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唯一办法就是在福岛核电站引爆氢弹

消息一:中美部长在京会谈,达成4项共识,美方想要的台阶,中国还是给了

日前,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应中方邀请访华,她也是继布林肯、耶伦、克里之后第四位访华的美国高级官员。在近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中方仍保持高度对外开放,邀请雷蒙多共商双边经济议题,可以说向美国充分展现了中方的诚意。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

截止今年7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9.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了13%,而美国则不断单方面加码对华打压和制裁。拜登政府发布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在三大科技领域对华投资,严重阻挠中美正常经贸往来。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以大局为重,为两国经贸往来提供便利,文旅部不久前刚刚公布了第三批出境团队游名单,其中就包括美国。

对于一直表示希望访华的雷蒙多来说,中方的善意给了自己一个释放积极信号的机会,雷蒙多访华前夕,美国商务部当即宣布将27家中国实体从“未验证清单”中移除。

中国商务部明确指出,“美国优先”和拜登政府奉行的单边保护主义政策是中美双边贸易投资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敦促美方拉长合作清单、缩短负面清单。

会谈中,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强调,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并就美国对华301关税、单边制裁、投资限制等问题向美方提出严正关切。中方还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不遏制中国发展的表态落到实处。

双方一致认为,要确保中美沟通顺畅,为此共同提出了四个具体步骤:

一是建立双边商务问题工作小组,寻求具体解决商业问题的办法;

二是启动“出口管制执法信息交换平台”,就相关出口管制信息进行交流。

三是召集双方各自行业内的专家,就加强商业秘密和商务保密信息的保护,进行技术性讨论;

四则是同意每年至少就经贸问题举行一次部级定期会议。

从中美双方达成的四点共识来看,雷蒙多此次访华收获颇丰,至少比起上次美国财长耶伦访华“空手而归”来说,这次中美之间确实是在经贸领域达成了一些实质性的合作。

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对促进中美经济往来有着十分的诚意,给足了美国面子和台阶,接下来就要看美方如何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如果美方真心想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就应当放弃“既要好处占尽、又要坏事做绝”的心态。此次会谈是富有成效的,雷蒙多表示自己兑现了对美企的承诺,与中方加强了沟通,并对会谈成果表示满意。

接下来她还将访问上海,并与在华美企进行会晤,并重申只要美国对中方保持直接、开放和务实的态度,就能让双边经济关系止跌企稳。

在美国政治构架中,商务部、财政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共同负责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而雷蒙多所负责的内容恰恰包括当前拜登政府极为重视的技术流动和双向投资。

因此,雷蒙多在会谈期间仍然坚持一个主张,那就是美国在“国家安全”议题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美方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政策不可变,在这一基础上,美方将尽可能地寻求与中国展开符合双方利益的良性竞争。

尽管此次会议中美双方达成不少共识,但美国仍会延续对华“去风险”、也就是“精准脱钩”的政策,这其实是向外界释放了一种十分矛盾的信号。

一方面美国确实有意向中方示好,希望保持合作,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出台新政策限制中美尖端科技合作,而此举很有可能给其他“安全领域”的双边经贸投资往来造成寒蝉效应。

总的来看,此次雷蒙多访华谈的问题很细节、很具体,但在大的方向上或许难有突破,很难让眼下紧张的中美关系出现根本性的转折。

实际上,就连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都早早表态称不期待此次访问能够改变中美关系。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美国若是来谈合作,我们自然是欢迎的,但若是美国一意孤行,加码施压,那我们也会果断接招,坚决捍卫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消息二:不到72小时,中国对日本的第三项反制来了,引发全球关注

8月24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并且计划持续30年,震惊了全球。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是日本的世界,还是全世界人民的世界。

虽然日本方面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宣称,核污水经过处理,里面的放射性物质氚甚至已经下降到了日本标准的四十分之一,所以国际社会完全不需要担心。但是,这引发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果这些核污水如此安全,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为什么不直接用于饮用水,而是排放入海呢?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第一个举手反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到一个小时内,中国出台了第一项反制措施,禁止进口日本的水产品,覆盖范围包括整个日本,使得整个日本的水产品行业陷入停滞。

但是,日本政府继续排放核污水,不顾全球人民的长远发展。在短短48小时内,中国制定了第二项反制措施,对国内所有食品实施严格的安全管控,违反禁令的商家将面临罚款和营业执照吊销的惩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跟随中国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中国决定采取第三项反制措施,在联合国会议上强调核污水排放入海的重大危害,呼吁其他国家共同行动。这项反制措施计划在核污水排放入海的72小时内生效。

这第三项反制措施对日本的危害巨大。首先,日本极度依赖能源进口,尤其是来自中东的石油。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对能源供应的中断将导致社会动荡。中国的反制措施如果获得国际支持,将对日本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停止核污水排放计划。

此外,石油是现代国家工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日本石油进口的90%来自中东,如果中东国家对日本实施石油出口禁令,将使日本面临严重的石油供应问题,威胁国家的工业和安全。

海洋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如果日本继续排放核污水,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受到影响。希望世界各国能够与中国一起合作,为人类的长远发展着想,不为短期利益而盲目行事。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消息三:俄罗斯: 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唯一办法就是在福岛核电站引爆氢弹

前言

中国历史上日本所犯下的罪恶已经是天理难容,如今日本再次犯下大错,排放核污水拉上祸害全人类。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对此事件发表了极其震撼的言论,俄表示,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福岛核电站引爆氢弹!对于俄罗斯的这一观点,是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引爆氢弹的风险分析

似乎自古以来,日本的恶劣品性就让人所憎恶。康熙帝曾对日本评价到: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威武……故尔,不应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事情可谓是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一个小小的日本,犯下的罪恶真的数不胜数。针对这一事情,俄罗斯给出了极富争议的看法。俄表示可以在福岛引爆氢弹。

因为这样做可以迅速、彻底地清除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核污染。这一说法一出,国际上纷纷惊叹于俄罗斯的大胆发言,那么俄罗斯的这一想法可行吗?日本又会接受吗?我们来看看氢弹的威力。氢弹如果爆发,将产生巨大无比的能量,这些能量的毁灭性可以将污染物一瞬间彻底消灭,阻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俄罗斯能提出这一设想或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经验,因为过去俄罗斯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1963年苏联曾在乌尔塔-布可油气田进行开采,而意外发生了。当时一名工人钻透了一个压力非常大的天然气层,最后直接导致天然气泄露,发生了井喷。

当时的人们想压住油井,为了阻止继续井喷,专家就想着点燃天然气,等天然气压力小点之后,就能阻止油井喷发了。可是谁也没想到点燃天然气之后,竟然三年都没有要熄灭的迹象,这三年,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达到7500美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了熄灭大火,苏联就想出了投放原子弹的办法。只能说苏联一直都是如此简单粗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起,冲天的蘑菇云猛烈升起,在23秒之后,这燃烧了整整3年的大火以及整个11号油井都被摧毁。这场事故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结束了。而引爆氢弹也不是一个小事情,这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环境影响,但俄罗斯表示这样总好过长期地影响到更大范围。

毕竟如果就任凭日本这样排放下去,放射性物质排入海洋,造成的危害可不止是一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整个人类健康都将造成无以计数的伤害。那么引爆氢弹可能造成的风险有哪些呢?引爆氢弹,真的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说不愧是战斗民族想出来的方式。氢弹爆炸正因为可以迅速消除核污水,也是因为极具破坏性,杀伤力极大,一旦引爆,将使周围大片地区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要说当年投放广岛长崎的核弹当量为2万吨,而这个“大伊万”大概是其2500个的威力。当年的那个核弹爆炸就已经足具威胁了,如今的核弹更具毁灭性。如果这个大家伙投到日本,整个日本岛就直接可以消失了。

日本极端不负责任

日本造成囤积上万吨的核污水,源于在2011年遭受到严重的地震和海啸,灾难导致核反应堆熔毁。如今核污水囤积过于饱和,日本为了处理这些核污水,选择的是排入大海。而日本囤积的核污水实在太过巨大,据说大概要数十年才能完成排放,对于日本这种行为,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他们国内的渔民。

日本政府开始排放前还表示会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得到民众的支持之后才会开始这项行动,然而日本不愧是日本,出尔反尔,竟是一些小人行径。日本还表示经过处理的核污水已经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对于日本的说辞,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在日本排海的第四天,总台记者开始对福岛进行采访记录。

日本的核污水一旦排放,几乎会将影响扩散到整个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这种充满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排放,将给整个海洋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这种拉着全人类陪葬的方式实在可耻,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胸怀也同样狭隘。与日本相同的是,俄罗斯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所做的就与日本完全不同。

举国之力解决灾难

俄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场灾难封锁在自己国内,据说俄发生核泄漏的那个地方至今还是禁区。在上个世纪的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遭到灾难,最终导致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此次事故的严重程度已经被国际评为7级事故,也就是最高级别。

这场事故直接导致了数千人死亡,对周边国家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人民都造成了长期的伤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是核弹引爆,但是所造成的危害竟不输核弹。那土地周围都简直惨不忍睹,这场事故直接让我们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生命如此脆弱,人类如此渺小。

而苏联政府为了阻止灾难的蔓延,派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控制了辐射,而不幸的是,这些处理人员几乎全部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总共有26万名勇士投入到解决这场灾难中,冒着生命危险,将这场危险级别最高的灾难禁锢在厚厚的混凝土下。

后来的苏联政府将事故地点以半径为30公里化为隔离区,为了防止反应堆核心内的高温铀与水泥融化而成的岩浆熔穿厂房底板进入地下,还在核反应堆上盖上厚厚的石棺,周围的民众全部撤走,这里只留下对事故地点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

就这样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处理,从1986年4月事故发生,到1991年终于完成了核泄漏事故现场的封锁和隔离,但这场事故的严重性不容小觑,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苏联和乌克兰政府在往后好进行了一系列的事后处理,对民众心里疏导,以及对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继续监测。

总之苏联政府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将这场事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对于这场最高级别的事故,苏联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十分到位了。特别是与现在的日本相比,日本简直天理难容。但对于引爆氢弹尽管看着可行,但也不可草率决定,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影响,它所产生的能量和辐射对周围大片区域也将造成巨大的破坏。核污水的处理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终究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最理智最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

除了利用氢弹爆发,我们或许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此事关系到我们全人类的未来,国际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如今的地球似乎已经脆弱无比,人类的各种活动已经导致其伤痕累累,我们要守护自己的家园,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充满生机,美丽健康的生存土地。

结语

俄罗斯的那场灾难已经成为我们的历史教训,这种事故的严重程度不是我们能够给轻易忽视的,不是简单地靠摧毁就能解决。我们需要考虑所有要面对的风险,寻找最优方案。此事只有国际上共同应对才有望找到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应该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权衡,不断探索,保护我们的环境,为我们的共同利益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氢弹   核电站   俄罗斯   日本   污水   苏联   中美   反制   美方   核弹   美国   中方   中国   灾难   事故   办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