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华摊牌了,承认和朱之文有特殊关系,原来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前言

朱之文和于文华这对平凡的师生之间,总是惺惺相惜、密不可分。于文华对朱之文可谓是倾囊相助,从选歌、包装形象到事业规划,无微不至。

但人红是非多,就在朱之文步入巅峰之时,外界对二人关系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质疑俩人到底是单纯的师生情,还是一种特殊关系?

面对流言蜚语,于文华竟然摊牌了,承认了俩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得知真相的网友纷纷感叹:“原来我们都被蒙在鼓里!”

于文华的跌宕经历

于文华生于1966年,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中6个孩子她最小,生活艰辛。然而父母对她尤为疼爱。于文华从小酷爱唱歌,母亲发现女儿的音乐天赋,特意让她拜师学习。其母亲出生于艺术世家,小时候学过戏曲,耳濡目染之下,于文华学会了不少,加之天生嗓音甜美,在村子里小有名气。

为提升女儿的艺术修养,母亲让于文华拜韩少云为师。韩少云同样出身于戏曲世家,是著名的评剧演员,自创有“韩派”评剧流派。在韩少云精心培养下,于文华的评剧功底日益扎实。

1982年,于文华考入河北艺术学院,一心想唱戏走上舞台。父母不忍女儿半途而废,变卖了牛羊,供女儿赎学费。入学后,于文华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多次获得表彰。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于文华常被同学嘲笑排挤,这使她感到既痛苦又自卑。为了赶上其他同学,她只能更加刻苦用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艺术表演。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于文华展现出了过人的毅力和韧性。

毕业后,于文华决定改学民族民歌,考进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在这里,她终于有机会一展歌喉,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于文华凭借出色的嗓音条件和扎实的基本功,在学院里脱颖而出。1987年大学还没毕业,她就为电影《红楼梦》献声,录制了多首插曲,一举成名。其中有一首插曲是她用自己的乡音演唱的,这首歌打动了无数观众,也让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

名利来得快的同时,噩耗也随之而来,于文华的父亲却在她大学毕业那年过世,成为她此生的遗憾。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在歌坛走得更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后,于文华全身心投入到歌唱事业中,勤奋创作,屡创佳绩。

1993年,她与歌手尹相杰合作演唱的歌曲《纤夫的爱》火爆全国,两人一夜成名。这首歌优美流畅的旋律配上两人和谐的对唱,感染了无数听众的心。于文华也在这首歌中充分展现了她高亢、饱满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

1995年,于文华嫁给了音乐人李凡,一年后生女。但是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才过思念时间二人感情破裂选择离婚,于文华独自抚养女儿,重新出发。面对失败的婚姻,于文华一度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但是想到还有年幼的女儿需要她的养育,她又振作起来,决心为了女儿再接再厉,走下去。

2001年,于文华再婚,丈夫李年全力支持她的歌唱事业,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在李年的帮助下,于文华逐渐转型,开始唱柔美抒情歌曲,延续她的歌坛生命。或许是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他人打把伞。

恩师于文华和弟子朱之文的师徒情

其实,朱之文和于文华两人的相识纯属机缘巧合。2011年,朱之文参加的草根选秀节目并不出名,他也只是农村出身的业余歌手,并不被人看好。然而在节目中他却意外爆红,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他成为网络红人“大衣哥”。

于文华看过视频后,对朱之文的嗓音和潜力深感惊艳。十分欣赏朱之文这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她三番五次联系上节目组,想尽办法要到朱之文的联系方式,最后亲自带着工作人员来到朱之文家乡,只为邀请他参加《星光大道》。这也使朱之文成为该节目历年来第一个被专门“预定”的选手。

比赛期间,于文华不遗余力地指导朱之文,帮他提高唱功。她甚至经常坐火车几个小时来回朱之文的家乡,只为多教他一些演唱技巧。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朱之文的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最终如愿夺得了冠军宝座。

赛后,两人经常同台演出,合唱情歌,如《过河》、《九九艳阳天》等,惹来外界猜测他们存在暧昧关系。2011年,一张于文华穿着睡衣指导朱之文练歌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发轩然大波。不过,两人澄清只是师徒关系。

于文华表示,她本就出身贫寒,十分理解朱之文的处境,只想扶持他实现歌唱家的梦想。她不在乎外界误解,但朱之文在绯闻中备受压力,她为他感到难过。

朱之文也强调两人清白,感谢于文华这位恩人和伯乐。从一个草根到明星,他清楚自己的成就有赖于文华。

多年过去,师徒两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于文华欣慰地看着朱之文在娱乐圈步步高升,而朱之文也时常回顾两人的初识和磨合期,永远感激于文华的提携之恩。无论外界如何猜测评论,他们都心知肚明,那份纯粹的师徒情,岁月也无法消磨。

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于文华选择宽容。她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她和朱之文就像母亲和儿子一样。朱之文也表态加以澄清,表示感激于文华对他的提拔栽培之恩,两人只是单纯的师生关系。

二人各自发光

时过境迁,朱之文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歌手,可谓是名利双收,站上人生巅峰,每逢获奖发言时,他都会感谢这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师于文华,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之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父亲给他读书已经是勉强之举。然而好景不长,朱之文16岁那年,父亲猝然离世,这个打击对朱之文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朱之文只好中断学业,回到田间地头,成为一名普通农民。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便呆在破旧的土房子里。好在朱之文有着对音乐的热爱,常常会在田野间大声地唱歌,以此来解乏。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持续一辈子,直到2011年,朱之文42岁那年,村里举办了一次业余歌手比赛。朋友们都劝朱之文去试试,万一夺冠可以改变命运。本来朱之文是拒绝的,但是看到参赛者个个志在必得,又想起自己多年的唱歌梦,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

参赛那天朱之文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出现在舞台上,因为穿着朴实,一开口唱歌,立刻征服了所有人。他深情地演绎了一首经典民谣,评委和观众都为之倾倒,纷纷表示前所未有的震撼。现场掌声响起,持续了足足两三分钟之久,朱之文也如愿获得了冠军。

也因此得到了于文华的赏识,至此命运的齿轮这才开始转动。朱之文曾表示,如果没有于文华老师,他的歌唱道路不知有多少个拐弯。

多年来两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份跨越年龄和地位的感情,是时间和诋毁都无法削弱的。

而于文华事业有成,继续帮助更多音乐新人。他们各自忙碌,已很久未联络。然而每每想起往事,两人都会心存感激。

结论

有些友谊,时间和距离无法淡化。星光虽逝,感激之情永存。于文华点燃朱之文人生第一盏明灯,朱之文也让于文华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虽各自奋力追逐梦想,他们的友谊从未改变。

这十年来,朱之文和于文华各自在音乐界闯出了一片天地。朱之文推出多张畅销专辑,屡创佳绩,于文华则涉足电视综艺,担任多档音乐节目评委。

与此同时,两人的感情路也迎来新人。朱之文娶了一位漂亮温婉的农村少女为妻,成家立业、乐享天伦,于文华则重组了家庭,与钢琴家再续前缘,携手走过人生风雨。

生活中不乏诱惑与阻碍,但朱之文和于文华从未言败,始终坚持初心。每当困境来袭时,他们总会想起对方的鼓励与提携,这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关系   评剧   蒙在鼓里   友谊   贫寒   师徒   家境   嗓音   外界   感激   女儿   母亲   父母   节目   歌手   音乐   于文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