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布电池新技术:远超特斯拉比亚迪

此篇文章,只做今日头条首发创作,请尊重作者合法权益,不得搬运抄袭,违者必追究责任。

导语:近日,小米公开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固态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甚至超过了1000Wh/L,带来了新的电动车续航可能性。这项技术的诞生,将彻底改变电动汽车的未来。本文将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全面解析,深入探讨其优劣势、专利分布以及国内外的进展情况,揭示这一颠覆性创新对整个能源领域的影响。

篇章重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在不断引领着各个领域的革命。最近,中国科技巨头小米掀开了固态电池技术的神秘面纱,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电动汽车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据悉,小米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甚至突破了1000Wh/L,令人惊叹的是,这意味着小米13的电池容量有望以更小的体积装载更大的能量。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我们将在本文中深入剖析这项技术,并重构文章架构,展示这场能源变革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来对比一下不同国家的固态电池技术成果。日本一直在锂金属固态电池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其锂金属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417Wh/kg、935Wh/L,令人瞩目。而小米的1000Wh/L则使其能量密度达到了446Wh/kg,这意味着在能量密度方面小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仅如此,让我们进一步拓展视野,将目光投向了一些知名电动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

特斯拉的不同车型分别为:特斯拉Model 3为300Wh/kg,保时捷Taycan为270Wh/kg,Model X为186.2Wh/kg,而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EV分别为168Wh/kg和150Wh/kg。相较之下,市面上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约为160Wh/kg,而固态电池则有着两到三倍的优势,这就为电动车续航提供了更大的潜力,理论上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也成为可能。

如何实现如此巨大的技术突破呢?固态电池究竟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固态电池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电解质,取代了传统液态电解质。相比起传统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不易燃,也不会挥发,这使得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固态电池的适用温度范围更广,循环使用寿命更长。去年,哈佛大学的团队就开发了一款可循环超过1万次的新型固态锂金属电池原型,其循环次数远超过传统液态电池。

然而,固态电池的技术之路并不平坦。固态电池要同时满足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性能、成本、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多个关键指标,这对于工程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电池的电导率、备工艺技术、产业链配套、制造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是技术攻关的难点。然而,正是这种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使得固态电池如今具备了超越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潜力。

关于固态电池的专利布局,情况也颇为引人关注。

根据日经中文网的报道,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集中在日韩两国。丰田位居固态电池专利榜首,拥有1331项专利,这是第二名的3倍。而在前五家专利拥有者中,有四家是日本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韩国三星电子和LG化学等海外企业也在迅速追赶,显示出固态电池技术的全球竞争态势。

国内固态电池的进展同样引人瞩目。有迹象表明,小米此次公布的固态电池技术可能来自其旗下的长江基金投资的赣锋锂电。

赣锋锂电在液态锂电池与固态电池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小米还投资了珠海冠宇、蜂巢能源和中航锂电等领域,这些投资在汽车产业中逐

渐显现出布局的蓄势待发。固态电池的诞生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不足之处,旨在根本性地解决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的问题。固态电解质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具备耐高温、耐挤压针刺的特性,同时不易腐蚀,不易挥发,避免了液态电池漏液的隐患。

固态电解质中的锂枝晶生长缓慢且难以穿透,从而大大减小了电池热失控、自燃或爆炸的风险,这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尽管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起步较晚,专利数量较少,与日韩的差距明显,但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以实际产品落地为切入点,国内企业迅速踏上了实现技术突破的征程。例如,清陶能源与北汽福田的合作,已经成功开发出首套量产商用车固态电池系统,并完成了调试和下线。

卫蓝新能源则成为蔚来汽车的电池供应商,成功研发了首颗固态动力电芯。赣锋锂业的半固态电池在东风E70电动车上装车,而蔚来ET7的1000公里续航版本也已正式投入交付。国内的企业不仅在固态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也在产业化进程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迅速行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技术上,固态电池的诸多难题如电导率、制造工艺技术、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制造成本等,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容小觑。欧洲在2020年推出了《电池2030规划》和《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投资了32亿欧元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而美国也在2021年发布了《锂电池2021-2030年国家蓝图》,并拨款2.09亿美元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各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逐渐升温,迫使国内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回顾这一篇章,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与竞争愈发引人瞩目。

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固态电池的诞生为电动汽车的未来勾画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从能量密度的突破,到解决传统液态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再到国内外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积极探索,每一个环节都在构筑着一个更加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生态。固态电池的实现或将成为电动汽车产业的一次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这一创新的未来。

本作者再次郑重声明,该篇文章为本人原创并首发于今日头条,严禁在其他平台进行任何形式的搬运抄袭,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2

标签:小米   特斯拉   电池   电解质   液态   固态   密度   新技术   能量   专利   领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