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曾经家家住别墅,为何后来会欠400亿外债呢?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讨论转发,继续关注每日优质内容~

文丨智史通鉴

编辑丨智史通鉴

«——【·前言·】——»

中国乡村千千万,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却只有华西村。

这个曾经大名鼎鼎的富豪村,在21世纪初期,就过上了家家开豪车住别墅的生活,村子里的私人飞机和飞机场更是全国“独一份”。

鼎盛时的华西村民人均存款千万,就连最穷的村民都有600万。

然而如今的华西村却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

从人均富翁成为了人均负债,从资产550亿资产到负债400亿,华西村由盛转衰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如今的华西村又是怎样一副光景?

«——【·从一穷二白到“天下第一村·】——»

现在大家看到的华西村,人口超3万人,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是普通村子的数倍大小,是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超级乡村。

可就在半个世纪前,华西村还只是一个面积0.96平方千米,人口667人的小村庄。

那个时候的华西村可以说得上是一穷二白。

当时华西村2.5万元的集体财产中还有1.5万元是欠债,人均分配下来只有可怜的53元。

贫困的华西村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每天都吃饱饭,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在当时都是一种奢望。

每当遇到荒年,靠天吃饭的村民们就只得背井离乡去乞讨,这也让华西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乞讨村”。

而华西村的崛起还要等到吴仁宝的出现。

在华西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儿好、女好,不如华西村好,千谢、万谢,要谢仁宝大大。”

在当地的方言中,“大大”指的是“哥哥”,“仁宝大大”说的就是华西村的传奇书记吴仁宝

吴仁宝出生在江苏江阴,生于斯长于斯,华西村就是他的家乡。

吴仁宝从小就目睹了乡亲们生活的艰辛,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后来,当吴仁宝出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想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吴仁宝上任之初,华西村的600多村民,零散的分布在在12个小自然村落中。

村里仅有的1000多亩土地,40多条河沟,也被崎岖不平的地势分割成了1300多块不规则的部分。

当时的华西村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田地和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农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村民还常常因为小事发生争执。

吴仁宝知道要想让华西村摆脱贫困,就必须要换个活法。

于是,上任不久,吴仁宝就来到了1200公里之外的山西大寨村学习。

后来,在不断地学习外界先进的农业知识下,吴仁宝又结合实际情况,为华西村量身定制了一份《十五年远景计划》。

吴仁宝将原有的12个散乱村落合并,统一划分出生活区和农业区。

吴仁宝还动员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平整土地,兴修水利。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华西村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给国家交完粮食后,家家还能留有充足的粮食,村民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在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后,吴仁宝又开始寻找新的致富之路。

当时恰逢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江南,敏锐的吴仁宝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在其它村子开展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已经开始带领村里人开拓工业发展的道路。

为了更好的集中力量,吴仁宝把村里的所有土地全部交给了一小部分人来管理种植,吴仁宝带领着其他的村民一起投入到了工厂的建设中。

终于,在吴仁宝和全体华西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华西村的第一座五金加工厂投入生产。

五金加工厂投入生产后,华西村所生产的五金配件以它优良的质量逐渐在市场中打响了口碑。

随着工厂的订单越来越多,利润自然也是越来越大,五金配件的销售范围开始覆盖了全国各地。

五金加工厂建成仅仅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3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更是高达30%-40%,赚下了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在中国整体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华西村首次实现了人均收入超10万的目标。

要知道当时国内许多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能还不到一千块,这中间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五金加工厂的成功让吴仁宝明白了“无工不富”的道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大力推进分田到户、土地承包的时候,吴仁宝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村里的所有土地都承包给30人种植,而其余村民全部都转战工业生产。

依托五金加工厂,华西村建起了炼钢厂、纺织厂等许多工厂。

全村更是创办了40多家企业,95%的村民都进入工厂,早年间外出打工的青年也都回到了家乡。

1980年,华西村的总生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成为了江苏的首个“亿元村”。

富起来的华西村让村民们都过上了盼望已久的好日子。

华西村崛起后,给最早的一批村民盖上了宽敞的别墅。

后来,又不断地完善福利制度,让每位村民都过上了得到免费医疗和免费上学。

华西村的村民真正过上了“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的的生活。

有了这样人人向往的无忧生活,华西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许多中外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这让吴仁宝嗅到了新的商机。

吴仁宝决定下大力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很快,一个崭新的华西村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里有青山,有湖水,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甚至还有一座直升飞机场。

进入新世纪,华西村更是比照迪拜,建设了一座超豪华的大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并在2011年正式开业。

一时间,华西村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这座超豪华大酒店由华西村委会组织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共筹资30亿元建成,楼层总高328米(吴仁宝曾解释道是因为当时北京最高的楼也是328米,华西村要和中国的首都保持“高度一致”)。

酒店顶部的61层不仅有空中花鸟园,还设有一个空中游泳池。

而在酒店二层,则有着一个大约2000平方米的购物区。

这座豪华酒店内部也陈列着众多珍藏品,这其中就包括摆放在酒店60层的“镇楼之宝”——一个价值3亿多的金牛,这座金牛更是重达1吨。

华尔街在“龙希国际大酒店”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毕竟,华尔街门口那个也不过就是铜筑的。

辉煌时期的华西村每年都能接待200万游客,仅仅凭借旅游一项,就能狂赚300亿元。

鼎盛时期,华西村依靠农业、工业、旅游,总资产高达550亿元。

后来,吴仁宝整合华西村所有产业成立的华西公司,成为了我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农村企业。

«——【·华西村的衰败之路·】——»

在吴仁宝的带领,华西村的经济好像坐上了火箭一般飞速增长。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吴仁宝的退休而逐渐走向末路。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自知精力不足,难以管理公司的吴仁宝将公司全权交由儿子吴协恩来管理。

虽然吴协恩比起父亲来说要更加的年轻,但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他显然并不具备父亲的能力

在吴协恩出任公司“一把手”之后,他直接换掉了华西公司的所有上层高管,而那些空缺出来的职位都被吴协恩安排了自己的亲戚朋友。

这样一来,整个华西公司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混乱的问题

加之彼时正处于国家逐步加强环保改革的时期,华西公司的很多工厂都因严重的污染问题被迫关门停业。

大量的失业人员也让华西村风光不再。

而华西村过往的一些制度也逐渐显现出弊端。

比如华西村曾有这样一条规定,村里的青年人外出读书毕业后,必须回到家乡贡献力量,否则就难以共享村里的红利,甚至连家人都要受到其他村民的的白眼,待遇下降。

此外,随着华西村的不断扩张,周边的不少村民都选择并入华西村。

然而,这些“新华西人”却难以享受到和本村居民一样的待遇。

长此以往,华西村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才也就这样慢慢流失

在新媒体的浪潮兴起之时,许多地区都开始抓住机会打造特色新农村,然而,华西村的新掌门人吴协恩显然并不具备父亲的敏锐,错失大好机会的华西村进一步走向衰败。

«——【·结语·】——»

等到2018年时,昔日的“天下第一村”早已债台高筑,华西村的负债金额高达400亿,一度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这一现状也让许多人对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村庄感觉十分惋惜。

虽然现在的华西村逐渐将商业布局扩展到了5G、AI等新兴领域,但没有了致富带头人的华西村,能否重现昔日辉煌依然要打个问号

未来的华西村将走向何方,我们暂时还无法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华西   通鉴   华尔街   金牛   青山   外债   大酒店   村里   中国   村民   昔日   加工厂   别墅   辉煌   工厂   土地   天下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