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大好河山后,我摊上事儿了!”他自曝旅行经历,全网炸锅

#时事热点头条说##夏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3##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偷窥大好河山后,我摊上事儿了!”他自曝旅行经历,全网炸锅:我开始怀念淄博了


01


这段时间,川藏周边的景区乱象频发,看得人既气愤也心寒。


先是8月23日,某博主发布了一条自驾游视频。


当天,拍视频的陈先生自驾到孟屯河景区旅游,没想到经过某个森林防火点时,前面的车辆移动缓慢,陈先生就起了戒心,把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对准了驾驶座位一侧。


果然,轮到陈先生通过时,工作人员迟迟不放杆。


陈先生在询问了工作人员之后,对方声称需要交500元才能通过,“要不你就原路返回!”



当时天快黑了,原路折返要走五六个小时的路程,手机在山区也没有信号。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陈先生只好先交了这500块。


后来视频曝光后,经查明,收费者是当地林场的员工,并非什么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处理。



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本来是挺雷厉风行的举措。


可是没过几天,相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仅仅6天之后,8月28日,还是同一位博主发视频称,自己在甘孜州巴塘县自驾游时,又遇到了强制收费的现象。


视频显示,陈先生一行共有两辆车,在驶出景区时,被一名带着“防火监督员”袖章的村民拦下。


该村民直截了当地提出,需要300元才能放行。


陈先生本想与其理论,没想到村民非常顽固,没有钱就不放人:“这里不要钱是不行的”。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该村民主动“打折”,提出200元放行。


陈先生付了200元,村民却又表示后面的车也要200元才能放行。


这下陈先生火了,表示钱就这些,爱放不放,这才得以脱身。


第二次“拦路事件”发生后,当地处理得倒也很迅速,只不过处理的结果令人不太信服。


仅仅是责令该卡点的工作人员退回200元的违规“路费”、并对其罚款200元。


这样的处罚力度,无疑是难以服众的。


讽刺的是,事发地所在的甘孜州,其文旅局长前段时间“放狠话”还上过热搜:


“谁砸了甘孜旅游的锅,我一定砸了你的饭碗!”


也不知道这退还200元、罚款200元的力度,够不够砸掉违法者的饭碗。


毋庸置疑,当一只蟑螂出现时,说明家里已经有一窝蟑螂了。


近年来的旅游乱象,实在太多。


02

关于拦路收费,还有两件更离谱的事情,也发生在今年。


7月30日,西藏出现了一起“偷窥祖国大好河山”的“案件”。


事情起源于一条公路,准确地说是349国道。


349国道途经西藏日喀则,附近是美丽的卡若拉冰川。



按理说,公路旁边的风景,任何人都有权欣赏。


但是,卡若拉冰川的景区工作人员不这么认为。


7月30日,一位游客驾车经过349国道,被沿途的冰川景色所吸引,遂停车拍照。


没想到,一位工作人员却走过来阻拦她,声称没买票不能看,也不能拍照



问题是,此地并非处于景区内部,而是在景区之外的公路


游客遂发出灵魂之问:“站在国道上看风景都不行?”“没买票,看风景都不行?”“是不是不买票,既不准拍照也不准看?”


而该工作人员竟然答复说,“(看和拍照)两个都不能。”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热议,网友戏言:“以后得闭着眼开车才行了,一不小心看到了咋办?”


也有人调侃,说这是“偷窥祖国大好河山”。


可是,在公路上观赏沿途风光,还要向景区支付费用吗?


若说景区内有设施建设的支出,因此需要购买门票,这还可以理解;


但是站在景区外的国道上看看风景,怎么就不行了?


景区真的有管理国道过路游客的权利吗?


还是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试图用手里那点权利,盘算自己的私欲。


无独有偶,类似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今年5月,云南某雪山国家公园观景平台附近的214国道旁,甚至专门修筑了遮挡景色的围墙,游客只能买门票后前往景区观景;



6月,又有旅游博主曝出,通过248国道某段时也需要交门票费,规定时间内通过则可退还费用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新闻,益美君都有一种被“排挤”的感觉。


明明是我们国家的景色,却被我们自己的同胞像防贼一样藏起来,生怕露了一丝一毫,影响他们牟利。


正如专家吴丽云所说,这是一件“很败游客缘”的事情。


即便敞开了让大家看,又能怎样?


若真是风光秀丽,游客自然主动买票参观;


严防死守、一点“亏”也不能吃的心态,只能起到反作用。


景色的美观与否尚在其次,低劣的格局就已经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彻底失望。


处处斤斤计较、机关算尽,赢了一时的利益,输了长远的人心。


不是所有的利润都要最大化,不是只有钞票才值得珍惜。


快感可能是毒药,捷径有时是歧途。


现在暂时的暴利,都是透支今后的信誉换来的。


多年以后,当信誉已经无可透支,那时的局势又该何去何从?


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会不会有人后悔当年的竭泽而渔?


03

每每谈起这些乌烟瘴气,总令人忍不住怀念淄博的盛况。


淄博的旅游资源算不上丰富,爆火之前在山东省内也不算出名,更比不上处处是名山大川的西南地区。


可是就凭借平庸的“天资”,淄博还是赢得了全国游客的心。


淄博刚刚有一点热度的时候,管理机构就不断开会,强调出租车和商家不能宰客;


探店博主到了当地的农贸市场,随机测验商家的秤是否准确,结果无一缺斤少两,有的商家还在商品之外热情附送赠品;


淄博市政府为了振兴旅游业,专门协调开通了一条“旅游专列”,各类小礼品拿到手软;



当地的市民更是主动在附近的外地车辆上放置“礼包”,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每一位游客。



大方的他们,显然没有吃亏。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他们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才有了外地游客与淄博民众的“双向奔赴”。


爆火之后,淄博人也没忘了初心:


烧烤店老板食材人手告急,为了不涨价,把自己的兄弟们都叫来店里打工;


一个个平时有头有脸的“社会大哥”,这会儿全成了烧烤店里“跑堂的”。


热度奇高的冷饮摊前,挂着走失儿童的照片;



酒店住房紧张后,淄博立刻公布了“可过夜影城”……



除了淄博,这样“大气”的景区还有很多。


比如疫情管控放开后,杭州、洛阳等地的知名景区纷纷宣布门票免费,迎来了一大波游客。


这么一对比,真是好笑又讽刺。也不知到底是谁亏了,谁赚了。


曾经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过夜游客的花费是一日游游客花费的4~5倍。


相比于住宿、餐饮、娱乐的收入,景区门票那点钱着实是“蝇头小利”了。


可是,如果一个景区里到处都是不正规的收费站、用来遮挡风景的围挡,游客们还愿意留在这里过夜吗?


使劲握住手中的沙,最终一粒都不会留下。


景区的热度,来源于真诚的态度。


游客或许猜不到也算不出景区的阴谋诡计,但他们懂得及时止损。


就像那则“太阳与北风”的寓言所说,能让人敞开心扉的,不是精心的算计和冷酷的博弈,而是和煦的体谅与热烈的真诚。


景区最宝贵的资产,是名山大川,是烧烤海鲜,更是人心和口碑。


所谓的旅游资源,不过是老天爷赏饭吃,能事半功倍地打出名声;


但这不代表可以“躺赢”:再美丽的风景,也需要人的用心经营。


如果倚仗天赐的风光,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一手好牌也会打得稀烂。


反之,即便没有多么壮丽的景色,热诚的市民和用心的政府,也足以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线。


人间的善与恶,都像是回旋镖:一心算计的终遭反噬,真诚大气的总得报偿。


善恶总是环环相扣,景区和游客则更像一场双向奔赴。


竭泽而渔的暴利终究好景不长,真诚才是最管用的套路。

作者 | 鸣谦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大好河山   冰川   淄博   人心   景区   买票   国道   村民   事儿   门票   景色   工作人员   游客   风景   旅行   旅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