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两国主动抛弃美国,接连低头访华认错,中方表示:热烈欢迎!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欧美关系长久以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兄弟情谊”。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如俄乌战争,欧洲与美国的利益和立场似乎高度一致。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外交问题上,欧美之间都能达到共鸣。相反,某些议题上的分歧让欧洲不得不调整其策略,与其他大国寻求新的合作平台。


其中,中欧贸易合作日益增强,成为了这种调整的直观体现。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先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两位欧洲政治重量级人物的行动,仿佛为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敲响了新时代的钟声。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更多的欧洲领导人选择与中国接触,试图弥补与美国在特定议题上的分歧。


有趣的是,当朔尔茨宣布访华时,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希望能与其同行。但此次的邀约被朔尔茨婉拒。外界分析,此举可能是出于对贸易合作效果的担忧。德国因为对俄制裁而受到经济冲击,急需与其他大国深化贸易合作,但如果此时与法国同行,可能会影响到双方的经济收益。这也可能是德国选择与中国合作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法国对于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日益明显。在多次表示希望访华后,近期中国驻法大使向马克龙发出了正式邀请。对于马克龙来说,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除了经济考量,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美国的政策回应。

美国近期的《削减通胀法案》对一些欧洲盟友形成了压力,这使得欧洲国家,如法国,开始重新评估其与美国的关系,并寻求其他合作伙伴。


意大利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其总理在新年祝贺词中明确提到了中国,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邀请访华。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逐渐上升,而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国际策略。


不过,对于美国来说,重新调整策略并非易事。《削减通胀法案》尽管颁布不久,但任何修改或废除都可能对其政府的形象造成打击。拜登政府已经在中期选举中遭遇失利,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稳定支持率,那么2024年的大选将可能是民主党的又一次考验。在此背景下,欧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将会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美国   通胀   法国   欧洲   德国   法案   议题   中方   分歧   中国   热烈   主动   策略   关系   欧美   贸易   经济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