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让人失望!27国投票制裁中国,一国抵挡压力,坚定支持中国

前不久,欧洲27个国家在欧盟夏季峰会上做出了一项投票:是否针对中国七家企业进行制裁。

欧洲国家背后有其他国家的挑唆,针对中国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打击”中国的投票因为一个国家的反对而无法实行。

没想到一直追随美国脚步的欧盟也会有国家肯为中国“说话”,真是没令人失望!

欧盟为何要对中国企业展开制裁?又是哪个国家投出了这令人满意的反对票呢?

欧盟面临“脑死亡”

“我曾严厉警告北约集团已经脑死亡,如今我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用最厉害的电击让北约彻底清醒了。”这是今年5月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次全球论坛上曾发出的强烈批判。

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当时如此评价北约的马克龙如今怎么也不会想到,同样的“脑死亡”会发生在欧盟身上。

发出欧盟“脑死亡”的第一人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欧盟峰会上,欧尔班表示:

“如今的欧盟既没有获得和平,也没有实现进一步的繁荣,以前马克龙曾指责北约‘脑死亡’,如今欧盟也同样面临‘脑死亡’的困境。”

作为匈牙利先后五次担任政府首脑的欧尔班认为,欧盟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无非是为了欧洲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如今在欧洲人的家门口发生了持续一年多的俄乌战争,欧盟的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

欧洲央行的经济学家曾表示:欧元的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几年之内都不会低于2%

欧盟作为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的重要组织,2022年的经济增长率在3.6%左右,而根据欧委会的预测,2023年这一数值将仅仅只会在1%左右

仅仅在2018年,欧盟的GDP总值就已经超过了18.75万亿美元,照此数据推算,2023年欧盟的经济总量将会比去年减少三四万亿美元。

既没有获得和平的环境,也没有谋求到稳定的繁荣发展,怪不得匈牙利总理要怒斥欧盟“脑死亡”了。

而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欧盟对于匈牙利总理的态度也是欧尔班不满的一点。

尽管欧尔班曾先后五次通过正常选举上位匈牙利总理,但是欧盟对于欧尔班的态度却始终不太友好。

在上半年,欧盟刚刚以压倒性的决议,取消了匈牙利在2024年下半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权利。

而欧盟之所以如此“不待见”欧尔班,与欧尔班的对华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欧尔班更倾向于与中国甚至是俄罗斯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并且反对过分追随美国。

不得不说,在欧盟里还能有如此清晰的认知的国家元首已经不多了,也正是与欧盟的实际利益相违背,匈牙利才会屡次受到排挤。

明明是欧洲人的共同组织,却渐渐成为了美国人的“跟班”,怪不得欧尔班说欧盟“脑死亡”了。完全违背自己的初衷和主张,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于欧盟来说,确实实现如今最大的“危机”之一。

重新确立对华立场

但是如今的欧大多数的欧盟成员国显然还是没有明白这样的道理。

在峰会正式开始之前,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向参会的27国发送了一份“邀请函”,并且明确表示这次峰会的目的是“重新确认欧盟在外交上的对华统一”

之所以是需要统一,实际上是因为诸多欧盟成员对华总是摇摆不定。

以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例。米歇尔曾亲自担任欧盟27国访华,并主动提出了对华友好的中欧投资协定,意愿为中欧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科大的可能,算得上是一个对华温和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比较难以捉摸。今年4月份访华时,冯德莱恩公开表示中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令人惊讶,但是在不久之后访问菲律宾时却又试图要求菲律宾一同对华施压。

一会儿笑嘻嘻,一会儿拉帮结派,冯德莱恩大概率是不会坚定对华友好的政策的。

而这次峰会米歇尔提出统一“对华政策”,也是希望欧盟能有一个一致的声音,毕竟欧盟的稳定发展对于每一个成员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很显然,这对于目前“脑死亡”化的欧盟来说,是不容易的。尽管米歇尔有意对华友好,欧盟里美国的“铁杆子盟友”也不会同意。

德国发声:不会与中国经济脱钩

不出所料,果然欧盟还是在搞事情,针对中国七家企业的制裁,还是被搬上了台面

之所以“制裁”中国企业,欧盟给出的理由也是令人大跌眼镜中国这些企业与俄罗斯展开军用微电子贸易,极有可能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上提供支持。

欧盟是忘了前不久自己刚刚宣布出动500亿欧元支援乌克兰局势么,你都明目张胆的动用欧盟资金来支援乌克兰,中国与俄罗斯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就不行?

欧盟算是把“双标”体现的淋漓尽致

针对这样不公平的制裁,27个欧洲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提出了反对,那就是德国

“只有一国反对,有什么用,还值得拿出来说?”

要知道,虽然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明确反对,但是根据欧盟“一致同意”的原则,这项制裁也是实施不了的。就像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制毒一样,可以说,德国的这次真的是没有令中国人失望。

今年以来,德国政要曾多次公开发表讲话,都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德国不能与中国经济脱钩!

3月份,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在如今的全球化经济中,德国不能和中国脱离,但是中国同样也依旧会是德国的‘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

虽然这样的言论依旧是保持着“对抗协调”的意味,但是也很明确的是,德国无法接受与中国在经济上完全斩断。

七月份,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也在社交评上发文,“德国的目标不是要与中国脱钩,只是避免未来对于中国的严重依赖。对于德国来说,中国在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是德国的合作伙伴,也同样是竞争对手。”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随后也附和:“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与中国‘脱钩’,也没有人会希望这样,但是去风险化以及多元化仍然是最重要的。”

德国慕尼黑的某家研究所所发布的中国“短期脱钩”的报告也明确指出:德国很难做到与中国切断经济联系德国虽然没有向中国进口最基础的材料,但是在上游材料来看,德国对于中国的依赖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德国发动机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65%是来自于中国,46%的德国企业需要从中国获得大部分的上游产品。一旦真的和中国切断联系,德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将很难再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来源。

由此看来,德国明确不和中国脱钩的政策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德国不会重视美国方面的态度。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中的“领头羊”之一,为美国也曾为欧盟的发展提供过帮助,现如今虽然美国不是欧盟成员国,但是其子欧盟仍然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但是必须为德国的这次“反对票”点赞,最起码避免了我国数家企业遭受不合理的制裁。

结语

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元化是未来全球发展中不可阻挡的,是大势所趋。德国与匈牙利等国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相继发出“欧盟‘脑死亡’”以及“不会与中国脱钩”的声音。

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美国试图继续“称霸”全球的野心也必然会不攻自破。

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去风险”的首先应该搞清楚风险的源头来自于谁,来自于哪里。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世界局势稳定发展,中国不是也不会成为风险,相反,中国是未来发展的机遇。

将中国看成“风险”的来源,是搞错了对象,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团结才是世界各国最大的挑战。

某些国家政治上搞阵营,挑起对抗,经济上搞脱钩,制造贸易壁垒,军事上干涉他国,挑唆武装摩擦,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源头,应该及时反对并且遏制。

中国一直坚持互相尊重,互利共赢,也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样的中国,是好的机遇,而不是坏的风险。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初衷,摒弃“新冷战”的念头,积极友好地和中国展开合作,中国愿意和友好国家一起,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北约   中国   中欧   匈牙利   俄罗斯   欧洲   德国   美国   峰会   欧盟   总理   友好   坚定   失望   压力   风险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