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他从副总理变成工人,被罢免职务后安慰妻子:我不会自尽

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你放心,我不会自杀的,你只管在家里带好孩子,其他的别听也别信……”

说完这句话以后孙健彻底告别了副总理的生涯,三年身居高位如今看来好像是大梦一场空,所有人都以为孙健会从此消沉低落,却没人知道此刻的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若说跌宕起伏,没谁能比得上孙健:稀里糊涂的从翻砂工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又稀里糊涂的从副总理沦为普通老百姓。

孙健到底经历了什么?当年他又因何被停职调查?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孙健的传奇人生。

“我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1985年的天津机械厂,所有工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头戴安全帽,脖子里系着汗巾的中年工人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带着老伴儿准备的饭盒上下班,每次吃饭的时候也总是一通狼吞虎咽,之后放下碗筷投入到工厂的生产中。

于是工友们就聚在一起调笑道:“老孙,你怎么天天吃这些,也不说换换口味。”听到这话孙健总会呵呵一笑,然后回答道:“饭嘛,吃得饱就行,这饭不仅合我的口味,也很合我的经济和条件。”听到孙健这样说,工友们都十分佩服他强大且务实的心态。

所以每次孙健去厕所的时候,总有人在背后说:“看,这人不得了,人家可是做了三年副总理!”

“是啊,别看人家当过大官,身上可没一点官架子,就连上厕所都是去咱们工人茅房,从来不去党委的厕所。”

这一年是孙健从北京回到天津的第七年,1975年孙健从天津去到北京,那是他人生攀上高峰的三年,但是好景不长,1978年孙健被停职,当时他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我要回到天津去。”

于是七年以后他人生再一次出现了转折。

因为这年天津市从德国引进了全套的摩托生产设备和技术,作为市里的重点项目,天津机械厂理所当然的分到了工作指标,那就是生产摩托车的发动机。

经过再三挑选,厂长决定让孙健负责整条发动机的生产线,老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孙健不做副总理以后,几乎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同普通工人一样过上了“极简”生活,有时候工作太过繁忙,他就干脆把铺盖带到工厂里,兢兢业业的负责手里的工作。

那段时间里孙健的身影几乎遍布了市政府办公室、工厂生产线、农村包工队的各个角落。皇天不负有心人,孙健的忙碌最终被大家看到,1987年初,厂里召开表彰大会,此次的表彰对象正是孙健。

看着颁奖台上的位置,孙健心里百感交集,曾经他也站在那里或发言或颁奖,如今自己成了接受表彰的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异。

这时台下的工友朝他喊了一句:“孙头儿,你是好样的!”孙健心里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心情忐忑的走上颁奖台,看着台下的工人们,孙健的喉结颤了颤,像是想说点儿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或许站在台上的短短几分钟,他的脑海里已经像是放电影似的回顾了自己前半辈子的沉浮。

话说回来,孙健到底是如何当上副总理的呢?

最年轻的副总理

1951年,15岁的孙健来到天津内燃机厂当学徒,在所有工种中,他选择了最苦最累的翻砂工。勤恳的工作态度很快让他的到一众老工人的赏识。

孙健的出身非常贫穷,在当时那个环境中,像孙健这样的赤贫家庭可是当之无愧的根正苗红,再加上孙健本人够努力够上进,所以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赏识和栽培,妥妥的一颗政治新星。

农民出身的经历给孙健塑造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每天从早到晚高强度的生产任务中,孙健总能让自己的精神保持高度集中,并且抱怨过一句苦和累,所以很快他就从学徒升到了组长,后来又成为车间主任。

在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之前,他已经成为了天津市分管工业的市委副书记。

1975年,我国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负责主持第四届人大会议的还是周总理,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上面更倾向于从基层调取干部参与中央的工作,所以39岁孙健的名字就鬼使神差的出现在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备选名单中。

会上,周总理特意提到孙健,称他是“班子里最年轻的人”。

后来有人开玩笑的问他:“你是怎么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孙健却一脸茫然的回答:“这对我来说也是个谜。”

当然,坐上即便坐上副总理的高位,孙健依旧没有因此变得飘飘然,反而时常告诫自己要“夹着尾巴做人”。

在他第一次国务院的工作会议时,孙健忐忑的来到周总理面前,彼时周总理正忙着安排副总理们的分工,见到孙健时他说:“你最年轻,可以多花时间到基层跑一跑,看一看,以便将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听到周总理这样说,孙健算是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几年下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其实下基层这个习惯孙健一直都有,早在他还担任天津市委书记时就曾经亲自调研了600多家企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叫“笨鸟先飞”。

后来很多次调研过程中,孙健都尽其所能的保持低调,来到某一个地方时从来不允许他们大肆铺张,把“夹着尾巴做人”贯彻到底。

可即便如此,他毕竟是手握工业和交通两大板块的副主席,就算他自己不喜声张,也掩盖不住自身本就是个焦点。

就任副主席期间,跟在孙健身边的工作人员可谓是“苦不堪言”,苦从何来?

其实是因为当时其他像孙健一样职位的首长在工作之余总会有一点自己的小喜好,或游山或钓鱼,再不济的也能给工作人员搞点内部电影来看看,而这些消遣,孙健从未有过。

那时候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种菜,和许多朴实的农民一样,孙健只要看见一片空地就会觉得可惜,在他眼里土地上总该种点什么才算圆满。

于是很快他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豆角、茄子、大白菜……不仅如此,他还拉着工作人员一起陶冶情操。

除了这点“怪”,孙健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家人从未去过北京。

身为一国副总理,想要带家人一起生活还是难事吗?只不过是孙健不乐意罢了,他认为自己目前能“鲤鱼跃龙门”已经实属运气,做人不能太贪心了。

当时同为副总理的谷牧曾经开玩笑似的问道:“怎么不见你带家里人一起过来?”

孙健则虚心的回答道:“不是我不想带,只是哪儿有做学徒期间还带家属的?这个规矩您当师傅的还不知道嘛?”

看似诙谐的话语其实透露了孙健处处谦卑的处事态度,在他眼里即使当上了副总理,也不过是一个学徒而已,自己真正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由于自己的官升的太突然,孙健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但是他偏偏又是一个务实求精的人,所以三年的工作压力让他患上了失眠的病症。

登高跌重的苦

1978年的夏天,在外地视察工作的孙健接到了一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其实在接电话之前,孙健就有预感:毕竟是在特殊时期,这场风很快就会刮到自己身上。

果然电话里通知他立即接受停职检查,对于这样的安排,孙健欣然接受。挂掉电话以后孙健长舒了一口气,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他这属于“登高跌重”,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里那根紧绷了3年的弦终于可以松一松了。

后来领导找到孙健谈话,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个态度:服从组织安排。但在另一件事上,他却表现出了格外的坚持,那就是一定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他是从天津一步一步走到北京的,现在离开了北京,他只想回到天津做一个普通人。

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孙健也如愿来到了天津机械厂,回到天津以后他见到了自己的日子,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孙健安慰道:“别担心,我不会自杀,还没到那个地步;另外你要相信现在的政策;还有就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作为孙健的家属,他高升的时候并没有给家人带来多大的富贵和光环,现在他又回到了基层,自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落差,这或许就是孙健心目中的安稳吧。

回到天津机械厂以后,孙健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经历感觉高人一等,也从没有因为如今的处境觉得自卑,反而兢兢业业的奋斗在生产一线,用刻苦的工作抚平动荡的人生。

有工友问他,你是怎么下来的,孙健摇摇头说不晓得,于是他们就调侃说:“你上的糊涂,下的也糊涂”。对此,孙健又是呵呵一笑。

会想起那3年在北京的时光,好似人生中做了一场短暂的梦,梦醒以后又回到了原点,在天津的日子里,孙健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又重新走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公司的“经营经理”的位置,也算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下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1997年11月,孙健患肺癌逝世,享年61岁!

写在最后:

来时战战兢兢,去时两袖清风,在孙健的工作生涯中,人民是头等重要的,而他也切切实实的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公仆。

如今相信孙健最希望听到的称呼,或许不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孙健,而是工人孙健!无论到何时,一颗为老百姓鞠躬尽瘁的心就永远值得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副总理   翻砂   工人   天津市   工友   兢兢业业   天津   学徒   北京   基层   职务   机械厂   工作人员   家人   妻子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