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退休人员统一补发1560元养老金,真的吗?

点击“关注”,解锁每日精彩内容。此篇文章,只做今日头条首发创作,请尊重作者合法权益,不经本人允许,请勿搬运抄袭,违者必追究版权责任。

11月份,退休人员统一补发1560元养老金,真的吗?怎么回事?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条消息,称11月份,退休人员会统一补发1560元的养老金待遇。

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退休人员的关注和期待,也有人质疑其真实性和可信度。那么,这一消息到底是真的吗?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解答:

- 消息的来源和内容

- 消息的真实性和依据

- 消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 消息的影响和意义

## 消息的来源和内容

根据网易订阅1等媒体报道,这一消息的来源是一个名为“科学佣人”的自媒体平台,其在2022年11月3日发布了一篇文章,题为《2022年11月之前退休的人,人人都能补发养老金吗?

》1。文章中提到了以下几点内容:

- 2022年11月份之前退休的人员也是退休中人,退休中人在退休时先按2014年10月以前的老办法计发养老金,然后按当地社保部门规定的时间再按新办法重新计算养老金,按新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比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再用高减低,得出的数,就是需补发的养老金。

- 2022年11月份之前退休的人,养老金即将迎来补发。进入9月份以来,由于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陆续公布,今年退休的人员应当使用2022年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计算退休养老金。由于养老金计发基数出现增长,因此退休养老金的差额会予以补发。

- 举例说明:广东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会由8332元上涨至8682元 ,比上年度增长了4.2%。

假设有一个老人的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与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的部分 是 40%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没有公布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时候,临时使用2021年计发基数计算出来的这一部分养老金待遇是3332.8元。新基数公布以后,重新计算的这一部分养老金3472.8元,增加了140元。

如果说这位老人是1月份退休(养老金是次月发放),11月份补发2月份至10月份的养老金差额(即9个月的差额), 预计会到手1260元 。

- 不过,并不是所有2022年11月份之前退休的人员都能够有养老金补差。因为还有 2021年12月及以前退休的人员 ,这些人员都已经参加了2022年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不再实施养老金重新计发。

另外,目前仅仅是有23个省份公布了养老金计发基数, 还有8个省份没有公布 。不好说这8个省份能不能在11月份公布。比如说2021年深圳市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2022年1月份才公布的,这种情况下 这八个省份的今年退休人员 11月份就领不到养老金补差了。另外,像黑龙江省、上海市等一些 养老金计发基数 公布较早的地区。

不涉及到养老金补差或者养老金早已经补偿完毕。

## 消息的真实性和依据

那么,这一消息是否真实可信呢?其实,这一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和《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3等文件规定,我国自2014年10月起开始实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和统一。

新制度下,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即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与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

由于新制度的实施需要一个过渡期,因此对于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员,其退休时先按原有办法计算出一个临时性的预发性养老金,然后等到当地社保部门公布当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即养老金计发基数)后,再按新办法重新计算出一个正式性的正发性养老金。

如果正发性养老金高于预发性养老金,则需要补发差额;如果正发性养老金低于预发性养老金,则不予扣减。这一政策在各地都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比如北京市就在2015年发布了《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重新核定办法》等文件,明确了重新核定的对象、时间、程序、方法等内容。

因此,从政策角度来看,这一消息是有依据的,并非子虚乌有。从实践角度来看,这一消息也是有案例的,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百度百家号等媒体报道,在过去几年中,各地都有不少退休人员收到了不同金额的养老金补发款。比如,在2021年11月份,就有多个省份对今年1月至7月份退休的人员进行了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

其中,广东省就对今年1月至7月份退休的企业职工、灵活就业者进行了重算,并补发了195元至1560元不等的差额;河南省也对今年1月至7月份退休的企业职工进行了重算,并补发了1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差额;山东省也对今年1月份退休的企业职工进行了重算,并补发了100元至1500元不等的差额。

这些都是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的真实案例,可以证明这一消息的可信度。

## 消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那么,这一消息适用于哪些退休人员呢?又有哪些条件和要求呢?根据前文所述,这一消息主要针对的是2022年11月份之前退休的人员,即在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员。

这部分人员由于在新旧制度的交接期,需要按照两种办法计算养老金,因此可能存在养老金差额的情况。而对于2021年12月及以前退休的人员,由于已经参加了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不再实施养老金重新计发,因此不属于这一消息的适用范围。

另外,这一消息还有以下几个条件和要求:

- 需要当地社保部门公布当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即养老金计发基数)。

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已经有23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还有8个省份没有公布。如果没有公布,则无法进行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

- 需要当地社保部门按时完成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工作。一般来说,各地社保部门会在每年11月份或12月份进行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工作,并将差额与当月养老金一起发放给退休人员。

但也有可能出现延迟或漏发的情况,需要退休人员及时关注并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 需要退休人员符合养老金重新计算和补发的条件。不是所有2022年11月份之前退休的人员都能够有养老金补差。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即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

如果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与其他因素挂钩,比如缴费年限、缴费工资、缴费比例等,则不会受到养老金计发基数变化的影响,也就没有差额可补。

- 正发性养老金高于预发性养老金。如果退休人员按新办法重新计算出来的正式性的正发性养老金低于按原有办法计算出来的临时性的预发性养老金,则不予扣减,也就没有差额可补。

## 消息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这一消息对于退休人员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呢?从正面来看,这一消息对于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福利。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11月份收到一笔额外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这笔收入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持续到他们去世为止。

因为按新办法重新计算出来的正式性的正发性养老金会成为他们今后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从负面来看,这一消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来说,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满和不公平的感觉。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也是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为什么就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呢?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退休人员一样,也能有养老金补差呢?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需要正确看待。因为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口结构、财政预算等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份,都有不同的养老金政策和规定。这些政策和规定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既要考虑公平性,也要考虑可持续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而且,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来说,也不是没有任何福利和保障。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到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以及其他的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

总之,11月份,退休人员统一补发1560元养老金,这一消息是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并非谣言或误传。

但是,这一消息也不是绝对的或普遍的,并非所有退休人员都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的退休人员才能够有养老金补差,并且补差的金额也因人而异,不一定是1560元。因此,对于这一消息,退休人员应该理性看待,既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轻易否定。如果有疑问或困惑,可以及时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相关专业人士,获取准确和权威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养老金   过渡性   差额   基数   适用范围   社保   省份   待遇   条件   部门   消息   办法   人员   政策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