎总能获胜。

然而最终结果如何呢?日本在战略层面上失败,而我们则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如果美国在近海与我们交战,即便每一次战斗都取得胜利,我们能否在战略层面取得优势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战术胜利也难以转化为战略优势,因为只要战争不结束,我们就无法从中获得优势。

所以在战争中,胜负不再是战场上的表面现象,而更多地变成了资源的较量。然而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美国可以调动全球资源,而我们只能依赖中国国内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为何不早早与我们交战呢?原因是,尽管我们可能在战术上受挫,但美国也不会从中获得战略上的胜利。

调动全球资源虽然是美国作为霸权国家的特权,但每一次的代价都是巨大的。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在陆地战中,德国几乎每战必胜。然而英国却凭借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源源不断地调动资源,填充战争机器,最终德国因资源匮乏被迫投降。

这个故事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令人不解。明明在战场上屡获胜利,为何最终要投降?原因在于,虽然德国在战术上获胜,但英国在战略层面上却胜出。此后,英国默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殖民地自治,然而这些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独立,导致英国霸权逐渐衰落。

现在美国要调动全球资源来对付我们,后果会如何?英国已经给出了一个生动的示范。所以,美国这一绝技相当于游戏中的终极技能,使用次数有限,耗费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美国不想成为第二个英国,中国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德国。双方都在力图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

新局势下的博弈:智慧之胜

如果双方无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历史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重演。最终的受益者可能是俄罗斯、欧盟和印度等第三方国家。毕竟,当两个巨人倒下后,他们遗留下的空缺将会为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当然,也存在方法来应对这一情况,而且这些方法实际上源于美国自身的成功经验。二战前,美国在欧洲支持纳粹,同时在远东支持日本,结果导致德国对英国本土发动进攻,日本摧毁其远东殖民地,使英国国力大受削弱。

战后,美国积极支持殖民地独立运动,导致庞大的大英帝国土崩瓦解,失去了3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在避免与英国正面冲突的前提下,美国成功地通过间接手段夺取了霸权地位。当前的情景与当年如此相似,美国就像一棵扎根百年的老树,根基深厚。想要迅速将其根除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若想移除一棵树,就需要不断晃动它。

当树根和土壤开始松动时,就可以用力将其连根拔起。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当年美国点燃英国霸权的策略,使其四处救火,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正如古语所言,鹿失其群,天下共逐之。一个全球霸权的存在必然压制其他地区势力的野心。

当这种霸权开始衰落时,其他势力也会开始蠢蠢欲动。因此,点火策略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美   迈克   近海   英国   德国   霸权   殖民地   美国   赢家   中国   年中   战术   优势   战争   战略   全球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