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女足队员19个大学生!“踢”出精彩人生


这个暑假,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小学的老校长孙晓鸣逢人就喜气洋洋地说:“我们那20个女娃娃,到今年有19个都因为足球特长考上了好大学,有出息呀,有出息呀!”这群从山沟沟里走出去的女娃娃是怎样实现人生的逆袭,成为了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8月25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石柱县妇联的带领下,重返三河小学,重访这群通过一粒小小足球改变命运的留守女童们。


1

组建足球队 让孩子们都走出去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高山地区,三河小学是这里一所高山移民小学。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师资力量缺乏,要靠文化成绩拼进大城市,对于这里大部分孩子来说几率很小,许多孩子在初中毕业后或是在读高中期间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时任三河小学校长的孙晓鸣认为,山里的孩子从小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到更好的学校读书,特长兴许是一条出路。于是,在2013年,三河小学组建起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开始发展足球特长教育,让擅长足球的孩子也能通过特长进城读书。



2013年秋季开始,学校为每个孩子购买一个足球,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每月组织各年龄段开展班级联赛。为了不耽误学习,姑娘们总是选择在放学后和周末训练;条件艰苦,训练场地是水泥地,摔下去就是一道伤痕;颠球、控球熟悉球性,动不动就练几个小时……有的姑娘因为伤痛哭了,有的姑娘因为疲累哭了,然而哭完又咬着牙加入队伍继续练习。足球队员送走一批又加入一批,学校足球氛围越来越浓厚,足球精神越来越高涨,足球已经融入孩子们的日常。


10年来,这支从山旮旯走出留守女童球队,在市级以上赛事中夺得26个冠亚军,3名队员入选校园足球国家队,被誉为“大山里的铿锵玫瑰”,获评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全国校园足球优秀特色学校”。三河小学校园足球成为石柱县乃至重庆市教育系统的一张名片。这群姑娘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主城的学校选拔,一步一步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



2020年,三河小学第一个足球队员马庆林以足球特长考入上海体育学院。作为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的她,现已成为上海申花队的职业球员,随球队参加了2020、2021年度中国足协女甲联赛,助球队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6名的成绩。2020年,她代表上海体育学院参加2019-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女子超冠联赛,助校队夺冠;2021年,她代表上海体育学院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的比赛,助校队荣获冠军……马庆林的“成功之路”使她成为了三河小学众多学生的偶像,当“球星”、捧“冠军”成了孩子们心中向往的目标。


2022年、2023年,三河小学的20位女足队员参加高考,其中19位都考入理想的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宁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足球不仅成为这些女孩儿们心中的热爱,更帮助她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2

奋斗吧少女 路就在你脚下


刚到三河镇,曾经的三河学校足球女童秦芙蓉、刘丽萍和向宇馨就迎了上来,常年远离父母在主城求学的她们特别懂事,特地准备了水果和矿泉水盛情邀请石柱县妇联一行和记者坐下。这次,石柱县妇联也为她们送去了被子等暖心礼物,祝贺她们考上理想的大学。


“是足球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秦芙蓉眼含热泪地说。秦芙蓉家庭经济不宽裕,家里爷爷身体不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全力供养她姐弟三人上学。在学校老师的谈话中,开明的父亲认识到足球可以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他常常打电话叮嘱秦芙蓉:“你靠着踢球走出了大山,现在学习生活条件这么好,你在外面要安心读书、踢球,什么都不要多想,咱们借钱都要上学。”


“一定要考上好的学校,不辜负爸爸妈妈和教练的关爱。”秦芙蓉暗下决心,从此更加勤奋地学习和练球。星光不负赶路人,孝顺的她因为足球特长考上国家“双一流”东华大学,也成为家族的骄傲。“上大学以后,我要把专业学好,把球踢好,出来以后可以当教练、裁判,让爸爸妈妈过上好的生活。”秦芙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对于刘丽萍来说,足球给予她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健康的身体和自信的品质。她笑着说:“你们不晓得哦,在踢足球之前我身体才撇(不好),一场感冒就可以让我病一个月,他们都用骨瘦如柴来形容我。而且小时候我性格特别内向,和别人说一句话都要鼓足半天勇气。自从五年级加入了足球队,天天起早贪黑锻炼,我的身体肉眼可见壮实了起来,也不生病了。身体好了,我的性格也好了,赛场上的团队作战让我学会了和其他姐妹沟通交流,每次成功都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足球从里到外改变了我这一个人。”



而在向宇馨心中,足球是快乐的代言词。她讲起那个时候,要专业场地没有专业场地,要专业教练没有专业教练,最开始大家都只是踢着玩,但是2015年她们捧回了全市校园足球的比赛冠军,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踢足球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原来踢足球可以成为生命中一件快乐的事情。从那以后她们训练就更加刻苦。慢慢地,她们就爱上了这项拼体力更拼智慧,讲突破更讲团结的运动。凭着一腔热爱,无论刮风下雨小伙伴们都会聚在一起踢球,哪怕是20、30块钱的球鞋,她们都踢出了精彩的比赛、精彩的人生。


3

那粒黑白的小球 已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每一刻都像永远。因为一次选拔被发现,自那开始从母校认识足球,从此足球与我盎然交手。四年级:那年懵懂,一心学习基本功的一位短发黑娃。五年级:少年老成,持队长封号跟随冉教所向披靡。六年级:稚气未脱的王教练持证上岗,拿下小学末冠……高一:厚积薄发,高冷的王教练终于竖起来了他的大拇指。高二:遗憾负伤,含泪当上小助理看着家人们夺冠。高三:开启回忆倒计时,思绪击中高三学子最痛苦最热血的一年, 加油是挂在嘴上最多的一句话,最后一张的咔嚓为高三附上最完美的句号!九年就像小火炖慢粥,我好像乐在其中。”考上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春菊这样总结自己与足球结缘的九年时光。这九年她来,教练成为父母,足球成为伙伴,队友成为战友,她经历过失败的苦,也品尝过成功的甜,在她心中,踢球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陈相伶,国家一级运动员,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女子组冠军,重庆市城市足球联赛女子U13组冠军,足球协会杯赛女子甲组第一名。这个倔强的石柱妹子提起足球,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足球教会了我自信和坚强。”


早上6.30起来洗漱、吃饭;7.30开始早读、8.30—10.30英语;10.40—12.30数学;14.00—16.00看政治、语文;17.00—19.00训练。这是陈相伶在家复读的作息表。


她直言,复读的这一年独自一人选择在家复习,这很考验心态和控制力。学习上,开始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没有氛围,遇到问题没有人一起讨论,只有自己钻研,直到制订了学习计划,依照学校的作息规律,慢慢地一切都进入了正轨。后来因为染上了新冠没法进行训练,好不容易找到的状态又没了,好几次差点坚持不下去。但足球带来自信和坚韧让她始终没有放弃。


“经过365天的拼搏,今年我终于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束光还是照进来了,虽然晚了一年。望明年考试的学妹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陈相伶在给学妹的一封信中回忆起这些年与足球相伴的点点滴滴。


4

从怀疑到支持 爸爸妈妈放手让你们飞翔


“祝贺张婕,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记者拨通今年刚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婕的妈妈马培芳的电话时,她刚刚把女儿送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回忆起当年那个希望通过踢球到主城读书,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女娃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英姿飒爽的运动员,张妈妈感叹是足球改变了女儿的人生轨迹。


“她是我们的幺女,从小就捧在手掌心上。我和她爸爸都觉得踢球太辛苦,怕她受伤,又怕她耽误学习,一开始都不支持她去踢球,但她说她不怕,受得住。”天下父母爱子之心都是一样的,可是随着老师一次一次登门的劝说,和女儿始终的坚持,马培芳和丈夫“妥协”了,决定让女儿去试一试。


2015年,张婕和队友们捧回了冠军,重庆市主城的学校向她们伸来了橄榄枝,马培芳和丈夫才真正感觉到原来踢球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可是当时张婕才9岁,这么小的丫头离开父母学习生活怎么办?马培芳不是没有忐忑过,但是经过几年的训练,她选择了相信女儿和教练。在沉浸于女儿和队友们一次次捧回荣誉的喜悦中,在目睹女儿和队友们哪怕下大雨仍然坚持一次次射门的热情后,马培芳和丈夫彻底放手了。让她骄傲的是,女儿从大山到主城再到大都市,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现在的马培芳,非常感谢三河小学的老师和教练们,是他们让一棵好苗苗成长为一棵大树。她笑着说:“我现在还在给别人做工作,说搞体育真的可以让娃娃有个好前途,哪怕今后不从事体育,但是培养的性格和品质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5

始终如一的关爱 加油!追风少年


“十年前在一所农村小学,从四、五年级女生中组建一支留守女足队,十年不长,十年坚持很难。但你们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人生,在十年的奋斗途中你们感动了多少人,更激励着后者。在十年里有社会及各界人士给你们的力量,你们从不孤独。有队友和老师及他们的陪伴。十年里你们收获了很多很多,实现了我们共同梦想。师者父母心,我为你们高兴和骄傲!人生的旅途没有终点只有奋进。坚信你们用大山里的铿锵玫瑰精神去谱写你们更辉煌的人生。”孙晓鸣在微信中写下对姑娘们的寄语,这也是陪伴和关爱她们成长的所有人的共同希冀。



石柱县妇联主席马建琼表示,县妇联将积极牵线搭桥让爱心女企业家和这些困境女大学生结对,帮助她们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同时利用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假期开设留守儿童课外足球培训,邀请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姐姐们回乡开课,既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足球知识和技巧,更能学到她们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帮助这些女大学生得到社会实践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和成长。在她们毕业后还将对她们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为她们的人生指引方向。



2023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乐丁
责编/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人生   重庆市   妇联   女足   芙蓉   队员   教练   女儿   小学   大学生   足球   学校   精彩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