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胡士泰:6年骗走中国7000亿,如今仍在国外花天酒地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澳洲的贸易英雄”,曾在2008年为澳洲贡献十分之一GDP的收入!

他也是中国的叛徒,公费留学之后毅然选择出卖祖国,盗取商业机密拖垮无数中国企业!

他就是“北大耻辱”胡士泰!

愁云惨淡的谈判现场

2003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那年我国终于拥有了参与铁矿协商会的资格,可以完美解决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钢铁现价波动的难题。

协商会的乙方则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第一矿山”的澳洲力拓公司。

会议上作为进口大户的甲方,我国的谈判官自信满满,本以为可以通过价格协商,实现成本稳定,却不想屡屡受挫。

对方不仅没有丝毫降价的余地,还将钢铁的价格进行了上涨,每每中方压价后,对方总是能够不紧不慢的驳回中方的要求。

此次谈判中方始终陷入被动,而对方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方钢铁企业的核心需求,甚至对于中国钢铁的库存量都了如指掌。

原以为是中国首次谈判的经验不足,可经过一番准备后的中国依旧没能成功下压价格,并且出现了更为诡异的场面——我方的底线被抓住了。

他们像是拥有“透视眼”一般,能够精准的叩击中方的每一个痛点,中国在几次三番的谈判中失去了主动权,随之而来的便是力拓公司越发离谱的价格上调,原本议价的目的在于压缩成本,可谈判后的价格却从原来的18.8%暴涨至71.5%

2008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力拓公司更是趁火打劫,钢铁价格上涨到“历史新高”96.5%。

一时间无数中小钢企被高昂的成本拖垮,我国迎来了大规模的“倒闭浪潮”。

他们不甘心的发声质问:“这样谈判的意义何在?为何越谈越糟糕!”

原因究竟在哪里?真的是中方谈判能力不济吗?

打入内部的“定时炸弹”

在中国陷入“钢铁泡沫”的同时,力拓公司的高管们正在开香槟庆祝,为的是他们的千亿营收因为他们首次迎来了2倍千亿营收,而所有的利润皆来源于剥削中国所得。

在一群高管的簇拥下,有一个面含笑意的男人,他儒雅的举起酒杯,接受众人的恭贺,他就是此次力拓的“大功臣”---胡士泰

是他一手造就了力拓如今的“丰功伟绩”,也成就了自己的盆满钵满,仅仅四年的时间便已豪掷千金,在中国购置数栋别墅。

胡士泰作为曾经的中国人,如今的澳籍华裔,成为了力拓中华区的不二人选。

踏足中国后的胡士泰没有辜负力拓的信任,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中方的对立面,肝脑涂地的为力拓开疆辟土。

胡士泰是曾经的北大高材生,他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来了一波“情怀杀”。

胡士泰大张旗鼓的拜访了曾经的恩师,有了此番的“镀金”,他的“爱国”滤镜将盖过本身的华裔身份,紧接着胡士泰又开启了自己的交友之路,他先是拜访了三四线城市的钢铁企业,经过一番观察后胡士泰发现了小企业配额不均的问题。

拜访期间胡士泰一直对外宣称自己只是归国华侨,思乡情切于是想要归国定居做钢铁生意。

胡士泰待人客气为人谦逊,加上他以北大学子作为谈资,很快获得中小钢企老板们的青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听,胡士泰已经大致掌握目前国内钢企现状,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他的终极目标---国内大型钢企的高管们。

他如法炮制以往的套路,先是由人引荐,然后趁机与各企业负责人展开攀谈。

胡士泰极其注重方式方法,他提前拿捏了这些负责人们的喜好,推杯换盏之间将自己的“礼物”送出,出手阔绰的胡士泰表示自己并无所求,而是真诚的想要与负责人们交个朋友。

他的攻略很快起到效果,不少负责人成为胡士泰的餐桌常客,而胡士泰也很懂得分寸,他热情周到,在他的席上甚至有着当红女星作陪。

许多高管被胡士泰的巨额红包俘获,让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钢企中积攒了雄厚的人脉,甚至首钢的负责人都成了他的座上宾。

胡士泰逐渐打入钢企的内部,他不仅与企业高管们交朋友,毫无架子的他甚至还与一些中层领导相谈甚欢,可就在一次次的组局中,胡士泰在搜刮着自己想要的企业秘密。

从企业的进口成本到销售毛利,胡士泰全部了如指掌,他一幕幕将恶魔之手伸向企业内部。

这些高管究竟是知错犯错还是蒙在鼓里呢?

答案中的绝大概率,是后者。

很大一部分的高管并不了解胡士泰的对立身份,由于他们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匮乏,所以才会不经意的暴露,而胡士泰正是利用这一点的信息差,将中国钢企内部一览无余。

加上高管们从未想到,胡士泰会对他们造成致命威胁,因为他一向行踪低调,就算给予高管贿赂也不会显山露水,最重要的一点是,胡士泰从未在正面与任何企业产生利益冲突,因此实在很难叫人怀疑。

胡士泰表面与钢企高管们推心置腹,背地里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将中国这个“钢需大户”吃干抹净。

胡士泰发现中国钢铁市场的巨大溢价空间,以及制度上的漏洞,他兴奋的犹如“饿狼”,一次又一次的扑向中国市场。

可本是“北大娇子”的他,为何如此忠心耿耿为澳洲力拓冲锋陷阵呢?

从贫困中结出的“恶果”

其实这一切都要从胡士泰的出生说起。

他出生于天津的普通家庭,生活上的物质匮乏,加上父母的认知局限,即便胡士泰天资聪颖,但他的父母依旧选择让胡士泰早早进入社会工作。

他的父母选择性忽视了自己的儿子这一年只有十六岁,看到的只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劳工,只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胡士泰想要的。

他不愿意在工厂碌碌无为的端着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胡士泰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这则消息,是甘霖,更是石缝中的一道光,胡士泰瞒着父母开始复习高考内容,即便那一年的高考录取率低到只有6%。

胡士泰挑灯夜战一刻也不敢松懈,他将这次高考视为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幸运的是,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个工厂小男孩,如愿拿到了北大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

胡士泰总算在贫苦中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可他的激动并没有持续太久,自从他进入大学后,越发的觉得人与人之间有着严重的参差。

虽然他成绩优异,可是看到家境殷实的同学还是忍不住的羡慕,胡士泰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摆脱贫苦。

同班同学中有不少都有出国旅游的经历,课间听着同学们描述的新世界,胡士泰无比向往。

在得知北大每年会有几名留学的机会,他便坚定自己要出国深造的想法,毅然拒绝了留校的机会。

胡士泰的野心在不停的滋生膨胀,尽管父母一再劝说胡士泰留校走政治路线,但他依旧不为所动,也凭着自己的优异获得了去澳大利亚留学的机会。

公费留学的目的本是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然而被欲望蒙蔽双眼的胡士泰,早已把导师机场送别时的谆谆教诲当做耳旁风。

在澳洲留学的他先是放弃了原先的专业,重新选择了冶金专业,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下海经商。

如此大的专业跨度,最初也是让胡士泰吃尽了苦头,而他没有惧怕,只是比之以往更加勤奋的泡在图书馆。

书中真的出现了黄金屋,而其变成现实的代价却是对自己的祖国忘恩负义,胡士泰逐渐开始嫌弃国内的落后,他将自己进厂的不甘与艰辛,全部都迁怒于这个供他留学的祖国。

澳大利亚的魔力一天胜似一天,胡士泰决心要留下来,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那一天。

为了这一目标,胡士泰开始海投简历,也很快收到了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的工作邀请,喜出望外的胡士泰在次日便进入了公司报到。

就在这时胡士泰父母发现儿子毕业后,并未按照约定的日期归国,他们只能再次电话联系胡士泰。

胡士泰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后,他的父母极力的反对,苦口婆心的劝他回国工作,野心勃勃的胡士泰不允许任何人成为他“出人头地”的阻碍,这一次的劝说注定是以失败告终。

进入哈默斯利铁矿后胡士泰很快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获得上司的赏识,不过领导是领导,同事是同事,因为国籍的原因,一些同事是没有理由的排斥他。

经过了解,胡士泰发现其实他被排斥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国籍的问题。

在胡士泰看来自己是一定要留在国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其被同事排挤,不如自己直接更换国籍,于是他在1997年成了“澳大利亚人”。

那一年的中国正在庆祝着香港的回归,而那一年有个叫胡士泰的学子却头也不回的抛弃了自己国籍。

后来哈默斯利铁矿被三大铁矿之一的力拓公司收购,胡士泰也一连实现职位的三级跳。

在他得知力拓公司将要设立中华区负责人时,胡士泰知道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到了,他用为力拓扫平中国市场的许诺得到了高层的青睐,顺利成为力拓的核心人员。

行动和豪言壮志成了真正的统一战线,虚与委蛇的胡士泰利用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单纯打入中国钢铁企业内部,将一手机密送回力拓高层手里。

除了盗窃大型企业的机密以外,那些中小企业他也没有放过。胡士泰借着中小企业钢材分配不均的短板,将没有进口资质的钢材倒卖给他们,从中拿取高额回扣。

他头也不回的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大肆的破坏着中国的钢铁市场,使得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钢铁便出现7000亿的亏损。

然而欲望是会长大的,胡士泰本身就是一个贪权谋财的人,他最终还是引起司法机关的注意。

重拳出击

2008年中国开始对国内钢铁市场的乱象进行了整治,而此时的胡士泰恰好与湖北等地的中小型钢厂,签订了千万金额的合同。

有关部门在例行检查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一份合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供货方竟然是坐地起价的力拓公司。

检查人员瞬间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这份合同绝对不同寻常,经过对多地的中小型钢厂的检查,同类型的合同居然不止一份。

检查组借着合同顺藤摸瓜,他们最后将目标锁定了上海利拓公司的胡士泰。

2009年警方对力拓公司的上海办事处进行检查,毫无防范的胡士泰正在与同事筹划接下来的工作,随着警方的破门而入,现场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不过胡士泰很快恢复了冷静,他平静的坐在审讯室的凳子上,始终否认自己犯下的罪行。

警方见胡士泰始终不肯承认,于是拿出了他的笔记本电脑,电脑的文件夹里赫然出现了中国各大钢铁企业的内部数据,面对凿凿的铁证,胡士泰终于闭上了自己辩驳的嘴。

据胡士泰交代,他一年的收入只有十几万美元,但是这些年他敛财无数,光是账户上余存金额就高达600多万。

随着胡士泰的落网,他在各大企业安插的眼线也被相继挖出,许多钢铁企业在胡士泰的破坏下,没能顺利挺过寒冬。

这些钢企老板们怎么都没想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坦诚相待的“爱国华侨”胡士泰。

善恶终有报,胡士泰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和真诚,得到的是10年的有期徒刑以及100万元的罚款。

然而无论如何处罚胡士泰,都难以弥补中国付出的惨痛代价,因此尽管加拿大多番施压,要求释放胡士泰回到加拿大再行处罚,中国始终没有同意,他的华侨身份并不能成为他一辈子的保护伞,既然胡士泰为所欲为那么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2018年7月4日,胡士泰总算熬到了刑满释放的那天,他头也不回的走出监狱,坐上了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有人说胡士泰在澳大利亚依旧过得风生水起,但一个连自己国家都能抛弃的人,又能风光几时?

结语

商场如战场,中国这片巨大的商业蓝海,无论是谁都想要分一杯羹。虽然我们一向对外国友人报以热情,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即使遇上像胡士泰这样的归国华侨,依旧要提高警惕。

至于那些不把心思放在正地上的公司,有的赚肯定也就有的赔,2022年1月20日,塞尔维亚撤销了力拓154亿的项目。

或许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就是那锋利又无情的匕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中国   北大   澳洲   花天酒地   澳大利亚   高材生   铁矿   国籍   中方   钢铁企业   钢铁   同事   父母   合同   机会   价格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