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若敢攻台,就派8万机器人对抗解放军!”

严正声明:本人在今日头条所发作品皆为原创首发,拒绝任何人任何形式搬运到其它平台发布!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富士康,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它代表着鸿海集团的旗下公司,是全球最巨大的电子制造代工厂,横跨消费电子、网络产品、计算机终端和元器件等广泛领域。

盛极一时的2021年,富士康集团的营收高达1.3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更是占据了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3.6%。

紧随其后的2022年,这个巨人坐稳了《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第20位。

沿袭而来的,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已经遍地开花的44个厂区,员工数量在高峰时期甚至超过百万。而在深圳龙华,那座如同巨兽般活跃的工厂,更是富士康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这个巨无霸般的企业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催生了众多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为电子制造业传授技术和经验。

然而,富士康并非没有阴影。由于庞大的规模和庞大的员工群体,为了维持管理效率,早已实施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却使得许多员工倍感压力,陷入心理困境。富士康的工人们为了高薪,不得不连续加班,这引发了外界对于“血汗工厂”和过度剥削的质疑。曾几何时,富士康因连串的员工跳楼事件,成为众矢之的,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仅是富士康备受争议,其创始人郭台铭的言辞同样引人关注。

1950年10月18日,郭台铭诞生于中国台湾省,祖籍山西晋城。少年时,他进入了台湾的“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在半工半读中完成了学业。之后,他步入职场,于1971年加入台湾著名的航运公司复兴航运。

年仅23岁的1973年,郭台铭联合朋友在台北县投资10万元新台币,创办了鸿海塑料有限公司,专攻塑料制品。在不久后,他将这家公司完全收入麾下。那时,黑白电视机在台湾兴起,而郭台铭以制造电视机的选台按钮为切入点,一步步扩大公司规模。

随后的1985年,他成立了美国分公司,推出了FOXCONN自有品牌。1988年,郭台铭将投资目标转向了中国大陆。截至2019年,他以个人财富达到63亿美元的成绩,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57位。

然而,这位商业巨子的一些言论也引来了不小的争议。郭台铭曾声称:“富士康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要是没有我,很多中国人连饭都吃不上!”他还吹嘘说“只要我想,我随时都能从大陆搬走”。

而今,随着苹果公司担忧成为中美对抗中的“牺牲品”,开始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郭台铭也在紧随其后,将富士康的工厂逐步迁离大陆。

同时,富士康还在印度投资了至少20亿美元,计划未来在印度招聘10万名员工,将3000亿美元的产能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印度。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拉票活动中,郭台铭却放言道:“解放军如果过来,我就用8万机器人与他们对抗,我的机器人三年内做起来!”

这番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然而,这样的宏伟目标在科技上却不太现实。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不同,富士康的机器人科技相较之下显然逊色许多。更重要的是,大陆在生产效率上有着令人震惊的潜力,他们很可能迅速超越这一数字。

郭台铭之所以能如此放肆地发表言论,主要是因为他抱定富士康将逐步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特别是在供应链、员工素质、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等方面,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取代中国大陆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苹果公司   巨无霸   台湾省   台北县   机器人   印度   台湾   中国大陆   航运   产业链   解放军   工厂   员工   美元   大陆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