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广大”的治肝中药

有这么一味大名鼎鼎的中药,它用途广泛,使用频率高,始载于古老的《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在《伤寒论》中就有7张以它作为主药的方子,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也有不计其数的名方将它作为君药——它就是柴胡。


“柴胡劫肝阴”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很多医者不敢放手应用柴胡?

我想可能是因为叶天士的“柴胡劫肝阴”之说,误认为柴胡性偏燥,其实不然。我们大部人可能都误会叶天士了,“柴胡劫肝阴”之说最早不是源于叶氏,而是见于明代张凤逵的《伤暑全书》,其序言载有“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之论。

叶天士熟谙《伤暑全书》,在《幼科要略》中引用之:“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可能因为叶天士声名远扬,故多误认为此论是其首倡,性格耿直的徐大椿便是其中一人,徐氏坚决反对叶天士“柴胡劫肝阴”的言论,骂骂咧咧道:“此说何来?此老终身与柴胡为仇何也!”其实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叶天士之语是为了纠正用药之偏而说的,不能断章取义

正所谓“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任何药物都有偏性,对药物的偏见即人心之偏。王孟英深为叶天士愤愤不平,反驳徐大椿道:“柴、葛之弊二语,见林北海重刊张司农《治暑全书》,叶氏引用,原非杜撰,洄溪妄评,殊欠考也。”由此可知此说确系非始于叶天士。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有多处禁用柴胡的告诫,如“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必死”,其实这就跟张仲景告诫后人“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是一个道理。

考虑到叶天士和吴鞠通的名气,后人读之而恐之,不免对“柴胡劫肝阴”之语有过度解读之嫌,抱着“宁肯无功,切勿有过”的心态,处方用量过于谨慎,如清·张畹香在《医病简要》中言:“苏杭人,柴胡、厚朴不能近一钱。”

有是证,用是药

常言道:“砒霜虽是毒药,却能疗愈痼疾;人参号称良药,亦会害死常人。”有是证,用是药,是我们对待中药最基本的态度。也就是说,辨为柴胡证,拿捏准确后,心态上要像孙思邈说的那样,“胆欲大而心欲小”,敢于放手应用柴胡。

岳美中说:“柴胡为解郁疏肝专用之材,若忽置不用,是治肝病药法中之一大损失。然在用柴胡时亦宜注意其适应范围,无论外感或内伤病,若舌无苔或绛或干,或淡红,脉细数或沉数,均属肝阴不足,当然不宜滥投柴胡……苔白润,脉或濡,并有柴胡证,方可应用。”我认为岳老说得非常冷静、客观。

从温病的角度来说,柴胡属于气分之要药,必然局限于治疗气分病的范围。凡是邪入营分、血分而致阴分受损,舌苔偏少或光红无苔者,自然不属于柴胡的主治范围,故柴胡要慎用或禁用,“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实,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观点,只是我们后辈不察罢了,言:“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用犀角、花露之品。”

营分受热或渐入血分,阴液耗竭,此时一定要注意“撤去气分药”的问题,如杏、朴、苓之类,不单单特指柴胡。此时若想当然地应用柴胡,不仅只劫肝阴,而是五脏之阴都劫。

医案举隅

曾诊治某患者,察其舌,舌质深红少苔,舌中仍有散在白腻苔斑,诊断为温病血分热。考虑到白腻苔斑的问题,于是在生地、玄参之属中,少佐四逆散以期通畅气机,具体方药为:

生地黄30克,玄参20克,牡丹皮15克,北柴胡9克,白芍12克,炒枳壳9克,甘草5g

结果服用三剂药后,其舌更加光红无苔。后遵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之法,去掉柴胡、枳壳,其势方为缓解。重读《温热论》后,发现叶天士早将此医理说得非常清楚,方体会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知灼见。

综上,“柴胡劫肝阴”之说,其实是个伪命题,若肝阴耗伤,不光柴胡要慎用,任何辛温药物都要慎用甚至禁用。我认为,“柴胡劫肝阴”背后的核心内涵表达的其实是“有是证,用是药,中病即止”

读经典 做临床


《明于经典悟中医: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

“学经典、用经典”向来是广大中医学者的格言与追求,但经文晦涩,真理深奥,领悟经典成为了一个难题。本书作者柳红良博士,一直坚持研读经典,力求将中医经典理法思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证注重“脉证并治”“针药并用”。他在中医典籍中潜心求索,从《内经》到伤寒,继而到温病;从医理到脉理,从治法到方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处处求真释疑,亦对经典中的“疑义”有了一些客观冷静的思考。本书按照“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思维,反思一些中医核心理论的逻辑,使经典落实到临床,令中医学者不再望“经”兴叹。本书将引领你“明于”中医经典思维,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踏上中医效验的征程。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明于经典悟中医: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柳红良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葛根   枳壳   犀角   玄参   方药   柴胡   神通广大   药物   中药   逻辑   中医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