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去世十年后的1986年,薄一波预言:以后毛主席的地位还会更高

前言:

“作为主席的学生,我坚信往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只会越来越高!”这是1986年薄一波参观毛主席故居时回答助理的话。

薄一波为何会自称自己是主席的学生?秘书又为何问出这样的问题?

少有所成

薄一波于1908年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的一户普通商户家庭,别看是做生意的,但是也只够勉强薄一波一家维持家用,因此在他出生后,父亲为他取名薄书存,意思是希望以后他能后好好念书,通过知识来改变人生。

在薄一波四岁时,他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儿子,但因为当时家里做生意需要资金,根本无力再抚养一个孩子。夫妻二人不得已,将刚出生的婴儿放到水里给活活溺死了。

事后两人相拥哭成了泪人,这一幕正好被薄一波瞧见,年少的他不知道的发生了什么。但他深刻的体会到了没钱的痛苦。

但是尽管薄家很穷,薄一波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借钱也要让他读书。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行为,薄一波内心十分不是滋味。

为了不辜负的父母的期望,薄一波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终于在14岁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

在上大学期间,薄一波了解到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因此和其他人一样趁休息的时间上街干革命,大家并没有因为他年纪小就看不起他,就这样薄一波认识了很多朋友。

但此时的他还并未想要作家放弃作家这个角色,毕竟像他那样无权无势的,进入革命队伍后,一定是被当作炮灰的存在。然而不到三年他这一想法就完全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从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开始占据上风,拼命打压共产党。

而此时列强又多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压榨百姓,于是薄一波开始思考起来:“读书真的能拯救中国吗?”

思索了良久后,薄一波决定加入共产党为百姓谋福利。

同年五月,薄一波和同学一起上街声援太原市民反房税作斗争,次月薄一波又和同学一起声援了五卅运动。

由于他在革命中的出色表现,1925年12月,薄一波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更是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在山西以及天津开展革命运动。

此时,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到达白热化的程度,共产党被国民党迫害的消息频频传出。但薄一波丝毫没有退缩,依然冲在革命的最前线。

正因如此,从1928年到1931年这三年间,薄一波就被国民党逮捕过四次、入狱两次。最后一次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幸亏组织及时将其救出,才没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入狱经历,让薄一波前期一直没有被党组织重用。

被主席提拔

1945年4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正式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选出中央委员以及中央候补委员。

薄一波本来是作为中央候补委员出现在名单上的,但因为他最后一次被抓出狱时的手续有争议:当年薄一波能安全出狱,是因为他在敌人的《反共启事》上签了名字,因此是不具备资格成为候补委员的。

陈赓为此还专门找了刘少奇和周总理,因为事情特殊,知晓实情的刘少奇立马找到毛主席汇报此事,他不希望因一时的误会,导致像薄一波这样的人才被湮没。

原来当年薄一波被捕后,国民党威逼利诱要求在场的人只要在《反共启事》上签字画押,就能马上出狱,但薄一波誓死不从,因此一直被敌人关押在监狱中。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同意日军进驻北平。面对这一行为,时任北方政治局领导工作的刘少奇推断,以国民党的脾性,在他们撤离北平之前,关在牢里的同志,有很大几率遭敌人迫害。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刘少奇向中央建议,让狱中的同志假意先假意反水,随后找机会安全出狱。在当时这个办法造成的伤害最小,因此很快就得到组织上的同意。

然而当线人将这个消息告诉狱中的同志们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敌人的诡计,说什么也不同意签字。

直到刘少奇下达命令:不签字就是违抗组织的命令。薄一波等人这才在启示上签字。

听完事情的全部经过后,毛主席表示:“这些我全部知情,我见过一波,他是一位好同志,比起当候补中央委员来说,我觉得他更适合当正式的中央委员。”

正是主席的这一番话,薄一波不仅没有被中央候补委员的名单中除去,还成为了正式的中央委员。

那么薄一波到底有多强的能力,能让毛主席对他另眼相看呢?

创建山西新军

1936年,薄一波出狱后不久,就被组织派往山西领导此地区的抗日运动。作为阎锡山的学生,薄一波深知他的本性。要想和他合作,就必须为他“戴高帽”,只要他高兴了,我党就可以借着势力发展。

恰巧此时阎锡山正对原来的“旧军”失望,于是薄一波趁此提出组建山西新军的提议,并在新军中传授共产主义思想,成功让370万山西新军,大部分都是共产党人。

这支军队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了强大的作用,而且还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薄一波的领导。

但是像薄一波这样有能力的人,一直未被组织重用,直到1943年11月召开的党“七大”的预备会议,两人才初次见面。

初见毛主席

因此当听到主席的警卫员邀请他到杨家庄主席的住处见面时,薄一波十分兴奋。他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十分紧张的来到主席的住处。

见到毛主席人的那一刻,薄一波被他周身的气势所折服,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紧张,主动上前握住薄一波的手:“原来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如履薄冰,如履薄冰啊。”

薄一波被主席的一番话搞的一头雾水,但紧张的心情却因此放松了下来。毛主席看出了薄一波的疑惑,便给他讲了汉朝时期这位名叫薄昭的历史人物,就是“薄”姓的来源。

气氛缓和后,毛主席肯定了薄一波在白区做出的贡献,这让他很不好意思:“主席,你过奖了,我入党时间短,比不上一些前辈,也没有为党组织做出过什么突出的贡献。”

毛主席并不赞同:“革命就是需要年轻人嘛,你看我们的党成立的时候,不都是一些年轻人嘛。”

随后两人又聊了许多,这场谈话足足谈了8个小时。从薄一波的谈话中,毛主席察觉到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会在1945年时,力排众难推举薄一波成为中央委员的原因。

不仅如此,和薄一波同批被关押的人,毛主席也没有冷落,而是根据他们的个性以及能力,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位。

此后薄一波等人不负毛主席的众望,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都取得了不小的功绩。

薄一波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没犯过错。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因为错误的税务政策,导致哄抬物价出现。主席立即将他叫到身边,直截了当的指出薄一波的错误:“一波啊,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希望你应该引起重视,要将老百姓放在第一位。”。

在主席的悉心教导下,薄一波认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并及时对此进行整改。之后,薄一波每次遇到难题时,都会给主席写信,求他为自己指点迷津。

在主席的点拨下,薄一波的成长速度如同坐上火箭一般,可以说主席的教诲,对薄一波以后制定政策时影响颇深,这也是为什么薄一波称主席为老师的原因。

1992年,已经84岁高龄的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回老家静养,自此以后甚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

2007年,薄一波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小结

薄一波是我党一个非常有能力的领导人,若不是毛主席慧眼识珠,可能他就会像蒙了尘的明珠不起眼。

这也体现出了毛主席的用人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除此之外,我党还有好多高层领导人曾经是国民党,但毛主席对他们没有半分芥蒂,全部一视同仁。

这放在蒋介石身上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是毛主席带领我们翻过三座大山的原因吧。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北平   中国共产党   山西省   候补委员   中央委员   新军   山西   党组织   伟人   国民党   共产党   敌人   地位   主席   同志   中央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