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征辉:如果让台湾主动回归,大陆必须答应两个条件,否则免谈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的头疼问题,在外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干扰,在内还有不少台独分子企图脱离中国,但中国对于台湾一直都采取和平友好的模式,还发行了不少惠台政策,期待台湾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近段时间台湾退役军官黄征辉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要想统一台湾,就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否则免谈!

第一个条件是保持台湾的一国两制政策,是在意料之内的,也在我国的能力范围之内。

第二条就是保留台湾的现有军队,并禁止大陆派军队前来台湾驻守,这个要求就有点不讲理了,因为这个要求会在接下来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其他问题,我国断不能同意。

让我们细细深度挖掘这两个条件内部暗藏的其他可能性。

一国两制政策是已经在实施并且会长时间实施的政策,我国政府也表示中国愿意以最和平最不互相伤害的情况下完成台湾提出的可能条件,争取和平解决问题。

从现有的制度来看,这个条件考虑了台湾的发展场景和现状,这是他们所长期拥有的生活状态和价值体现,一国两制政策毫无疑问是台湾最好的一国政策,不仅代表着相应的政策和社会的稳定,也更是独属于他们身份的认同感。

所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过之前的经验教训和利益对比,提出“一国两制”的针对性方针,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和台湾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在大一统的前提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台湾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这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诚意和包容性了。

所以黄征辉提出这一条件时,也是意识到台湾如今的发展局面,也怕中国出尔反尔,回归后强行修改制度,但这实在是多虑了,我国一向信守承诺,从不诋毁自己承认过的事情,做到真正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就如曾经的香港一样,香港刚回归之初,就怕生活方式,市场体系和经济制度遭到大陆的干预,但我国信守承诺,并没有强行干涉,获得了全世界和香港居民的好评,“一国两制”的制度也在香港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而第二条的要求就有些难以达到:允许台湾保留现有的军队,禁止中国解放军驻留台湾。

说白了就是台湾选择和平回归,但大陆解放军不能驻守台湾,也不许登陆台湾岛,而台湾的军队不许大陆管辖,是但属于台湾的武装力量,在拒绝大陆解放军登入台湾后,还要求大陆每年给台军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台湾属于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亚的地缘关系的前沿,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如此紧绷的氛围下,这时军事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台湾人民来说,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但这个要求对于台湾和大陆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威胁的,若是答应这个要求大陆则面对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麻烦,如今大陆的发展早已远远超过台湾,黄征辉的要求我们当然不能答应,此等要求不等于和“台独”一样吗,虽然领地上台湾属于中国,但不归中国管,这就是一个虚假名声罢了。

香港和澳门在回归时期都已经撤销自己独有的军队,如果同意了台湾的要求保留自己的军队,那么会加大我国的管台的难度,也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再者如果保留台湾的军队,那么就意味着我国有两支武装力量,但这两支力量并没有受到过磨合和合作的协调性,如果遭到外军的突袭,很难进行协同合作,这样就难以抵抗外军的进攻了。

而且台湾一直和西方国家保持着接触,统一后也有可能被外部力量策反,给我国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为此台独人员还在台湾内对青少年也进行着错误的历史熏陶,故意删去中国的历史,一本书就寥寥几页属于中国,反而写满了日本和英国的历史文章,进行夸大美化,扭曲青少年的正确判断,从而达到两岸之间情感割裂,让他们觉得台湾回归中国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种行为可谓是十分卑劣,但好在台湾也有清醒的居民,他们口口声传两岸之间的友好相处以及中国的友好形象,用自己的所能来扳正青少年的世界观。

所以我国明确拒绝台湾“保留自己军队,而不让中国解放军驻留台湾”的要求,只能通过“武力镇压”,不断压缩台独分子的生存空间,让台独分子彻底消失,那么就离两岸统一不远了。

虽然黄征辉的两个条件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经过认真思索过的,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如何在保留台湾的现有制度和安全的保障下,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更加和平、稳定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台湾   条件   大陆   外军   武装力量   澳门   香港   台独   中国   解放军   军队   主动   和平   两个   制度   政策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