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如今已是老人满堂,这只是一个缩影



时间转到二十世纪中叶。无休止的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新中国,至今仍处于一片废墟之中。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大量青壮年失业,当时的中国政府开始采取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早婚早育”。

此外,中国人一直秉持的“养子到老”的理念,“家中有子可香火旺”也导致中国农民进行大量生育。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人口开始大幅增长。

但经过几年宽松的生育政策,中国巨大的人口增长让中国政府和人民无法承受庞大这样的人口增长。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生育”政策反应最积极的地区之一是江苏省如东县。



然而,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中国再次开始实行“早婚早育”、“鼓励多生”的政策。然而,在如东县这个计划生育起步早、“效果”好的“先进县”,计划生育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县里的人大多都是满头银发的老人。年轻人在这个县城已经是罕见的存在了。

富饶的大省江苏如东县为何会变成今天的样子?面对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应如何解决?

如东现状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政府一定时期内的基本国策,确实对当时中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作为最早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号召的少数地区之一,如东县计划生育是当时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1960年,如东县就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情况意味着,在国内其他地区刚刚开始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如东县却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更好地响应国家的要求。



在如东县,从1974年到1982年,当中国政府将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时,人口增长率已降至3.8‰。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人口增长无疑是对国家号召的最好回应。为此,如东县被国家授予“计划生育政策红旗县”称号。

改革开放浪潮给江苏省带来了诸多经济效益,如东县也获得了诸多发展机遇。一时间,如东县的收入也相应提高,甚至跻身“中国经济发展百强县”之列。

虽然人口增长率的快速降低给如东县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如东县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2016年,如东县政府对当地人口结构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县政府害怕的现实:如东县60岁以上人口超过32万,占总人口的31%。以上为如东县。

根据对世界各国分析后得出的公众认知:如果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就意味着该地区已彻底进入老龄化。社会。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使得如东县养老项目的处境异常艰难。老年人口众多,如东县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满足养老项目的需求,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目前如东县的养老院很难招到年轻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找一些年纪不大的老人。”针对如东县,如东县当地一家养老院负责人法某表达了对养老项目面临的困难的感受。

如东县并非无意刺激当地年轻夫妇实行“早婚、多生”。而如东县还承诺对这些适龄妇女给予一定的优惠:每名适龄妇女将获得如东县政府500元的奖金,适龄妇女的住院分娩费用将得到如东县政府的奖励。由如东县政府全面覆盖进行。

但即便如此,如东县依然没能改变当地群众根深蒂固的“计划生育”思想。此外,如东县本地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留在家乡,外地青壮年也不愿意来如东县发展。这也导致如东县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未得到缓解。

以前的《红旗县计划生育政策》今后已经完全受到计划生育的限制。看到如东县街头大量的老人,如东县政府一定也为他们过度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感到遗憾。

计划生育史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在时代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处于战后废墟状态,一切都必须重建。

但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参军,为保家卫国而战。民间真正从事生产的工人并不多。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遭到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中国需要维持一支庞大军队来保卫重生的中国。因此,自由劳动力不能通过裁军来增加。

既然不能采用裁军的方法,那么增加国内劳动力的可行办法就只有一种:通过提高生育率来增加劳动力。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选择出台宽松的生育政策,鼓励中国人民采取“早婚早育”等有利于增加生育的行动。



此外,中国人一直有“养儿防老”、“家中添丁可体验香火加强”等观念。在中国人眼里,人口多是家庭兴旺的象征。这也符合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政策。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加。

新生儿人口的快速增长,确实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然而,随着新生儿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过多的弊端很快开始显现。

新生儿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得当时的劳动力花费更多的食物和其他物资来保证新生儿人口的增长,但当时的中国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养育如此多的新生儿。如果中国的新生儿人口继续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中国将会被新生儿浪潮拉垮。



因此,中国政府从1954年开始改变政策,提出了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倡议。在这一举措中,中国政府用生动的预言说服了全国人民。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八字方针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希望中国人民减少孩子数量、实行计划生育的愿望。但在中国人的心中,“多子多福”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且,中国政府的政策从支持生育转向计划生育只用了几年时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几乎就是“夜改令”。

因此,中国人仍然选择继续生孩子,但他们刚刚开始向当地政府隐瞒后来出生的孩子。因此,我国新生儿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说服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于1971年发布了“一不过多、二恰到好处、三太多”的思想,继续推动计划生育思想的树立,但仍然影响不大。

无奈之下,中国政府最终选择用法律手段来确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1982年,中国政府公开宣布“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并写入中国宪法。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将受到严厉惩罚。””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在中国人民心中站稳了脚跟,中国人的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也开始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减轻了中国庞大的人口负担。但很快计划生育的弊端就慢慢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开始停滞,部分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当前中国人实施“早婚早育”行动。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世纪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未婚不育”的思想,导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但没有足够的工作来养活老年人口。

如东县是计划生育政策缺陷的受害者之一。如果中国不能尽快解决老龄化问题,如东县的现在就是中国其他地区的未来。

方法


中国当前的人口数量进一步加大了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过度的压力导致中国青少年群体失去了婚姻和童年的观念。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水平养育孩子,未来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将难以扭转。

中国政府应该开始调控中国的物价水平,包括中国的房价以及中国年轻人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此外,中国政府还应对年轻群体的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让年轻群体接受“中国急需新人口”的诉求。

中国的老龄政策和制度也应该进行多次创新。只有让中国的年轻人感受到“扶老爱幼”的模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担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生育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如东县   如东   计划生育   中国政府   满堂   县政府   缩影   新生儿   劳动力   中国   昔日   人口   老人   先进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