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九州》:跟随考古足迹,追寻稻谷传播之路

⇧点上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加“星标”⇧具体操作方法见文尾

考古学者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多处彼此相距遥远的大型遗址中,都有稻谷的发现。起步于长江之畔的稻作农业,怎样跨越山水,落地他乡?稻作的传播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进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五集《稻香九州》,追寻稻作农业传播的路径,讲述水稻哺育文明、造福人类的故事。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南佐遗址,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进行过六次大规模发掘。在前人的基础上,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得以深入3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一座被黄土掩埋了约5000年的古国都邑正在徐徐现身……

甘肃庆阳 南佐遗址

△南佐遗址三维复原

2021年,在南佐遗址宫殿区东侧的祭祀区,随着发掘的深入,土层中一些黑褐色的小颗粒显露出来,它们究竟是什么物质?考古人员通过浮选法进行分析鉴定,竟有了惊人发现!

△浮选出的植物遗存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出土
在干燥缺水的黄土高原,竟然发现了本应出现在湿地环境中的水稻遗存,而且数量可观!考古人员推测,南佐的稻谷来源至少有三种可能:南佐本地、周边地区,或者是长江中游。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呢?

△土层中的炭化稻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出土

已知的证据似乎都在支持一种可能——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之前,身处黄土高原与长江岸边的先民就已经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并且开始了互动,南佐出土的稻谷极有可能“客自他乡”。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时期代表性器物。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遗址,是它最早出土的地方。
两城镇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古国的都邑。植物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炭化稻以及水稻植硅体,并且在数量上超过了粟等旱地作物。可栽培稻技术源自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地处淮河流域的两城镇先民又是如何学到的呢?
日照市五莲县博物馆里,一件玉琮为我们开拓了思路。它来自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趣的是,同一时期,雄踞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正是以玉琮为代表性器物。这是纯属巧合?心有灵犀?还是发生过“强强对话”?
中国最早发现五谷齐聚的地方,是距今约3800年前的二里头遗址——夏王朝的中晚期都城所在地。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的不同区域,分别发现了粟、黍、稻、小麦和大豆的炭化遗存。二里头的稻谷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无论二里头的稻谷来自何方,它与其他四种谷物同时出现在夏王朝的都城,这本身就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稻作,起步于长江之畔,绽放在山海之间。伴随传播之路的延展,稻谷在适合生长的一片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而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种植,稻米已成为全世界近一半人口赖以为生的主粮。中国的农业科研人员还在不断研发杂交水稻技术,创造更多的“神奇稻田”。
8月18日,CCTV-1 22:30档,《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五集《稻香九州》,追寻稻谷的传播之路。

第一时间接收“央视一套”推送消息

速速点亮“ 星 标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稻谷   黄土高原   日照市   庆阳   都城   遗存   长江   水稻   遗址   中国   足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