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平邑的曾子后人祭祀曾子情况

费邑曾氏奉祀生

明景泰年间,朝廷诏封圣贤后裔,颜、孟后裔俱受封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顾鼎臣上疏请求以颜、孟二氏例,诏封曾子后裔,授以翰林院五经博士,代代承袭,以主祀曾子祠墓。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得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于江西永丰县,诏令以布衣徙居嘉祥奉祀。十八年(1539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准予世袭,并赐祭田、庙户。

明代成化初年有“山东守臣上言”,说在今嘉祥县南武山发现了“碣曰‘曾参之墓’”的“悬棺”。少数人伪造历史,以假乱真,曾子故里始出现了“嘉祥说”。此后,不明真相的人便以为曾子故里在今嘉祥南武城。

关于曾子故里问题,先秦史籍如《论语》、《春秋经》、《左氏传》、及《孟子》中均有明确记载,历代名家注疏亦确认为费县之武城即汉至北魏的南城县,今之平邑县南武城,并且直至明初本无异说。曾子故里始出现了“嘉祥说”后,明嘉靖间学正、费人姚庭槐,著《曾子南武城考》辨证一文,后被收入明万历元年《兖州府志》卷八《圣贤部》,继而明清史学大家王雅量、于慎行、顾炎武、叶圭绶、阎若璩、俞正燮等人纷纷发表言论,严加考证,据理力争,进行了有力辨驳,一致认为曾子故里并非嘉祥南武城,而应是费县之南武城(今平邑县南武城)。莱芜侯墓在费之武城向无争议。清光绪《费县志》在 “圣曾子墓”条称“莱芜侯既葬武城,曾子未闻他徙,亦葬武城耳(《费邑曾氏谱》云:墓在武城境之土桥)。”清杨佑廷《费邑古迹考》亦有同样记载。清末李景星《费县乡土志》亦有澹台墓、曾子墓俱“葬县境”,“澹台墓在曾皙墓东”之记载。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费县重修了位于今平邑县南武城的曾点、曾参墓。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礼部覆示山东巡抚国泰,准予在今平邑县南武城重修曾子父子墓,各设奉祀生一名。清嘉庆十三年督粮道孙星衍同费县知县郭志清立曾子墓碑,钱泳隶书。

然曾据南迁后,南武城仍有滞留曾氏后裔居住于此,本文称为“费邑曾氏”。根据平邑县辉泉村和沂南县青驼镇窝庄村曾氏墓(谱)碑记载,证明该地曾氏确系曾据南迁后滞留费之武城曾子后裔陆续自武城散居之(见《费邑曾氏碑文选》),其 “守先人之坟墓,故居之也特久”,“ 先世居费西南之武城,即古武城也,曾皙之墓在焉。曾氏之子孙居者守其坟墓也。”滞留在武城的曾氏后裔为今费邑曾氏先祖,费邑曾氏十六代至五十四代世系无考,自其五十五代后世系井然,今已传至七十九代。

清代选费邑曾氏奉祀生,是朝廷对曾子墓在费之武城的认可。奉祀生负责祭祀先圣先贤庙墓。曾氏奉祀生从曾氏后裔中选拔,经礼部审查注册,给以衣巾奉祀,负责曾子祠墓的具体事务及祭祀仪礼等。清雍正四年,已有各地曾氏奉祀生18名。至乾隆年间,陆续增加到41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礼部咨复准于费县曾晳、曾参墓各设立奉祀生1名,此为费之武城设曾晳、曾参墓奉祀生之始。

费邑所设奉祀生均为费邑曾氏后裔。今沂南县窝庄《曾氏谱碑》载:“六十八代兴仁。六十九代毓溪 ,行一;毓池,行二,字青川,咨部奉祀,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嘉庆二十年十月初三日酉时,娶孙氏邑庠生之女;毓沼,行三,字汝潜,咨部奉祀,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酉时,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四月初一日戌时,妻芦氏;毓溶,行四;毓銮,行五,字殿华,咨部奉祀,生于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初十日戌时,妻杜氏”。据以上谱碑知,窝庄曾兴仁共有5个儿子,其中二子毓池、三子毓沼、五子毓銮先后“咨部奉祀”,袭任奉祀生。知其二子曾毓池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可见据朝廷批准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准设奉祀生数年后,经过严格地筛选考查,始有曾氏奉祀生就任。但以上三人始任时间均不详,二子、三子英年早逝,又先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34岁)、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33岁)去世。最后由其五子曾毓銮接任奉祀生时,当在清嘉庆以后,任至何时又不得而知。曾毓銮后曾子奉祀生继任者由窝庄转至今平邑县辉泉村,始由曾传道继任奉祀生,但具体奉祀情况今已无可考稽。

查今平邑县辉泉村《曾传道碑记》,碑记中生卒年月不详,但其中提到两件事:其一“宗主曾纪琏以兄弟相争,让以位,坚不就,且邀族众为和解之”;其二“咸、同间,盗贼蜂起,众举公为资邱社团长”。另有“享年八十一岁”、“清例赠文林郎”之记载。清光绪《费县志》载其为武城曾参曾点墓奉祀生,墓碑载 “身列成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考:清道光初年,嘉祥曾纪琏承袭翰博后不久,因事革职,不准其后代承袭。道光七年(1827年),由曾传锡之子曾纪瑚袭任翰博之职。在此所谓“兄弟相争”事件中,不管曾传道起了什么作用,想必是重要的参与者,此时应已袭任奉祀生,且在曾氏家族中德高望重,已经是一个小有影响的人物了。时年龄当在30 岁左右,即应生于清乾隆末、嘉庆初年。按此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任民间团练团长之经历,当卒于清光绪初期,“享年八十一岁”。曾传道逝世后其长子曾纪忠例袭奉祀生,曾纪忠任至何时不见记载。至民国十一年,曾昭宣等人为曾毓麟、曾传道立石表墓时,亦未见记载。

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赴嘉祥袭翰博主祀曾子后,曾子故里费之武城被人们忽视。费邑曾氏奉祀生,自乾隆四十三年后,先后由费县曾子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代孙袭任,计3代5人。据窝庄曾氏谱碑知,窝庄曾氏后裔曾毓池首任费邑曾氏奉祀生。清嘉庆二十年,曾毓池卒,其弟曾毓沼袭任。曾毓沼卒后,曾毓銮接任。再后奉祀生由辉泉曾子七十代孙曾传道袭任。曾传道卒后,由其长子曾纪忠袭任。有关奉祀生的奉祀情况,查清光绪二十五年续修《费县志》《卷七·荫袭》载:“曾子七十(应为六十九)代曾毓池、曾毓沼、曾毓銮,七十一(应为七十)代曾传道,七十二(应为七十一)代曾纪忠袭奉祀生。”曾氏谱碑记载之奉祀生和《费县志》所记完全相符。

上述奉祀生均为费邑曾氏后裔。由此说明,朝廷选拔费邑曾氏奉祀费之武城曾参曾点墓,是对曾子墓在费之武城的重新确认,是继嘉样主祀曾子240余年后,人们对曾子故里的再认识。用《费邑古迹考》作者的话说“乾隆四十三年礼部咨复山东巡抚国泰,准宗圣曾子墓设立奉祀生一名,与莱芜侯墓同,是宗圣墓在费县有明征矣。”

载《沂蒙史志》2013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平邑县   翰林院   费县   武城   平邑   嘉祥   嘉庆   乾隆   碑记   后裔   故里   祭祀   后人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