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只有三位庙号为“孝宗”的皇帝,谁更胜一筹?

我们常常将某个朝代的皇帝称作太祖或者太宗,而这个太祖或者太宗的称呼其实是皇帝的“庙号”。

那什么是庙号呢?庙号,指的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巨大贡献,值得子孙永世祭奠的先王就会被追加上庙号,并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者宗的称号。

例如:“太祖”和“高祖”就是有着开国立业之功绩;“太宗”是在治理家国之上有重大突破的功绩;“仁宗”和“孝宗”是有着仁爱之心且孝顺的贤主。其中,“孝宗”在历史上算是比较少见的庙号了,历史上只有三位皇帝的庙号选字为“孝宗”。

一、晋穆帝:司马聃

司马聃是东晋的第五位皇帝,他即位的时候年纪还非常小,建元二年(344)晋康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就被推上了皇位,由于年纪尚小,无法理政,所以在司马聃十二岁之前,是由褚太后临朝摄政。这样的状况按理说司马聃和太后之间的关系必然不会很好,甚至司马聃还有可能从此变成一个傀儡皇帝,但好在褚太后并没有这样的阴谋,她尽心尽力地教导着司马聃,从小便让他接触治国之法。

司马聃对褚太后也非常地尊敬和孝顺,即使是之后亲自临朝了,仍然非常信任褚太后,有疑惑困扰之处还会去请教她,每日都会提前起床空出时间去向太后请安,关心太后的身体健康。司马聃在位期间,朝政也还算和谐安稳,永和十二年(356)派征西将军桓温出兵北伐,成功收复了洛阳。但没过多少年,司马聃就一直重病缠身,升平五年(361),于显阳殿内去世,时年仅十九岁,在他死后,后人为其立庙号为孝宗。

二、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但他其实并不是宋高宗的亲生孩子,而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就此改变了赵昚的命运。赵昚的生父赵子偁是宋高宗的远房堂兄,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因为元懿太子赵敷去世后膝下无子,于是便打算从太祖子孙中挑选,赵昚和另外一个叫赵伯浩的小孩被选中,就在宋高宗在考虑该选谁时,一只小猫突然闯出,从两个小孩脚下经过,赵昚只是好奇的看着,但赵伯浩却踢了小猫一脚,当下宋高宗便对这个暴戾的小孩顿失好感,而决定留下了赵昚。

就这样,赵昚被带回了宫,被宋高宗当作继承人来培养,赵昚也非常的有天赋,从小便博览群书,长大后,能文善武,平时的言行举止张弛有度又恭敬持重,对于政事也颇有一番见解,朝野之上无人不称赞。绍兴二十二年(1162),这时赵昚刚刚随宋高宗结束了一场与金国的战争,经过这场战事,赵昚的能力宋高宗都看在眼里,于是便有意禅让皇位与他,没过多久便下诏举行了禅让仪式,赵昚对此极力推辞,在高宗多次劝勉之后赵昚才流着泪答应了下来。

赵昚在登基之后,对于宋高宗一如既往地尊敬和孝顺,先是在登基的第二天率领百官来到宋高宗所住的德寿宫问安,后来的每一天他都会前往德寿宫问安。赵昚也没有让宋高宗失望,他在位期间,南宋呈现出一片安定局面,史称“乾淳之治”。赵昚对内整顿官吏,重视财政管理,还时常拨款赈灾,对外起用了主战派的张浚,使得汉中巴蜀始终掌握在宋军手中,以此牵制住了很大部分的金兵,保持了宋金之间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因为这些功绩和品行,在绍熙五年(1194)驾崩后,后人为其立庙号为孝宗,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

三、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的童年非常的坎坷,因为生母地位低下,他还未出生便被当时宠冠六宫的万贵妃所针对,想方设法地要除掉他,所幸,出生后被宫里的其他好心人给藏了起来,小心翼翼地长大了。后来被明宪宗发现之后,便对外公开了他的身份,并册立为皇太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去世,朱祐樘悲痛万分,九月六日,皇太子朱祐樘正式即位。尽管童年受尽苦难,但朱祐樘的性格却十分宽厚仁慈,即使是面对当时对他迫害颇多的万贵妃,因为孝敬父皇,念在父皇生前对她颇为喜爱,也没有听取大臣意见下令对其削溢议罪。在位期间,广纳谏言,和群臣讨论治国之道,勤于政事,十分重视司法制度的建设,倡导节约,与民休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使得当时的明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在历史上被称为“弘治中兴”。

但少时的诸多磨难终究还是让他身体留下了病根,弘治十八年(1505),在乾清宫病逝,时年三十六岁,庙号为孝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庙号   皇帝   司马   明朝   小猫   绍兴   政事   太祖   功绩   太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