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中央急电朝鲜前线:请杜平立刻回国接受新任务

引言;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后,杜平被紧急召回中国,毛主席任命他为驻朝鲜大使。但是,面对这次的任命,杜平却破天荒的拒绝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杜平是谁

毛主席第一次见杜平是在井冈山会议上,当时,红军正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

为了让指挥部尽快了解战况,黄公略派杜平和一个援军连给朱毛首长送信。杜平和士兵们花了一天一夜才找到指挥部。朱毛首长看到信后,对黄公略部队的战斗情况赞不绝口。

当晚,毛主席把杜平叫到身边询问战斗情况,谈话结束后,两人聊起了作业。当毛主席听说杜平曾就读于湖南长沙群智大学时,他很惊讶地说:“你是大学生!你肚子里肯定有很多墨水。”

1940年冬,杜平带兵守卫黄河岸边,保护党中央和毛主席。当时,中央正在进攻阎锡山,红三十军军长阎红雁带领战士们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杜平却收紧了所辖地区的防线,为民为难。总部秘密派人来去。

毛主席知道杜平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便对他说:“杜平同志,这是我们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些因素。让他们留在我们这边,推翻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中立力量不能被推到敌人一边。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好,要有原则,分敌我友,把握灵活性,把握速度……”

说完,毛主席拍了拍杜平的肩膀两下。杜平恍然大悟,恭敬地向毛主席问好。

1949年3月,毛主席率中央领导检阅平津战役部队。杜平得知毛主席来了后,早早地拿出相机,准备给毛主席拍照。

抗日战争时期,杜平的部队缴获了一台相机,杜平在业余时间学会了拍照。解放战争时期,杜平随身携带相机,每当遇到难忘的瞬间,他都会记录下来。

当天下午,毛主席一行驱车前往西苑机场,杜平拍了一些照片。毛主席看到这些照片后连连称赞,当听说是杜平拍的,更是欣喜:“杜平还能拍照片,技术不错!真是个人才!”

纠正纪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杜平奉命率军奔赴朝鲜战场。在彭德怀的建议下,杜平担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杜平就战俘问题和敌方工作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彭德怀听取报告后,提出释放部分战俘。杜平认为少放效果不大,建议是否可以多放。

由于这是我军第一次出国作战,没有释放战俘的先例,杜平建议彭德怀向毛主席和中国军委请教。

彭德怀将此事全权交给杜平,杜平当晚起草了电报,经彭德怀审阅后发出。第二天毛主席就打来电话,同意他们的做法,并指示此类问题尽快解决,不再需要以后指导。

中国首次释放了数百名俘虏,扩大了志愿军优待政策的影响力,引起了美军的极大恐慌,其后续影响是志愿军领导人始料未及的。

囚犯刚被释放不久,就出现了两场数百名美军集体投降的场面,就连美军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的宣传削弱了士兵们的斗志。

经周总理任命,经毛主席和中央批准,杜平成为停战谈判代表团成员。去开城谈判时,杜平带着两大箱战俘名单,在谈判桌上角逐了五个多月。

正是因为杜平在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毛主席才有了任命他为驻朝鲜大使的想法。

杜平拒绝毛主席的任命

1953年春天,朝鲜乍暖还寒,刚刚经历过战场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些绿芽,到处生机勃勃。

但是在3月5日,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斯大林逝世。志愿军政治部指挥机构内有一个很大的灵堂。大家都来悼念斯大林。这时,杜平收到了从北京发来的消息,电报是毛主席发来的。

杜平知道毛主席不会轻易给他打电话,肯定有紧急任务,但电报并没有多说具体任务,只是要求杜平赶紧去北京。

王秉南同志接待了他,王秉南告诉杜平,可以派杜平去朝鲜工作,可以是大使,也可以是外交官。

参军多年的杜平听到这个消息很不情愿,但还是想见见毛主席。

为了不激怒毛主席,杜平首先到中南海会见彭德怀,要求彭德怀另选人选。

彭德怀和杜平很熟悉,是朝鲜战场上同生共死的兄弟,但彭德怀却说,“中央既然选择了你,你就一定有优势”。

杜平却说:“彭老总,别说别人了,你很了解我的,我脑子很慢,别说外交了,国内外交我都搞不定,遇到外国人我就这不是一个词。”

不仅如此,杜平还表示自己不会抽烟喝酒,外交场合到处都是应酬,那怎么办呢?

但最终,彭德怀带着杜平先去见了毛主席,临走前还带杜平去吃饭,其实是两菜一汤,是领导食堂的中央。

在这里,杜平还结识了刘少奇、杨尚昆等人,外出时还结识了李克农。杜平连忙向李克农请教。李克农笑着说:“我们跟毛主席面对面谈谈吧,你可以在北京呆得更久一些。”

两天后,有人通知杜平,毛主席刚刚放假,约他们在丰泽园见面,杜平心里还是有这个想法的。

杜平抵达北京时,毛主席正在办公室里查阅文件。看到杜平,他立即吩咐秘书去倒茶。当时,杜平坐在远处。毛主席摆摆手:“靠近点,靠近点。”

和以前一样,毛主席向杜平询问了他在朝鲜军队的工作情况,杜平详细地汇报了一切。

毛主席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说,“你们在朝鲜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听说你不想当驻朝鲜大使?”

杜平把身子靠在毛主席身边,说道:“主席,不是我不想,我是担心我自己。我可以和您畅谈两天,但和外国人在一起,我就不行了。”

毛主席仍然说:“不会的,可以学”。

其实彭德怀和毛主席已经交换过意见,从志愿军中选驻朝鲜大使比较合适,杜平就没有必要了。

毛主席微笑询问杜平:“你今年几岁了?”杜平答道:“45。”

毛主席点点头拍了拍他:“你还年轻。”

杜平说:“主席,大使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不这样做就会丢脸。”

毛主席皱着眉头说:“那你认为谁合适呢?”

杜平想了想,说道:“我觉得甘野陶更合适。1952年倪志良辞职后,甘野陶一直管理朝鲜那边的工作,我觉得他比我更合适。”

毛主席与彭德怀商量后认为,既然杜平不愿意去,那就只能跟着杜平推荐的人去了。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好吧,既然这样,那我就写信给朝鲜政府,你拿去给他们看,你还是回到军队上吧。”

杜平松了一口气,笑道:“我坚决服从命令。”

因此,杜平没有担任大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选拔各国大使“不肯”不被批准的事件之一,这也体现了毛主席对杜平将军在部队政治工作能力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斯大林   朝鲜   开城   指挥部   中央   急电   志愿军   战俘   电报   北京   中国   大使   美军   前线   外交   部队   工作   杜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