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联网观测 研究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于贵瑞

我从中国的生态观测这样一个角度,提出一些设想,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某些方面能够落实和推动中国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研究体系开展得更好。

一、大尺度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科学需求。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当中,从最早的IGBP开始,已经发展到未来的地球这样一个课程计划,囊括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和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各种全球科学研究及行动计划都对大尺度宏观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提出了紧迫需求。需求要动态监测系统状态、系统理解变化机理、科学预测演变趋势、科学认知演变规律、定量评估响应结果、合理调节利用保护。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谋生存、为社会求发展、为治理寻方略。总而言之,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科学基础和方案,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的绿色根基,全域国土空间的利用管理及生态资产经营。

二、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及其发展方向。谈到网络这个概念,它不是平级的,一定是一个立体化的。通常情况下,分层布局的观测研究站网络体系涵盖旗舰观测站、高级观测站、基础观测站。那么,中国构成了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成为我国独有特色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基地、技术创新和科技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及合作交流基地。基本实现了可持续观测与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长期化。

三、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科技部将原有105个国家野外站优化调整为98个;2021年,新的69个野外站入选为国家野外站。通过顶层设计、择优遴选、资源共享、网络运行,初步建成了国家野外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在基础数据获取、自然规律认知、科技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进展。未来,通过生态系统网络或国际网络方式,将从多学科交叉、时空扩展、高度信息化等方式,作为重要研究发展方向。

生态系统现在开始预测,开始预警,任重而道远。因此我特别呼吁各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之梦需我辈奋力。我们需要走气象科学百年发展之路,奠定生态预测之数据基础。

(本报记者 王菲菲 整理)

《青海日报》(2023年08月20日 第5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   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   观测站   科学   院士   野外   现状   地理   生态   体系   基础   国家   资源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