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俄美转身从三方向发难中国,美专家:真开战,导弹不够用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都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冲突不仅仅是地区性的争端,更是涉及全球格局的一场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多个西方国家迅速出手,对俄罗斯实施“毁灭性制裁”。这些制裁不仅重创了俄罗斯的经济和民生,还直接冲击了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供应链,导致全球通胀压力逐渐上升,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冲突的毁灭性不容低估。虽然至今俄乌冲突未分出胜负,但俄罗斯和乌克兰早已损伤殆尽。这场冲突的复杂化源自美国等国的插手,其目的显然是在乱中牟利。早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美国便开始训练乌克兰军队,使其武备与西方国家相衔接。乌军的顽强表现不仅依赖于北约的军援,更因其固定的指挥、管制、通信、情报、侦察与监视机制。然而,近期局势显示乌军反攻陷入停滞,乌克兰副防长承认乌军的窘境。尽管美国联合多国援助乌克兰,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


然而,眼看无法轻易击败俄罗斯,美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美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涵盖了多个领域,从地区问题到全球事务。美国将中国定位为首要竞争对手,此举在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有所体现。然而,这种对华的过于强硬立场导致了错误的对华政策。美国试图在多个方向对中国发难,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台海问题。台海一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美国的霸权逻辑使其对中国的解决台海问题感到担忧。近期,拜登政府加强了对台军售和军事部署,进一步加剧了台海紧张局势。南海问题同样如此,美国频繁派遣军舰和军机出现在中国附近,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张。美国试图将越南拉入对抗中国的阵营,甚至以此推动南海问题的进一步升级。


与此同时,美国试图在技术领域对中国实施科技封锁和霸凌。美国不仅试图垄断尖端技术,还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技术等领域进行技术封锁,以维持其技术霸权地位。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并非明智之举。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美国的封锁举措可能激发中国加强自主创新,从而适得其反。

尽管美国的态度越发强硬,然而,其在与中国的全面对抗中并非全无隐忧。一些美国专家甚至表示,一旦真正爆发冲突,美国的导弹储备可能不足以支撑长期战斗。美国领先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布莱恩·克拉克指出,美国的精确制导武器数量有限,要在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导弹以与中国对抗,显然是困难的任务。然而,他的观点并未得到全面认可,因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积极参与了多次战争,其导弹储备早已经得到大规模补充和更新。


尽管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但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的言论再次提醒我们,中美冲突将带来严重的全球影响。面对眼前的挑战,中美双方应当秉持和平解决问题的理念,加强沟通与合作,避免战火蔓延,共同维护全球和平稳定。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导弹   中国   乌克兰   中美   铁粉   南海   俄罗斯   美国   台海   局势   冲突   本文   方向   领域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