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夜经济”即将归来


文:刘涛

“夜经济”一词,近日成为香港“热话”。香港在今年初解除疫情限制,与内地全面通关,但预期中的旅游和消费全面回暖却没有出现,上半年的游客数量仅为疫情前的37%。

在港府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报告中,个人消费和访港旅游业预计仍然是下半年的主要增长动力。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网志表示,短期内要与业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巩固“通关”后的经济复苏,引起政商界人士及学者们纷纷为“夜经济”出谋献策。

8月2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活动时再提“夜经济”,并明确划出时间表:争取在中秋节(9月底)前后推出夜间活动,并利用好国庆假期,一直至跨越新年。李家超强调,要凝聚业界力量,吸纳不同人的想法和做法,要思想解放,“搞活”并“搞旺”夜间活动,带动经济效益。


入夜后生意冷清

香港素来有“不夜城”美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有被誉为“平民夜总会”的上环大笪地,疫情前也有不少商铺、酒楼长期营业至凌晨三四点。然而疫情过后,香港经济逐步回升,但“夜经济”方面不仅未见复苏,有业界人士指,现在生意比疫情期间更惨淡。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说,7月和8月,香港餐馆的晚餐营业额同比下降了30% ,部分原因是更多居民去内地城市过周末,甚至连下班后的购物和吃饭都不在本地。

香港酒吧业协会主席钱隽永则说,本地酒吧生意较疫情前同期下跌三成,业界反映多数有消费能力的中高档客人都移民或外游,令本地消费不振。

曾经在香港市区到处可见的“平民美食天堂”大牌档,现在只剩下20多家。以往用作收取观众反应的途径的午夜场,也渐渐被形形色色的招待场和优先场代替,随着港产片衰落,午夜场文化也逐渐消失。至于能够体验香港地道生活文化的庙街夜市,随着疫情及市民改用网购,生意及人流均大受打击,而百货公司亦因应客流减少,早早关门……

疫情过后,香港经济逐步回升,但“夜经济”方面未见复苏。


与香港的冷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河之隔的深圳据说被香港人“挤爆了”。

疫情期间虽然限制多多,但港人都是留港消费,可是自去年底东南亚国家陆续免除隔离,以至新年过后与内地通关后,港人的“报复式旅行”至今未有停止,每逢周末留港消费港人明显减少,情况由6月开始更为严重。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香港居民北上超过468万人次,估算消费金额可达到40亿元。

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数据显示,在第2季度,香港人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比上1个季度急升超3倍,出行、消费数据在半年内,呈现阶梯式上涨。

大量港人涌入深圳消费,引发不少深圳网民在社交平台上感叹“周末深圳已经被香港人占领”,不少原本在深圳人气已不如当年的食肆特别受港人青睐,网友笑称是“被香港人救活”。

香港持牌酒吧会所联会创会会长梁立仁指出,现在内地消费不比香港便宜很多,但内地夜生活的氛围整体都比香港好,如福田、罗湖一带均有酒吧街,当地亦有相应的推动及配套,于饮饱食醉之外,气氛感受亦能满足得到。反观香港,酒吧业界整体感觉比较差,例如疫情期间发生不少问题都归咎酒吧,加上当局巡查不断等,令消费者觉得香港酒吧气氛不再。

内地夜生活的氛围整体都比香港好。


更令香港商家忧心的是,以往港人在内地的消费领域,大多数以餐饮、水疗养生、美容美甲等传统项目为主;近年,则开始更加多元化,例如健身、汽车保养等服务,都开始吸引一些港人。


缘何一蹶不振?

“愈夜愈精彩”不再,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说,这是因为香港人生活方式改变了,喜欢回家吃饭或吃饭后回家。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胡恩威却表示,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并发文直言是九十年代开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把香港整个夜市歼灭,并列出几大原由:

1、1996年立法局废取了租务管制,把保护租客的条例完全拿走,令业主拥有绝对权力。租客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为快速回本,就要不重“质”而重“量”,致香港酒吧很少有像东京、京都的那种精致。

2、香港越来越走向高收费路线。脚踏实地做好质素的菜馆餐馆极度难以维持,因为整个生态在变化。曾几何时就是香港夜市的中流砥柱的大酒楼小菜馆纷纷结业离场。

3、规模越来越小。八、九十年代综合型大规模的饮食场地风光无限,现在香港租金太高,根本上无法开设这类大型娱乐场所。与此同时,政府收紧规管,形形色色的排污费、酒牌、走火通道与食物安全监管,都导致餐饮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4、缺乏政策配套。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例如厨房空间、楼面空间。政府根本没有做政策研究,结果是香港夜市里面最重要元素——中式香港风格餐饮业正慢慢地消失。

5、消灭夜市市集。1995年港英政府订定了消灭小贩政策,不再签发小贩牌。现在特区政府延续该政策,庙街、西洋菜街、摩罗庙街等夜市市集,十年后二十年后会完全被消失。政府不发牌,没有承传,这些档摊没有继承人,便出现畸形发展。

6、过度扫黄。作为一个娱乐大都会,声色犬马,马照跑,舞照跳。香港传统夜总会舞厅消失,夜生活文化也随之消失,正正是最令人悲哀的地方。

胡恩威进一步指出,目前香港最大困局就是当权者开出的政治支票,很多时候都不能兑现。当然,由财政司司长领军就可行,因他掌控香港的财政资源和政府用钱的审核权,如果财政司司长真的有决心去领军搞旺夜市,就可以做出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对内可以令香港人觉得政府有能力搞好民生,对外亦可以给香港一个新的亮点。


各界纷纷支招

近日,香港几大地产商皆发声,会积极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推动夜经济,共同点亮香港夜经济。

华懋集团日前在旗下中环街市举办为期三天的音乐节,期间要求酒吧将关门时间推迟至午夜;该商场还将于9月和港府合办国际啤酒节和夜市;信和置业则计划发放一万张免费饮料券给晚上8时后在其商场消费一定金额的顾客;新世界发展也考虑延长其购物中心营业时间,并在晚上举办活动;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也计划发放购物券。兰桂坊将从9月开始提供夜间酒水折扣,并安排DJ表演。

兰桂坊将从9月开始提供夜间酒水折扣,并安排DJ表演。


据了解,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获委派牵头制订方案,正在集思广益的阶段。当局初步接触发展商提议延长商场营业时间,另外亦正探讨在海滨举办活动。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指出,单单在香港个别地区举办市集成效不是很大。他建议,如果要吸引港人留港消费,需要在各区同时大规模起动及投入活动,例如重新开放旺角行人专用区,令夜晚人流变得热闹等。

自由党立法会议员李镇强表示,要带动人群外出就能带动消费,建议特区政府可参考内地的特色夜市,让年轻人能够以优惠价租铺位,并透过价格相宜的文创货品或食物吸引人流,同时设置“打卡点”等。

香港立法会议员林健锋表示,要求商场延长营业,前提是要有生意,夜市要有特色和多元化,建议加入“看相”“打小人”等独特体验,吸引市民及游客。

对于夜市经济,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主席陈锦荣坦言不知成效如何,但乐见特区政府作出尝试。他形容,现时佐敦及油尖旺一带一到晚上就变得很冷清,认为特区政府应该要思考旅客与本地人的需要。他又建议,交通工具营办商可以推出各类优惠配合;戏院可以推出深夜特优场;政府亦可以派“夜间消费券”;或者参考珠海的“夏湾夜市”。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以上措施并不足以解决现在香港零售和餐饮业的困难。

法国外贸银行驻香港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香港消失的夜间经济只是经济更深层问题的表征。过去两年,亚洲其他地方都努力提高旅游质量,香港则忙着花心思和资源限制人员流动。“这意味着香港可能很难恢复竞争力。”

他也说,夜间经济是由需求驱动的,如果没有需求,政府目前的任何措施都无法提振经济。

在2013年的时候,欧洲及美国面对GDP停滞时,也曾掀起“夜经济”风潮,纽约、伦敦、柏林等大城市地铁路线24小时运作,冀能在“日间经济”之上也振兴“夜间经济”。时隔十年,成绩可谓是好坏参半,整体上未如当初估计乐观。

以英国为例,据英国夜间行业联会统计,当地民众夜间外出休闲活动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例,在2012年约7.8%,在2015年一度突破8%,可是到了2018年基本上打回原形(2020年及2021年因疫情更跌至6%以下)。“夜经济”持续收缩的两大原因,分别为夜生活爱好者减少,以及电费加价令店铺“加时”得不偿失。

深圳到底有什么吸引港人?个中原因值得重视。


其实,这种“夜间失色”趋势早就开始,并非由疫情引发,只不过近年日益加剧。时下年轻人普遍认为,他们在夜晚有很多娱乐选择,诸如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等,不一定需要外出,换句话说,“夜市”其实每晚都很热闹,只不过移师虚拟世界,让科技解决各种需求。

在搞活香港夜市的议题上,必须搞清楚一个关键因素,为何港人不惜长途跋涉跑到深圳或大湾区,不愿留港消费?深圳到底有什么吸引港人?不搞清楚个中原因,盲目推出一些措施,实乃药石乱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香港   经济   港人   餐饮业   疫情   夜市   夜生活   深圳   夜间   香港人   特区政府   生意   酒吧   内地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